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招寺全景作者(左四)陪同時任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左五)考察明招文化
挖掘明招文化
在對全縣文化工作的調研中,多位老領導、老專家表示對武義明招文化沒得到很好的保護而惋惜。他們希望我這個文化旅游局局長能發揮體制優勢,做好明招文化的保護與發掘這篇文章。
2003年春節假期,浙江大學研究生班的幾個同學來武義玩,談起了明招寺,他們很感興趣,說要去看看。我覺得怪不好意思的,雖然文化局已經與旅游局合并好幾個月了,但由于忙于處理電影放映隊縣婺劇團改制、溫泉度假區建設等工作,只是在兩局剛合并時,我作為新任領導走馬觀花式地到明招寺巡查了一下,一直都還沒有對明招寺進行過認真研究。
同學提出要去,我只好臨時通知縣博物館館長徐衛陪我們一起去了。
車子開到明招寺所在的上陳村,路上堆了許多老百姓建房的石塊磚頭等建材,開不過去了,我們只好下車步行。徐衛館長一路走一路向我們介紹: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覺寺,位于明招山麓,始建于東晉年間。據縣史記載,東晉“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孫侄子阮孚,赴任廣州刺史時,棄官于明招山隱居,晚年舍宅建惠安寺。到五代后唐時期,著名佛教建筑大師德謙禪師前來明招山開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為當時影響全國的佛教圣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該寺至清乾隆年間奉敕改為智覺寺,為浙江省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明招寺現存的建筑,還有大殿、朱呂講堂、東萊大愚祠、傳薪亭等。
朱呂講堂也就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和呂祖謙等學者在此講學的堂屋,與金華麗澤書院呼應,后人為紀念朱熹和呂祖謙兩位大賢而改稱“朱呂講堂”。
呂祖謙出身于宰相世家,他的先祖是山東東萊人,祖父因避難轉遷到金華。呂祖謙27歲中進士,官至直秘閣著作郎、國史編修。
呂祖謙的曾祖呂好問,遷葬明招山,父母也先后安息于明招山,他先后兩次在明招山為父母守墓,其間在明招寺講學。一時天下學者云集,明招寺成了當時全國有名的最高學府之一,所培養的人才,史書上稱之為“明招學者”。
呂祖謙逝世后,葬于明招山。在這座山上,有呂氏六代墓葬,還有呂祖謙妻室、繼室及整個呂氏家族的30多座古墓,形成了著名的呂氏古墓群。
明招文化起源于東晉,鼎盛于南宋,傳承于當代,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現在,呂祖謙及家族墓,已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阮孚墓、明招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到明招山,我們先看了右邊的智覺寺。寺院年久失修,除了當中的大殿相對完整外,其他建筑都已破敗不堪,寺院內一對皈依佛門的老夫妻居住在這里,艱辛打理著寺院,延續著香火。
然后再看左邊的朱呂講堂。朱呂講堂的正門前是一片荒地,邊上還有一些斷墻殘垣,原來應該是個院子,破敗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正門是個徽派建筑四合院常有的門房,兩扇大門已經破敗得關不上了。緊挨著門房,有一個著名的亭子叫傳薪亭。
見到傳薪亭和兩邊的廂房堆滿了稻草柴火。再往里走就是朱呂講堂的正堂,也已經破舊不堪,看不出一點講堂的文化氣息。
朱呂講堂的最后面一進是東萊大愚祠。祠內原來是供奉呂祖謙的,可現在卻由當地村民籌資,在這里供奉了一尊觀音塑像,觀音像前還點著幾支沒有燃盡的香火和蠟燭。
這里在燒香拜佛,邊上就是稻草柴火。看到這場景我真為明招寺這個文物保護單位捏了一把冷汗。
我跟徐館長說:“我們這個明招寺啊,真是聽聽介紹很輝煌,現場看看很荒涼。如果長期這樣下去,非得出大事不可。”
徐館長趕忙說:“我盡快想辦法讓他們把這些稻草柴火搬掉。”
