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到“楊花落,李花開”,再到“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兩年半”,中國的民間童謠除了朗朗上口外,似乎也會帶著一點對某些事物的影射。而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幾十年里,有一首童謠迅速走紅,成了孩子們跳皮筋時必備的BGM——馬蘭開花二十一。
跳皮筋與原子彈
小時候一定有不少人一邊跳著皮筋,一邊撓頭,怎么就“28256”“28257”了,這些數字完全不是能靠計算得出來的。直到近幾十年,這個兒時的困惑似乎有了答案,這些數字不是無意義的,而是隱藏著一個讓美蘇都要抖三抖的大秘密——核彈。
想必核彈的重要性和過去美蘇對這項技術的封鎖大家已經聽得很多了,我們這里就不贅述了。我們今天主要來解碼,將這首童謠與原子彈的故事一一對應。
傳聞這首童謠里提到的“馬蘭”指的是馬蘭基地,而“開花”則是一語雙關。一個是講核彈就要在基地試爆了,另一個則是將基地內遍地馬蘭花的景象。至于“二十一”,傳聞就是基地在各項計劃中的代號。
下面那一連串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數字代表著什么樣的含義呢?先說“28256、28257”,我們需要將他們分成兩個部分來說——28和256、257。
據說是馬蘭基地的兩個專用對外通信的信箱箱號,即28號信箱的256分箱和257分箱。下一段的“二八二九三十一”則沒有太大含義,有說法認為這是為迷惑外國間諜而特意編的一句。
傳說與想象
追溯起來,這首童謠在上世紀就已經傳唱開了,可與原子彈聯系在一起卻是近十幾年的事兒。比較像官方承認這種說法的事件則是在2022年9月的一檔節目《梨園春》,節目中演出的現代黃梅戲《堅守》就是講核彈研究人員鄧稼先等人的故事。
而節目組后面又請了幾位嘉賓上場分享相關故事,他們講的故事圍繞的就是《馬蘭開花二十一》,其中有一位更是直接言明這首童謠就是和原子彈有關。但是官方蓋章也就到這了,政府層面從沒有承認過這些事。
因此網上也有人認為,刻意去解讀這首童謠不過是“先射箭后畫靶子”的牽強附會之舉。
他們認為國家解密馬蘭基地是在2017年,那一年的人民網已經白紙黑字把馬蘭核試驗基地和“21所”的細節全部解密了。而也是這一年以后,貼吧、知乎等論壇中關于這首童謠的解讀才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或許相比起一本正經地分析這首童謠,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一個值得傳頌下去的、關于原子彈的紅色故事。而其間那些巧合,不過是上天給出的奇跡。
參考文獻:
[1]祝鴻霞.童謠中的秘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故事[J].紅蜻蜓,2024(32):16-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