從第一款搭載HYMALAYA DAC自研芯片的HIFIMAN 901R音樂播放器開始,HIFIMAN其實已經開始領先于絕大多數的音頻廠商,作為一款R2R架構 DAC芯片,HYMALAYA也已經出現在了HIFIMAN自家的眾多產品中,而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這款芯片的綜合實力毋庸置疑。
最近我也收到了HIFIMAN寄來的HIFIMAN HM800和Re2000 Pro兩款產品,聽了大概有兩周時間,這次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套組合的綜合體驗。
前言:關于HYMALAYA
HYMALAYA的中文譯名是“喜馬拉雅”,我想單單從名字上就能夠看出HIFIMAN對于這款芯片的信心以及決心。
在HM901R之前,HIFIMAN在自己的旗艦播放器產品R2R2000和HM1000上都使用的是PCM1702和PCM1704這樣的高端R2R架構DAC芯片,同時,也正是這兩款芯片將HIFIMAN推上了“神壇”。
但暫且不說PCM1702和PCM1704目前已然停產,即使還在產,對于沒有核心技術的國內廠商來說,被芯片廠商所掣肘這樣的事好像屢見不鮮。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顧慮,所以HIFIMAN的邊仿博士便在五年前立項了“HYMALAYA”的研究,足見其遠見。
從架構來看,HYMALAYA用得是HIFIMAN最為熟悉的R2R架構,其標桿則是再熟悉不過的PCM1704。它與PCM1704一樣,支持最高24bit格式,采樣率則達到768KHz以上,從HIFIMAN工程師的測試來看,HYMALAYA無論是總諧波失真還是信噪比都已躋身主流DAC芯片的第一梯隊。特別是在功耗方面,HYMALAYA的20mW相比老前輩PCM1704有著“巨幅”的優勢。
設計:最小的R2R架構DAC小尾巴
作為一款超微型的DAC產品,HIFIMAN HM800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體型太小了,相比同類型產品,HM800甚至要比我手上的U盤更小,以至于很多時候,在我看來它的存在感略顯“微弱”。
但這種“微弱”可能僅存于我對它體型的感覺,作為一款搭載了HIFIMAN自研HYMALAYA R2R DAC芯片的DAC產品,HM800相比傳統R2R架構解碼芯片還是有其自身的優勢,比如前面提到的功耗方面,HYMALAYA這顆芯片本身的功耗只有20mW而已,低功耗對于手機這類的前端而言,簡直不要太重要。
回到HM800,雖然體型小巧,但是用料和做工方面卻一點都不馬虎。HM800的整體使用了全鋁合金材質,上下表面為金屬拉絲工藝,邊框為陽極氧化工藝,金屬質感非常出眾。此外,它還采用了極簡設計,表面沒有任何按鍵,沒有任何多余的噴涂,但是背面的“RRR”標識還是表明了“內芯”。
與傳統便攜式DAC產品的“分體式”設計不同,HM800采用了一體化的設計,輸入端為Type-C插頭,輸出端則為兩個2 Pin的標準耳機插頭,也就是說,HM800可以適用于所有的2 Pin標準插口耳機,要知道,這是許多發燒級耳機才會使用的接口類型。不過,如果能提供更多的兼容性插口我覺得會更好,畢竟大家手里的設備參差不齊。
線材方面,HM800的原裝線材比較柔軟,不易纏繞,而且在聽音樂的時候也不會有煩人的聽診器效應。
聽感:小身材引發的聲音質變
在談音質之前,還是先來說下這次的環境:
前端:iQOO 8 Pro
APP:Apple Music
耳放:HIFIMAN HM800
耳機:HIFIMAN Re2000 Pro
作為主角之一,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這次與HM800搭配使用的Re2000 Pro。作為Re2000的升級版本,它依然延續了拓撲振膜黑科技,并且在細節方面做了調整,比如耳機腔體外殼的R角進行微調,使得耳機整體更加圓潤,表面則由磨砂改成了亮面,看起來更好看一些;另外,材質方面,黑色背板則由ABS塑料“進化”為了航空鋁合金材質,更富有質感。