我點點頭,可心里想,要保護好明招文化遺存,不僅僅是把稻草搬掉這么簡單,而是要系統謀劃,全面的規劃、建設、管理起來才行。
這次明招山之行,再次給我敲響了要抓緊謀劃明招文化保護的警鐘,隨即拿出相機,拍了一組反映明招寺存在安全隱患的照片。
新年上班后,我沖洗好照片,找了一個機會給金中梁書記看了這組反映明招寺存在安全隱患的照片。金書記看后也是觸目驚心,他是個文化人,在武義多年,對明招文化早有深刻的認識。
傳薪亭
他當即指示我:“你們立即采取措施排除隱患,如果碰到什么阻力,我來協調。一定不能讓朱呂講堂、明招寺的任何建筑再遭到破壞。如果發生火災,我拿你陶錫忠是問。”
金書記還說:“明招文化的保護工作我已有所考慮,縣里會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安排的。你們文化旅游局先擬一個方案報到我這里來,由縣委、縣政府層面建立一個領導班子來抓好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在保護工程沒有正式啟動之前,你讓博物館的同志先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采取一些應急措施確保文物的安全。你們還要加強與省文物局的溝通,爭取得到省里的指導和支持。”
這事不匯報也就那樣,一匯報又把第一責任套到了自己頭上。但引起了領導的重視,我也心甘情愿。
從金書記辦公室出來后,我就直接到了博物館,召集班子成員一起研究起了排除明招寺安全隱患的工作。
但博物館的幾個領導對解決好村民占用明招寺問題都感到很為難。他們說之前也不是他們不去管,為了不讓村民進入明招寺,他們和村民已經吵了不知多少回,但總不能解決問題。博物館對村民也沒有管轄權,他們在里面放點東西沒對文物造成什么破壞,之前也拿他們沒辦法。
談到博物館對村民沒有管轄權,我想到了下陳村屬于白洋街道管轄范圍,要解決好這事看來還得請白洋街道領導幫忙。
當時的白洋街道黨工委書記是我的老領導章明政,他曾當過縣委宣傳部部長,對明招文化一直很重視。
聯系到他后,章書記熱情邀請我們到白洋街道去。我帶著徐衛館長到他辦公室,說明來意后,他叫來聯系下陳村工作片片長、黨工委副書記鄭法祥。
首先向鄭法祥副書記闡明了明招文化保護對白洋街道、對下陳村的重要意義。
然后要求他專程去下陳村做好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工作,要教育村民有文物保護意識。責令在明招寺內堆稻草的村民3天內搬走稻草,不然,街道辦事處派人搬到外面燒掉。如果今后再有誰到明招寺去亂堆亂放,誰家就不給批地基,也不能享受街道的優惠政策。
這些意見給了鄭法祥后,鄭副書記當天下午就去下陳村開了村兩委會議。據說,第二天明招寺朱呂講堂內的稻草柴火就全部都被清理出去了。
博物館的領導抓住時機,請來木工修好大門,裝上門鎖。再請住在明招寺內的居士夫婦作為兼職的明招寺文物安全管理員,給了每月幾百元的補貼,要求他們配合做好每天的安全巡查,發現問題立即報告。把明招寺這個文物,臨時性地管護了起來。
明招寺的安全隱患排除后,我和博物館領導去省文物局匯報了縣主要領導非常重視明招寺這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作,要成立領導小組,全面啟動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建設的情況。
省文物局領導對武義縣委、縣政府這么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大加贊賞,安排了幾位專家和我們進行了交流。提出了要啟動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必須挖掘整理好明招文化的歷史遺存,委托有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編好整體規劃,報經省文物局批準后再組織實施。
我根據金書記的指示精神和省文物局領導、專家的意見,開始組織研究制定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的實施方案。
明招文化保護工程有別于開發區、度假區的建設工程,可以在一張白紙上去畫建設藍圖,而是要認真理清明招山上一千多年來所經歷的那些事那些人,理出它的歷史文脈和文化精髓。這些工作,文化旅游局的領導和干部中沒有這方面的專長,也沒有這么多的精力,誰能承擔這個任務,做好這些工作呢?
