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順治三年(1646年)臘月十四,清廣東提督李成棟對廣州城發動閃擊戰。
廣東的明軍有七八萬正規軍,另有十幾萬義勇,實力不容小覷。
然而,李成棟卻一路暢通無阻,幾乎未遇任何抵抗。
因為廣東此時冒出倆個南明小朝廷,永歷和紹武。
這倆貨正在為了誰是正牌皇帝,在三水縣打了個昏天黑地,后方極度空虛。
李成棟僅憑著一支十幾人的小分隊,就控制了廣州全城,生俘紹武帝朱聿鐭。
而駐蹕肇慶的永歷帝朱由榔,要機靈的多,聽說清軍入粵的消息,盡管清軍的一根人毛都沒看見,立馬后撤幾百里,跑到了桂林。
拿下廣州后,清軍分兵,李成棟繼續率軍進入廣西追擊朱由榔。
總兵佟養甲(撫廣東銜,署理兩廣總督,李成棟上司)繼續率軍收取廣東全境,兩個多月,清軍即分頭攻占了廣東全境,還趁勢渡海奪取了海南。
如此短時間攻占廣東全境,主要原因就是明軍中樞被摧毀,導致指揮失靈,明軍陷入了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各地留守軍隊既搞不清自己朝廷的狀況,又不清楚清軍的虛實,往往清軍一到就投降或逃跑。
明末遺民屈大均曾經寫過一首《菜人哀》,描繪此時廣東慘景:
夫婦年饑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人爭嘗。
兩肱先斷掛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
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入饑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盡余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
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歸得終老。
生葬腸中飽幾人,卻幸烏鳶啄不早。
堪比人間地獄。
02
盡管清軍當前節節勝利,但潛在著一個很大的漏洞——
進入廣東的清軍,就一萬上下,李成棟又帶走了大部分,佟養甲可調用的人手很少,卻要維持廣州各處的治安。
南明小朝廷不是沒有聰明人。
第一個看出這個漏洞的,是朱由榔系的兵部給事中陳邦彥。
之前,朱由榔派陳邦彥去跟朱聿鐭洽談,但陳邦彥人還沒到廣州,朱聿鐭就指示手下跟朱由榔開片,陳邦彥只能先跑到山里避風頭,伺機而動。
陰錯陽差,成了漏網之魚。
四處打探之下,陳邦彥得知清軍捉襟見肘,便多方奔走,聯絡各地義軍,聚眾數萬,決定直接進攻廣州,吸引李成棟來援,在半路打清軍的伏擊。
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初十,義軍首戰告捷,大敗清軍水師總兵陳虎,焚毀船只一百多條。
二月十一,開始圍攻廣州城。
已升任兩廣總督的佟養甲只能一邊閉門堅守,一邊緊急指示李成棟回援。
說來也是天佑義軍,在李成棟看來,同樣是狗腿子,自己的功勞比佟養甲大得多,廣東總督該是囊中之物才對,如今卻被佟養甲截胡。
所以在接到急報之后,李成棟雖答應回援,卻在路上磨起了洋工。
按他的計劃,等義軍和佟養甲在廣州城下兩敗俱傷,他再跳出來摘果子。
03
圍住廣州之后,陳邦彥開始策劃“多點開花”。
他給身在東莞的好友,前兵科給事中張家玉去了一封信。
張家玉散盡家財,招募鄉兵五千余人,于三月十四攻克東莞縣衙,廣州城的義軍也得到了有力的后援補充。
值得一說的是張家玉之前的身份。
張家玉是崇禎十六年(1643年)的進士,農民軍攻破北京后,張家玉不僅沒殉國,還代表翰林院給李自成上了兩份表章。
開頭是這樣的:“前明朝翰林院百官謹拜陳情于大順皇帝陛下”。
一句話,他投了。
但李自成兵敗之后,張家玉卻沒有繼續為清廷服務,而是選擇南下渡江為弘光效力,即使被當成叛徒坐了一年多的大牢,也沒放棄抗清。
從南明的角度看,張家玉“屈身事賊”,確實不是個東西,但從天下的角度看,張家玉心里裝的就是大義。
04
陳邦彥又寫信給好友禮部尚書陳子壯,約他共舉義旗。
陳子壯即在南海九江村起兵,與陳邦彥會合后,陳子壯提出攻取廣州的一攬子計劃:
雖然有了李成棟的暗中放水,但義軍長久頓兵廣州堅城之下,也是兵家大忌,東莞的后勤壓力很大。
磨蹭的李成棟也不是自來水管兒,遲早要抄義軍的后路。
所以呢?
