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路過云南一個村子,村名很有意思,叫大毛。村子在江旁,江水很有意思。
一半江水是棕色的,一半江水是碧色的。
大毛村之所以叫“大毛”,恐怕和這里的植物有些關系。這里的植物形象很“大毛”。
人生如河,有人喜歡水清,有人喜歡水濁。你要問我是水清好還是水濁好?我不能告訴你。
自古以來,涇水為清,渭水為濁,在涇、渭河流交匯處,兩河水流雖已合流,但仍是顯現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合流而不相融的現象。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曾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涇渭分明的現象也啟示人們,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人們都應該明辨是非,不同流合污,堅持自己的操守。
古人普遍以為渭水清澈、涇水混濁,這種認識的依據是來自《詩經》的原始記錄和孔穎達的注疏。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批閱蘇軾、曹伯啟詩句時,認為孔穎達注疏沒有依據,遂下詔組織有關官員視察涇河、渭河源頭,搞清何清何濁。
時任寧夏府中衛縣知縣、順天通州(今北京市通縣)人胡紀謨有幸作為視察人員,參加了對涇河的全程視察和考察,胡紀謨肯定地稱“涇水之清經身歷而始信”,否定了《谷風》所謂“涇以渭濁”的說法;遺憾“箋釋家”不加調查研究,導致“咸謂涇濁渭清,承訛不易”,使涇水蒙受不白多少年。他更感嘆“涇水有靈,不甘久匿其面目”,還了“汪洋千里無塵滓,不至高陵不受污”的真實面目。
鑒于此,金沙江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條江,我愛金沙江。(太行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