我想到了在做調研時,向我多次提出要重視明招文化保護工作的旅游局老局長鄔浩良同志。他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之后,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武義的地方文化。我帶著試試看的思想,請他來局里一起探討怎么來做好明招文化的保護和挖掘工作。
當我向他匯報了縣主要領導同意成立專門領導機構來啟動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省文物局也積極支持我們抓緊啟動明招文化保護工程時,鄔局長顯得非常激動,站起來向我敬了一個禮,緊緊地握住我的手說:“謝謝你,謝謝你!我們提的建議這么快就有著落了,明招文化有救了。”
他說這話的時候,眼里噙滿淚花。
我被他的舉動搞得措手不及,連忙安慰他坐下慢慢說,并提出想請他老將出馬當我的參謀,幫助我們一起來搞明招文化保護工程。
他立即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同時提出,他要出馬來做這件事,還要同時請縣政協原主席張育林同志和縣博物館的老館長涂志剛同志也一同來參與。
張育林主席是我非常尊敬的老領導,當過多年的宣傳部部長,是武義地方文化研究的權威人物;涂志剛老館長工作兢兢業業,是全省文物管理工作戰線上的一面旗幟,省市文物部門領導都很信任他,縣博物館的同志也都很尊重他,由他們一起來幫助搞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于是我和鄔浩良老局長一起,先后到張育林老主席家和涂志剛老館長家上門邀請。不出所料,他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們一起來搞明招文化保護工程。
3位老領導的支持和加入,緩解了文化旅游局事務繁忙、人手緊張問題。
到了2003年9月,清水灣溫泉度假村第一期工程也完工了,我把主持工程指揮部工作的呂子連副局長和何益如科長撤了回來,讓他們抽出一部分精力,一起來抓明招文化保護工程。
為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我主持召開了一個啟動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的籌備會議,邀請了張育林、鄔浩良、涂志剛3位老領導,文化旅游局分管開發建設的呂子連副局長、分管文化工作的鄒偉平副局長、辦公室涂祎紅主任、建設科何益如科長,白洋街道聯系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工作的鄭法祥副書記,以及縣博物館的徐衛館長、薛驍百副館長等10多人參加。
會上研究確定了以下幾項工作的目標任務責任人和完成時限。
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的制定,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由我自己負責。要求明確目標定位,制定實施步驟,落實組織領導,提出切實可行的經費籌措辦法;列出工程建設計劃,并將工作分解落實到人。
由鄔浩良老局長負責明招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要求理清明招山上一千多年來所經歷的那些人那些事,理出它的歷史文脈和文化精髓。
由鄒偉平副局長負責搜集清理明招文化相關文物,要求盡可能多的搜集散落在民間和被文物販子收走的文物。
由呂子連副局長負責啟動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的規劃編制工作,要求編制好項目總體規劃和第一期工程的建筑設計方案。
由白洋街道鄭法祥副書記負責土地政策處理,要求落實好保護區紅線范圍內土地的規劃控制,保護工程建設用地的轉用和征用報批工作。
會后5個工作小組分頭開展工作,每個星期由我主持召開一次工作推進交流會。由于分工明確,各自做的又都是各自擅長的事,各項工作都在同時迅速推進。
建立浙東學派歷史文化保護區
轉眼間到了2004年,明招文化保護工程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排上了文化旅游局的重要議事日程。
2004年的“五一”假期,時任浙江省分管文化旅游工作的鐘山副省長,對武義這個后發興起的全省熱點旅游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利用“五一”假期時間要親自來武義,到現場考察感受一下這個新興熱點旅游區,是怎樣在競爭激烈的浙江旅游市場中異軍突起的。
我接到省政府辦公廳的通知后,感到有些奇怪,分管文化旅游的副省長來武義,應該是省旅游部門陪同,縣委、縣政府接待的呀,怎么直接通知我了呢?