大家先撤圍,陳子壯有后手。
之前陳子壯雖然賦閑在家,但秘密工作卻沒少做。
神通廣大的他,派人暗中聯系上了廣州城內的原指揮使楊可觀和楊景曄,這倆人答應在義軍攻城時做內應開門。
同時為了使佟養甲放松警惕,陳子壯又拋出了一枚魚餌:
讓手下3000義軍向佟養甲請降。
當然了,這肯定是詐降。
另外,請降還有第二層意思:如果城里的楊可觀和楊景曄聽話,這3000義軍就是他們的幫手;如果不聽話,自然就是嘎了他倆自己干。
最終的行動時間,定在七月初七,趁著老百姓過節的時機發動突襲。
不得不說,這個計劃既毒辣,又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取廣州猶如探囊取物。
05
一開始,事情開展的很順利。
佟養甲接受了義軍的投降,將他們放入城中;
楊可觀和楊景曄很配合,將廣州城南門控制在各自心腹手里;
陳邦彥、張家玉、陳子壯也如約率軍朝廣州進發…
可還是出了岔子:
陳子壯的行動太順利了,義軍前鋒部隊提前兩天到達廣州城下。
這下可就露出大馬腳了:
佟養甲就算再傻,看著城外忽然出現的大批義軍,不用想,都明白之前放進城的3000人有問題!
更要命的是,清軍的斥候還抓住一個四處張貼義軍檄文的家伙。
經過佟養甲的突擊審問,供稱自己是陳子壯的貼身家僮...
全漏了!
楊可觀、楊景曄被立即撲殺;
佟養甲又以犒賞為名,把3000詐降的義軍騙至校場誘殺;
接著掉轉廣州城頭的大炮,對著城外義軍大營猛轟,義軍猝不及防,死傷無數。
無巧不巧,義軍折了一陣后,又剛好碰上回援的李成棟(大概早就算好的),陳子壯的長子陳上庸戰死,義軍被迫分散,陳邦彥回撤清遠,張家玉敗往新安,陳子壯領著殘兵退守高明。
九月十九日,李成棟殺奔清遠;陳邦彥重傷被俘,被清軍押往廣州,凌遲處死;
十月二十五日,增城被攻破,張家玉身中九箭,投水自盡而死;
二十九日,高明城墻被大炮轟塌,陳子壯被活捉,押赴廣州。
06
后世感念陳邦彥、張家玉、陳子壯三人的忠肝義膽,將他們合稱為“嶺南三忠”。
雖然三人主導的抗清運動最終失敗,但如果沒有他們,一旦放任李成棟長驅西向,朱由榔一定會被包了餃子。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其實他們三個人,是替朱由榔而犧牲掉了自己。
沒有他們飛蛾撲火式的向死而生,南明的歷史,也許將會永遠停擺在第四個年頭…
07
經典片段——
惱羞成怒的佟養甲將陳子壯處以“鋸刑”,即將人從頭頂向下,鋸成兩片。
為了殺一儆百,佟養甲特意找來廣州城內的大小士紳看...
行刑前,陳子壯面不改色,慷慨吟下絕命詩:
金枝歸何處,玉葉在誰家?
老根曾愿死,誓不放春花。
行刑中,因人的軀體晃動,無法鋸下去。
陳子壯大罵:
“蠢才,界(鋸)人需用木板(夾住)也!”
劊子手才領悟用鋸行刑的方法。
至今“界人須用板”的典故,仍在廣州父老當中流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