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風
河南南陽府署
1
中國許多地方都保留著古代官署遺跡,而南陽是其中保護較好的地方之一,在南陽市區有“府”級(市級)官署建筑南陽府署,在南陽的下轄縣內鄉,則有內鄉縣衙。沿著當地政府打造的這條古代官署旅游線路,可以看到古代不同行政級別的衙門。
南陽府署位于河南南陽市宛城區,始建于1271年,共歷199任知府,解放后還曾一度作為南陽地區行政專員辦公處所。現存的知府衙門為清代建筑,有房屋100余間,面積 36000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筆者之前參觀過南陽府署,也拍攝了照片,后來寫這篇行走手記的時候,聯系到了南陽府署景區的宋海富主任,請他提供了一些資料,在此表示感謝。
2
南陽府署緊鄰民主街,大門前有一照壁。照壁這種建筑在古代府衙很常見,除了起到屏蔽作用,也能使觀者產生莊重、森嚴、神秘和至高無上的感覺。南陽府署的這個照壁上刻畫了一個神話中的怪獸“貪”,傳說其性貪婪,雖腳下已有金銀財寶卻還要張口吞食太陽,不知已臨深淵。其目的想必是警示官員廉潔守法,只是不知那近兩百位知府,有幾人做到了這一點?
大門上的楹聯是:看階前草綠苔青無非生意;聽墻外鵑啼鵲噪恐有冤民。
進入大門之后,面前有一甬道穿過儀門,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列兩側。儀門是主事官員迎送賓客的地方,平日不開,人員出入府衙走的是東側便門,只有新官到來或者遇有喜慶、典禮活動、宣讀詔旨時,才大開儀門。
接著就來到了府署的核心建筑 — 大堂前。這個大堂名為“公廉堂”,是知府接見官吏、舉行重要儀式、公開審理案件的地方。大堂明間正中設公案,兩側列“肅靜”“回避”牌及各類儀仗。知府審理案件時,三班衙役立于卷棚下,案犯在堂前月臺下刑皂房待審,知府升堂,師爺隨上,東西稍間吏員記錄堂諭口供。有些重大案件可以公開審理時,知府也會下令打開儀門讓百姓圍觀斷案,以示其執法的正大光明。
穿過大堂后的寅恭門,就到了二堂“思補堂”,府衙中的重大案件,一般都在二堂審理,謄錄房抄完口供后,然后才到大堂進行公開審理。
二堂后是官邸宅門,這里是知府日常居住的院落,類似一個四合院,裝飾上比大堂、二堂要華麗精致一些,建筑布局也相對疏緩,不是那么局促,多了一些宜人化的空間。例如知府的書房,室內裝修就非常精細,擺設也很考究,書架、書桌古色古香,博古架上陳設著精美的瓷器,墻上懸掛著名人字畫,顯得文雅大方。小花園也是郁郁蔥蔥,水波瀲滟,和參觀大堂時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南陽府署除了中軸線上這幾個主要建筑外,還有軍糧廳、西花廳、監獄等建筑。這里的監獄是地牢,順著一個很小的入口,走進狹窄逼仄的通道,就來到了牢房里。監獄黑暗潮濕不說,有些牢房面積極小,大概只有一平方米左右,躺都躺不下去。府署里還有一個刑具展,介紹了各種刑具和用刑方式,想到剛剛參觀的那個地牢,不知這里面介紹的多少酷刑,就在那里真實地使用過,讓人不寒而栗。
河南南陽府署大堂(龍嘯天攝)
河南南陽府署內的地牢:這段地牢的走道陰暗狹窄,下面就是一個個狹小的牢房,和府署大堂上的光明形成了鮮明對比。(龍嘯天攝)
3
來南陽府署游覽,如果單是為看幾間房子,的確沒什么意思,但這里的反映出的“官文化”,值得細細品味。
從外觀上來看,南陽府署和筆者看過的其他官府衙門并無二致。這大概也是中國古代大一統思想的反映:標準要求,從上到下模式一樣,但又在規格上突出森嚴等級。
南陽府署的楹聯、匾額非常多,內容以公正、廉潔、愛民為主,但這里的裝飾、布局卻表現出了一種極大的矛盾感:那面刻著“戒貪圖”的照壁,警示官員要廉潔、知足,但緊挨著又雕刻了三只高低不同的公雞,象征“連升三級”,旁邊刻有幾朵雞冠花,象征“官上加官”,官員們對政治生涯的真實愿景表露無遺。
南陽府署的大門同其他府衙一樣都是朝南開,有一說是寓意光明正大,破除黑暗,有“圣人面南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意思。府署中軸線上的地勢也是前低后高,使人入衙門之后步步登高,到面對大堂時,有一種高峻雄偉、威嚴肅穆的感覺,而大堂前開闊的地勢也會讓人感覺到坦蕩光明。作為游客,僅僅看這些,很容易被古代法家的那一套手段蒙蔽。然而,就在那“化被群黎”的大堂外,就設置了一個站籠,這種刑具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腳下可墊磚塊,受刑者有的吊上幾天作為懲罰,也有的被活活吊死。他們所謂的“教化”,用的就是這種手段!刑具展覽介紹上則點出了衙門官吏對普通百姓的真實態度 —“人是賤蟲,不打不招”,處于這樣的一種地位,普通百姓哪里有什么個人權利可言?
法家本身也清楚他們自己這一套手段對人性的摧殘,作為“法”的執行者,他們也需要調節心理,以免精神崩潰。所以筆者看到,這里的花園水光瀲滟,花木茂盛,可以想象官員從威嚴肅穆的前堂回來,到內宅里,才真正釋放出了人性
中最柔軟的那一部分,不再是一個緊繃著面孔和神經的官員,而是一個普通的丈夫、父親。當然,當時普通百姓一般看不到內宅柔和的風景,他們只會被大堂的威嚴震懾,在權力面前變得越發順服。
參觀南陽府署,既能了解古代衙門的建制布局是怎么一回事,還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的官文化。
河南南陽府署內的知府私宅:中國古代衙署普遍遵循“前堂后邸”的布局結構,筆者參觀時,穿過府署內的大堂、二堂,就來到了知府日常生活的宅院,這里的建筑之間多有廊道連接,竹木茂盛,顯得幽靜而富有生活情趣。官員們從森嚴的大堂回來后,在這里讀書寫字、品茗吟詩。這種建筑形制是有深刻用意的,官員在大堂上,干的是打人板子的事情,對人對己,都是摧殘人性的事情,所以他們需要這么一個充滿情調的地方來舒緩精神上的壓力。
End-
掃描李尋老師助理二維碼
加入李尋品酒學院酒友交流群
點擊進入李尋的酒吧商城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