我帶著疑問給省旅游局紀根立局長打了電話,紀局長說他知道這事,是鐘省長要以一個旅游者的身份下來,感受一下我們省的基層旅游部門的工作,不讓省旅游局前呼后擁地陪著。
我給縣委書記報告了這一情況,金書記說:“領導要微服私訪,我們要尊重領導的安排,你們負責做好接待工作,碰到什么問題及時向我報告就好了。”
5月4日上午,我接到鐘副省長,陪他考察了溫泉度假區,參觀了郭洞、俞源兩個古村落景區。他看到景區內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接待服務秩序良好,村里的老百姓與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者和諧共處。許多村民都在自家門口經營著小飯店小買賣,鐘副省長不時與他們交流,聽他們說村里旅游開發給他們帶來了不錯的生意,感到非常欣慰。還自己掏錢買了幾樣武義的土特產。
在參觀考察過程中,一路都在聽我介紹武義的溫泉、人文古跡、風景名勝,不時提問一些感興趣的問題。沒作什么指示,顯得非常平易近人,緩解了我接待大領導的緊張情緒,交談得很投緣。
晚上,我說請鐘副省長到清水灣泡個溫泉,可他說還是去你那個小溪里溫泉浴吧好了。
我告訴他,小溪里溫泉浴吧是武義最簡陋的溫泉。
鐘副省長說,自然一些更好,去大的溫泉場所怕你們去打擾游客,游客們好不容易來你武義泡個溫泉,如果因為我去了,打擾到了他們,那樣多不好呀。
鐘副省長體恤老百姓的情懷令我感動。
晚上10點多,我們來到小溪里溫泉浴吧,游客們都已泡好溫泉準備離場。我和鐘副省長選擇了一個露天溫泉池,泡在溫泉里,他開始了解武義近幾年溫泉旅游能夠快速興起的深層次原因。
我向他匯報:我國的旅游業還處于體驗式旅游階段,這個階段的旅游者都在尋求一些旅游新體驗。當時不管是在浙江還是在全國,能滿足游客求新求異需求的旅游新產品、新體驗不多。而武義的溫泉旅游是一個讓游客耳目一新的旅游體驗產品,所以一下子就成了熱點。而且武義文化旅游的體制創新,給當地的旅游發展增添了活力,讓來武義的游客有了更多的文化體驗。
鐘副省長對武義文化旅游的體制創新特別關注,詳細了解了我們通過申報國家重點文物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擴大了俞源、郭洞兩個村的知名度,帶火了這兩個村的鄉村旅游的具體做法和經驗教訓。
接著又問:“你們武義還有什么文化資源可以挖掘開發的呢?”
我借機向鐘副省長認真匯報了正在籌備的武義明招文化保護工程項目。
他聽到我們“浙東學派”最重要的文化遺存是在武義的明招山,提出:“陶局長,那明天能不能帶我去明招山看看?”
我滿口答應:“那太好了,明天一定請領導去看看。”
泡好溫泉送鐘省長住下后,我連忙給金中梁書記打電話,匯報了鐘副省長臨時要去明招山的情況。
金書記說,這是我們爭取省里支持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的最好機會,他決定第二天趕回武義,陪鐘副省長一同考察明招山。
時任浙江省副省長鐘山(右二)在時任武義縣委書記金中梁(右一)作者(左一)陪同下,考察武義明招山
第二天一大早,金書記就從老家趕回武義,陪同鐘副省長到明招山,對“浙東學派”最重要的文化遺存進行了實地考察。
我向鐘副省長介紹了籌備工作組初步整理的明招文化的歷史文脈和文化精髓,以及我們對建立浙東學派歷史文化保護區,加強對明招文化的保護挖掘和開發利用的初步設想。
鐘副省長聽后,對金書記說:“武義的明招山確實保存著‘浙東學派’最重要的文化遺存,它不僅是武義的重要文化資源,也是浙江省的重要文化資源,你們縣里的文化旅游部門不等不靠,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了,是很值得肯定的。接下來,你們縣里要更加重視這個項目的建設,省里也會盡力支持。”
鐘副省長對明招山的視察和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大大提高了縣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
送走鐘副省長后,金書記要我抓緊修改完善《浙東學派歷史文化保護區武義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實施方案》。
沒等假期結束,我就于5月6日通知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籌備工作組的10名同志回局里開會,傳達了鐘副省長和金書記對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的指示精神。
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和對我們籌備工作的肯定,極大地增強了大家的工作熱情。大家匯總了前期的工作成果,討論修改完善了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形成送審稿報送縣委辦、縣府辦和書記、縣長。
送審稿報出后的第二個星期,金中梁書記就召集縣長郭敏、開發區主任章明政、縣財政局長李國旗,由我和縣博物館徐衛館長陪同,一起考察了明招文化保護工程項目。
在明招寺召開了現場辦公會,原則同意我們上報的《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實施方案》