聲音方面,HIFIMAN Re2000 Pro也沒有讓我失望。我用Re2000 Pro搭配R2R2000紅衣太子進行了試聽,得益于拓撲振膜黑科技,Re2000 Pro的三頻均衡,解析力出眾,比如我之前一直喜歡聽的《沒有人的方向》這首歌,用Re2000 Pro一聽,甚至讓我產生了“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首歌”的錯覺,更加豐富的細節呼之欲出。而在聽一些交響樂曲時,Re2000 Pro則營造出了絕佳的空間感和分離度,不同樂器的聲音得到了很好的還原,完全不會有粘連或者定位不清的情況,綜合實力在這個價位絕對能打。
當然,這次的主角還是HM800+Re2000 Pro的組合,以下所有的聽感描述也都基于這套組合。在此強調,不同人、不同設備、不同環境都有可能會造成聽感的不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理性交流。
如果之前你一直使用的手機+耳機轉化線+耳機的組合,那么HIFIMAN HM800帶來的提升是非常直觀的,一耳朵的聽感提升,特別是在音樂的解析力、純凈度方面,HM800幾乎是秒殺級的優勢。甚至在某些時刻,我會有一些錯覺,原來我的手機素質這么高嗎?當然,在初聽之下,這套組合輸出的聲音是沒有許多渲染的,如果聽慣了那么渲染度很高的聲音,初聽是會有些不那么習慣。
這次HM800+Re2000 Pro的這個組合我用的時間比較長,前前后后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期間除了煲機之外,我自己聽的時間可能也超過了100小時。除了上面說過的在解析力、純凈度方面的改善之外,HM800還很大程度降低了數字音頻的“數碼味道”,可能大家對這個感覺會有一點點不太理解,那么我覺得可以去聽一下黑膠,那種原始的聲音的質感,是數碼所無法比擬的。
說音質,永遠沒有辦法離開三頻。HM800+Re2000 Pro這套組合的三頻整體來說是均衡的。低頻方面,雖不似大耳所營造的極致空間和超大振幅,但在細致體味之時,其聲音彈性躍然紙上,有時似手指輕彈,又有時如鼓槌錘擊,收放自如,下潛到位,且無轟頭之感。
中頻方面,在HM800的加持下,原本干癟的音質猶如年久的毛筆蘸飽了水,聲音表現更加飽滿和豐富,這種感覺在人聲的表現上尤為突出,在聽的過程中,會明顯感受到歌者的一些聲音的特質得到了更多的展示,甚至于一些齒音、舌音都會“擺”在我的眼前。
至于高頻,可能也是得益于Re2000 Pro本身的素質,這套組合對于高頻的處理真的恰如其分,聲音不拖泥帶水,在極致高音表現時同樣不會有過于“輕薄”的感覺,總是保留這一些該有的厚度與質感,清亮卻也不會刺耳。
從音樂類型來看,HM800給我提升最大的應該還是古典音樂,用手機直連耳機總是會感覺樂器的聲音糊成了一片,而HM800加持之下,帶來的不僅僅是純凈度的提升,還有更加宏大的聲場以及分離度非常棒的樂器表現,以至于我一個平時愛聽流行音樂的人,愣是用這套組合聽了很長時間的古典音樂。
總結:絕對優勢下的強悍
就像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HIFIMAN HM800遠不止它的小巧的體型那般,反而蘊含了強大的能量,強大到足以把手機這樣“孱弱”的前端挽救回來,經過這玩意兒之后,那些原本熟悉、反復聽過很多次的音樂仿佛換了靈魂一般,底噪控制得更好,細節更加豐富,哪怕是木耳也能夠聽出這一耳朵的改善。
就目前來看,HM800靠著這樣的強悍表現,足以稱得上是“最強”的DAC小尾巴。并且,得益于HYMALAYA出眾的功耗控制,HM800作為外接設備將其自身對手機整體功耗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對于想要無時無刻享受出眾音質的燒友來說再合適不過。
當然,作為HIFIMAN的第一代外置DAC產品,HM800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之后是否可以考慮采用分體式的設計,通過不同接口的線材,從而兼容更多的前端和耳機。
最后的最后,還是要對HIFIMAN有勇氣走出自研芯片這一步表示致敬,也期待第二代HYMALAYA、第三代HYMALAYA的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