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打斷你的沉思,也就是阻斷你去回想過去的種種讓你難受的事情,同時也阻斷了你憂慮未來未知的恐懼,專注在當下。可以是專注呼吸,也可以是專注身體某個部位的感覺,也可以是一份食物的味道味覺。
我想到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
一個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如果你問他要如何做到這樣呢?一般儒家會告訴你“知行合一”,道家會告訴你“道可道,非常道”,釋家會告訴你“悟、空”。
聽完之后一頭霧水,還是不知道怎么能做到。王陽明夠聰明了,古人告訴他“格物致知”,他就去格了七天竹子,把自己格倒了。反倒是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后,在鳥不拉屎的貴州龍場“開悟”了。
所以你會發現,靠自己去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既要足夠聰明,又要歷經世事,還要不斷學習。傳統國學給出的多是籠統的形而上的系統架構,缺乏形而下的具體可行的指導方法路徑。這就造成了大眾是很難“開悟”的。
到今看,西方的“方法論”的東西,也可以稱之為“術”的東西,恰恰彌補了東方“道”的體系外,更容易讓大眾達成的方法。我又想到清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理念,著實很棒。
悟道不易,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從術開始呢?其實術,本質亦即實踐。在古代東方,如何通過實踐去悟道,并沒有太多人說得清,可以說很多人要達到悟道的境界,都需要一遍遍去嘗試。
單就心理學來說,西方的這套方法,很明確了路徑,你按照去做,就能解決你的問題。當你系統學習并進行實踐,再回頭去研習東方“道”的體系,相對會容易理解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