6月3日,縣政府召開明招文化保護工程籌備會,正式成立以郭敏縣長為組長,縣政協主席鐘明祥、副縣長呂文革為副組長的武義明招文化保護工程領導小組。其辦公室設在縣文化旅游局,由我擔任辦公室主任,呂子連、鄭法祥、鄔浩良擔任辦公室副主任。領導小組負責重大事項的決策與協調,具體工作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實施。
6月25日,郭縣長主持召開了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由我匯報了《明招文化保護工程實施方案》,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發表了意見。
郭縣長對各成員單位一一確認了涉及各單位的相關工作,要求各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及時解決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需要解決的土地征用、規劃編制、道路建設、供水供電設施建設、資金籌措等相關問題,要求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做好開工建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8月底前正式開工建設。
會議結束后,我把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留下來繼續開會,根據郭縣長的要求,把籌備工作任務分解成5大塊,在上一年分工的基礎上,對5個工作小組的工作作了進一步的細化分工,落實了責任人,提出5項工作到8月15日前的階段性工作目標要求。
這5項工作一年前就已經啟動,經過一年的準備,到這個時候都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各項工作負責人都信心滿滿地表了態。
會后,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工程開工建設的籌備工作上,到明招山朱呂講堂內整理出一間房子,作為工程建設指揮部,同呂子連副局長、何益如科長以及幾位博物館的同志一起在這里現場辦公。
每個星期一,都在這里召開一次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體成員會議,由5個工作小組的負責人匯報交流一周工作進展情況,碰到什么困難和問題及時研究解決。以這樣的形式,督促各項籌備工作順利推進。
為了使這個歷史文化保護區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能夠得到全面有效地保護和挖掘,向后人呈現一個盡可能接近歷史原貌的朱呂講堂與明招寺,我在《武義明招山浙東學術歷史文化保護區總體規劃》編制和第一期工程建設項目的建筑設計上花了許多功夫。
我們委托華東林業規劃設計院編制總體規劃。在編制過程中,要求項目組負責人參加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周的工作例會,共同挖掘研究朱呂講堂與明招寺的歷史建筑布局、建筑風貌,及時溝通研究規劃中涉及的紅線劃定、功能分區、建設分期、建筑風格、交通組織、管網銜接、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協調性、項目規劃與周邊的協調性等問題。加快了規劃編制進程,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提交了規劃送審稿。
規劃送審稿形成后,我和呂子連副局長、徐衛館長陪同規劃編制主創人員,到省文物局請文物保護專家進行了專業審核,根據審核意見進行修改完善。
這個規劃的第一期工程,主要是對朱呂講堂進行全面的修復,對明招文化的挖掘整理以及展覽展示。
在省文物局專家的指導下,提出了工程建筑設計方案。涉及朱呂講堂原有建筑的修復,要求做到修舊如舊,修復后開辟為用于布置明招文化展示和瞻仰明招學者。
規劃新建一處碑廊,用于陳列明招山上出土的碑記。建設配套的道路、停車場、拜壇、水體景觀。
我們和設計單位在省文物局專家指導下達成一致意見,第一期工程的建筑設計也很快完成。
要趕在8月底前正式開工建設,5個工作組為了達到各自的階段性目標,都在夜以繼日地搶時間抓緊工作。
到8月初,5個方面的工作都已基本達到開工要求。我找郭敏縣長作了開工準備情況的匯報,請求召開第二次領導小組會議,協調研究需要領導小組層面解決的幾個問題。
郭縣長從已排滿的工作日程中調出時間,于8月15日親自主持召開了第二次領導小組會議。由我向領導小組作了工程進展情況的匯報。會上,各成員單位也匯報了各自分工負責工作的進展情況。大家態度積極,情緒高漲,都在主動地為保護工程的順利開工做好各項準備和保障工作。
郭縣長聽后很高興。首先充分肯定了文化旅游局未雨綢繆,在領導小組沒有成立之前做了不少準備工作,為工程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領導小組成立后,辦公室積極履行職責,聯系協調領導小組各部門,調動了各部門支持保護工程建設的積極性。發揮各位辦公室成員的特長,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夜以繼日地高效工作,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就做好了開工準備。
