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病逝,終年51歲。她的離開是由于疲勞和疾病,讓人心疼。消息傳來,林徽因生前好友紛紛悲痛不已,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許多人送來了挽聯,其中以金岳霖的挽聯知名度最高。
金岳霖挽聯上寫著: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是對林徽因一生的寫照,淋漓至盡。
林徽因生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死后享受了3個高級待遇,一般人沒有。
一 安葬八寶山革命公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墓地,里面安葬的是革命烈士,領導人以及知名人物,林徽因去世后,能夠安葬在八寶山公墓,足以說明她的貢獻和影響力之大。
很多人不知道,八寶山革命公墓是由林徽因參與設計的,在明代護國寺基礎上改建而成,占地150余畝,林徽因對這座公墓付出了很多心血。
八寶山革命公墓
除了林徽因的才華外,林徽因的兩個叔叔林覺民和林尹民都是革命烈士,他們在與清政府作戰時犧牲,被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為了抗日報國,他投筆從戎成了一名戰斗機飛行員,1941年,林恒在與日軍空戰時壯烈犧牲,年僅25歲。
林徽因自己同樣很有骨氣,1941年她和梁思成在李莊居住時,日軍就要打過來了,林徽因表示,如果日軍真的來了,她寧愿跳長江,也絕不投降當俘虜。
林徽因和梁思成
所以,吳晗要拆除古城墻時,林徽因很生氣,與他發生了爭吵,林徽因說:我們林家滿門忠烈,你算什么東西!
因此,林徽因去世后,被安葬在八寶山公墓也是理所當然。
二 13位治喪委員會成員陣容強大
林徽因去世后,《人民日報》和《北京日報》對外發出了訃告,沉痛地宣布了這條消息。能夠被國家報紙報道,足見林徽因的重要地位。
此外,林徽因葬禮有13位重量級人物組成了治喪委員會,他們分別是張奚若、周培源、錢端升、薛子正、柴澤民、陳岱孫、崔月犁、金岳霖、楊廷寶、趙深、吳良鏞、陳占祥、錢偉長。他們都是科學和教育領域的頂尖人才。
林徽因和梁思成
周培源是北京大學校長,柴澤民是外交家,金岳霖是哲學家,同時也是林徽因的愛慕者,錢偉長是科學家等等,他們都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好友,經常聚在一起進行學術交流討論。
三 墓碑使用人民英雄紀念碑試刻紋樣原件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筑和美術,經過近4年的學習,林徽因出色地完成了學業,在掌握了專業技術后,馬上回國,被張學良聘請到東北大學任教,并且設計了東北大學的校徽。
隨后,林徽因和梁思成走訪全國,尋找那些遺失的古跡,修復和記錄了許多重要的古建筑,為保護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除此之外,林徽因參與了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設計,對瀕臨滅絕的景泰藍進行搶救。
林徽因墓
林徽因身體不好,患有嚴重的肺結核,有時候咳嗽的厲害。即便如此,林徽因還是抓緊時間工作,不顧辛苦和疲勞。1953年,林徽因在完成搶救景泰藍的工作后,身體再一次垮了。之后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用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工地上取回來的試驗刻紋樣原件,親自為林徽因設計和雕刻的墓碑,墓碑上面鐫刻著“建筑師林徽因墓”。
寫到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有一兒一女,分別是兒子梁從誡,女兒梁再冰。他們都是北大畢業,梁從誡已于2010年去世,梁再冰還健在。
2024年5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為林徽因補發了建筑系畢業證書,由林徽因的后人代替領取了。
林徽因,一個值得國人驕傲和銘記的女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