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澄邁縣老城科技新城管理局掛牌成立。按照官方說法,這“標志著老城科技新城‘實體化運作、封閉式管理’邁入了實質性、關鍵性的一步”。
如果你對老城的發展比較關注,肯定會覺得蹊蹺,老城科技新城管理機構不是早就掛牌成立了嗎?怎么又掛牌?
老城科技新城的前身是老城經濟開發區,自從2023年4月它與海南生態軟件園、金馬現代物流園合并重整后,就進入到一個尷尬時刻。
首先,這個園區非常低調,沒有官網、沒有官方賬號,即使是像我這么熟悉各園區的人,要找它的資料也不容易;其次,這個園區一直未見公布領導班子和下設機構名單,你無從了解它是怎么運作的;第三,它作為一個面積較大、實力較強的園區,未被納入海南自貿港13個重點園區之列。
這樣的局面,顯示這個園區的運行并未進入常態,或許是因為合并引發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2024年7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老城科技園區促進條例》。由省人大單獨制定地方法規,這是省重點園區才有的待遇,這預示著海南13個重點園區中的海南生態軟件園,最終將由老城科技新城取代。
比較奇怪的是,該條例與此前通過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經濟開發區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口江東新區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條例》等類似法規在名稱上有較大差異,一是老城科技新城變成了老城科技園區,園區名字做了含糊化處理;二是多了“促進”二字,基本法變成了一般法。
這或許意味著,在當時,老城科技新城有一些東西尚未定調。3個月后,我們看到了園區的正式名稱,不是海南老城科技新城,不是海南老城科技園區,也不是澄邁老城科技新城,而是澄邁縣老城科技新城。
從海南變澄邁,還特地加上了“縣”字,這與海南各大園區的命名慣例不符。不知道是不是要特別強調,老城科技新城管理局是澄邁縣人民政府下屬機構。
如果是這樣,則與條例中“省人民政府設立老城科技園區管理機構,作為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與澄邁縣人民政府合署辦公、一體化運作”的規定不符。
具體是怎么回事,我們以后慢慢就知道了。
當然,這一次的變化也不全是新瓶裝舊酒。規劃上也有了重要調整,老城科技新城被分為了6個二級園區,稱為“三園兩區一基地”。
我簡單做了一個示意圖,我們看到,基本是“東服西工”“東城西產”格局,西部馬村片區的3.5個園區,發展以制造業、物流業為主的實體經濟,東部東水港、美倫河兩岸的2.5個園區,發展商務辦公、商貿服務、數字經濟等產業,并作為居住區。
大家可以看一下官方表述的用詞,“優化迭代海南生態軟件園、深入推進浙瓊合作產業園、更新升級金馬現代物流園,積極謀劃臨港工業集聚區、加速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核心區、加快建設油氣生產服務基地。”可以看出這6個二級園區處于不同發展階段。
新規劃提高了對制造業的重視程度,這是我最樂見的。一旦馬村港集裝箱碼頭建成,秀英港貨運業務完成搬遷,馬村港區就將成為海南前兩大貨運港區之一。只要地價不要抬得過高,就一定能招攬到許多制造業企業入駐,這將徹底改變老城過于倚重虛擬經濟的產業格局。
在海南西部工業走廊中,老城科技新城和海口高新區組成的海澄片區起著龍頭引領的作用,片區有兩港兩站(新海港、馬村港、海口站、海口南站),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制造和大宗商品物流和加工業。
最后再說一下名字,其實我覺得還是原先的名字老城經濟開發區更好一些,這也能和全國性的經開區、高新區相對應,便于爭取國家政策。科技新城一類的噱頭,你可以用在下屬二級園區身上。
或許有人會問,老城科技新城的管理機構從管理委員會變成了管理局,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般來說,管委會是行政機關,管理局可以是行政機關,也可以是法定機構。法定機構機制更靈活一些,例如可以高薪外聘管理人員。
不管怎樣,既然老城科技新城終于進入到了“實體化運作”階段,希望能盡快有一些動作,讓老城的制造業企業能多起來,老城的城市面貌能煥然一新。
(作者:魏華子。華語天涯,自貿港經濟與社會研究,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