郭縣長還特別表揚了原縣政協主席張育林、原縣旅游局長鄔浩良、原縣博物館館長涂志剛3位老領導,不計報酬,四處奔波,挑燈夜戰,整理出10多萬字的明招文化史料,為明招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要求領導小組以及辦公室的同志們向他們學習,更加高效地做好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
對辦公室提出的需領導小組研究解決的3個問題,當場拍板作出決定:同意由縣財政增撥50萬元專款,把規劃中一期工程需要建設的項目一次性建成;同意8月18日舉行開工儀式,儀式結束后把相關部門和專家留下來組織審定設計方案。
8月17日,通過招投標確定臺州市古建筑工程隊為建筑施工單位。
8月18日,舉行了開工典禮。各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設計單位代表,施工單位代表參加了開工典禮。郭敏縣長因會議沖突,委托縣政協鐘明祥主席參加并致辭。
工程開工后,我的工作重點又轉到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工程進度和安全生產上。
我們首先把好用人關。為了確保工程質量,要求施工單位派出最強的木匠、石匠、泥水匠組成施工隊進駐工地。
為了選定好工匠,我和呂子連副局長跑到臺州市古建筑工程隊在建的幾個工地施工現場去選人。因為我在農村勞動時跟我的四叔做過幾個月的木匠,對木匠的手藝有一定的鑒別能力,親眼看過幾個大師傅的工作場景和他們的作品后,親點了5名手藝精湛,年富力強的木匠和3名泥水匠。
對他們在場的石匠手藝,我們都看不上,要求他們臨時聘用在溫泉隧道工程和清水灣度假村建設工程中用過的最好的石匠,擔任這個工程的石匠。精挑細選,組建了施工隊。
其次是確保建設資金及時到位。這個工程的建設資金,是通過向上級文物保護部門爭取一點、縣財政安排一點、開發區支持一點、文化旅游局自籌一點、各有關部門分擔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的。工程籌建一開始,就努力協調著上下左右,催促各路資金分階段分期及時到位。
三是選好建筑材料。基礎石材,選用了金華開采的一種絳紅色的石材,與寺院的氛圍相協調。雕像石材,選用的是漢白玉。制作浮雕的背景墻石材,選用的是采自安徽歙縣的硯臺石。墻體屋面,采用的是土法燒制的青磚青瓦。木料主料,選用的是非洲菠蘿格,輔料選用的是杉木。
第四是學習借鑒著名歷史建筑的建筑工藝。我帶著幾個主要木匠、石匠、泥水匠專門到蘇州,對拙政園的建筑工藝各個細節都進行了詳細考察,決定主要施工技藝都參照拙政園的施工技藝來處理。
有了領導的重視,各部門的支持、人財物的保障,高標準高品質施工技藝的借鑒,以及文化旅游局分管建設工作的呂子連副局長、何益如科長等都在之前的溫泉隧道工程、溫泉取水工程、清水灣度假村建設工程和其他景區開發建設工程管理中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管理經驗,建設工程進展順利。
在一年的建設工期內,按期完成了門廳、傳薪亭、東西廂房、朱呂講堂、東萊大愚祠、呂祖謙墓等原有建筑修舊如舊地修復;新建了停車場、放生池、拜壇、入口照壁、碑廊、玩珠亭;拓寬改造了道路、橋梁、游步道;完成了朱呂講堂內部的園林營造和外部的綠化美化。
通過張育林、鄔浩良、涂志剛3位顧問的精心策劃,對明招文化的全面挖掘整理,在修復的朱呂講堂和新建的碑廊內,設計布置了一個全面展示明招文化的“呂祖謙與明招文化”陳列展。
通過這樣的工程建設和文化展示,武義明招山――浙東學術歷史文化保護區一期工程,將沉寂了上百年,幾乎已被人們所淡忘的明招文化,被重新喚醒,引發了一波浙東學術與明招文化的學術研究熱潮。
在我的邀請下,我的浙江大學研究生導師,浙大哲學系的董萍教授、李明博教授,帶領浙大“浙東學術研究課題”組成員,在工程即將完工時就率先來明招山,舉行了一場“論道明招文化”學術研究活動。
董萍教授建議我,把在明招山挖掘出來的明招文化思想整理成論文。我的研究生論文《武義明招文化對浙江文化的影響》《浙東學術文化遺存保護的意義和作用》,分別發表于2005年1月的《浙江文化月刊》和2005年7月14日的《中國文化報》上。
這兩篇文章的發表,對浙江乃至全國的文史學術界進一步重視對浙東學說和武義明招文化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明招山浙東學術歷史文化保護區一期工程建設,更加激發了金華市、武義縣的文化學者對明招文化的研究熱情。
浙江師范大學和武義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明招文化論壇”,10多位學者在論壇上發表了研究成果。
時年89歲高齡的浙江省文史館館員、著名書法篆刻家,祖籍武義的葉一葦先生,得知我們正在建設明招山浙東學術歷史文化保護工程,毅然返回武義,憑借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赤誠之心,翻閱了大量古籍文獻,走訪了許多部門,對明招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撰寫了《尋找明招文化》一書,作為浙江省文史館文史叢書正式出版。
2005年11月18日至20日,浙江省社會科學發展規劃領導小組、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金華市政協、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古籍出版社、武義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了“呂祖謙暨浙東學術文化國際研討會”。來自美國、法國、中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各地7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舉行了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呂祖謙全集》首發式。與會的學者專家參觀了朱呂講堂、碑廊,拜謁了呂祖謙墓。武義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文政、縣旅游局老局長鄔浩良參加了研討會,并發表了論文。
武義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出版了《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一書。
為了讓武義人世世代代繼承弘揚明招文化,縣委宣傳部要求將《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作為武義地域文化精髓編入當地鄉土教材。
武義不僅從學術層面研究明招文化,還努力將明招文化融入當地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明招文化再一次在武義縣家喻戶曉,成為武義人引以為豪的地方文化金名片。
新建的武義火車站站前大道被命名為明招路;明招路旁建起的當時武義第一高樓,稱“明招國際大酒店”;原來的白溪小學,也更名為“明招小學”。
武義不僅是在旅游市場上舉起了“明招文化”的大旗,更在民眾心里打下“明招文化”的烙印,用明招文化構筑起了武義地方文化的堅強底座。明招文化研究熱潮在武義縣內外廣泛興起,明招文化的搶救保護與挖掘取得比預期更好的效果。
到2005年12月,武義明招山浙東學術歷史文化保護區一期工程建設全面竣工,“呂祖謙與明招文化”陳列展正式展出。
12月14日,領導小組對建設工程組織了竣工驗收。各項維修工程、新建工程和“呂祖謙與明招文化”陳列展,都順利通過了驗收;對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組織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工程建設告一段落。
12月18日,武義縣委召開常委會討論了我的工作調動事項,同意我調任縣科學技術局局長。
武義縣文化局在文化與旅游合并的體制下運行到2005年又分開了。我在履行文化局長職責的三年多時間里,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解決了文化體制改革中面臨的幾個難題。著力于群眾文化活動方式的創新,創辦了溫泉之歌藝術團。致力于武義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與開發,2003年11月21日郭洞村、俞源村公布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3年12月16日武義圖書館、葉一韋藝術館建成開放,2004年1月5日延福寺大殿維修工程通過驗收,2005年12月4日武義明招山浙東學術歷史文化保護區一期工程竣工。
明招文化的挖掘整理還引起了國內教育、古籍研究知名專家學者的重視,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中國科學院楊玉良院士,于2014年春節期間,來武義小住七天,研究武義歷史人文。2月4日農歷大年初五,我陪同楊校長來到明招山,拜謁了呂祖謙墓,參觀了呂祖謙與明招文化陳列展。對呂祖謙“重視史學、重視文獻有征的求實精神”深表敬仰。2022年春節期間,時任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的楊玉良院士再次來武義小住十天,深入研究明招文化遺存的文獻和武義出土的國寶級文物徐謂禮文書。盛贊武義通過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展示地方人文景觀,以地方文化豐富旅游內涵,真正做到了讓詩牽手遠方。
作者簡介:
陶錫忠,男,1961年1月生,浙江武義人。金華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武義團縣委書記、浙江省武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武義縣文化旅游局局長、武義縣科技局局長等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