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有很多支地方軍存在。比如西北軍、東北軍、晉綏軍、滇軍、桂軍、川軍等。近年來的不少抗戰劇,都是圍繞這些地方軍來的,所以大眾對這些名詞的了解度也比較高。
上述地方軍中,有些其實是分散的派系,它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整體,比如西北軍和川軍,實際上就有多個不同的分支。但有些地方軍不僅有統一的首腦集團,而且也有自己的基本地盤,相對獨立性較高,比如桂軍和滇軍等。
近年來網絡上談川軍和桂軍的比較多,我們就來聊聊相對提得比較少的滇軍。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滇軍步兵團當時的武器裝備,這次就來聊聊全面抗戰爆發后,滇軍出師時的一些情況。
早在1910到1920年代,滇軍的活躍度就非常高,甚至一度成為極其重要的武裝力量,影響力遠超滇省一地。
不過到龍云掌權之后,滇軍逐漸向內縮型轉變,成為事實上的云南地方軍。在經過了數年的整編、換裝之后,滇軍兵力雖然不多,但精干程度較高。
據1936年龍云向南京方面通報的實力統計,滇軍當時有14個步兵團、3個特種兵團及10個獨立營。龍云希望再擴編6個步兵團,并向南京方面尋求經費支援。
而對于滇省的情況,南京方面也在暗中調查,在對龍云所部的實力調查中,其得出的結論為:
滇軍以旅為最高單位,現有6個旅;總部警察團改為3個獨立營,但團的番號仍在,此外還成立有若干獨立營;補充大隊四大隊及獨立團建制仍在;此外還有炮兵團、機關槍團、工兵大隊、交通兵大隊、高炮營及騎兵連等特種兵部隊。
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云南部隊大約有第1、2、3、5、7、9等6個步兵旅;近衛第1、2團;炮兵團、機關槍團、工兵團、交通大隊、護衛大隊及若干獨立營,常備軍兵力約36000人;此外還有21個保安營,兵力約10000人左右。
由于通過法國渠道進口了不少來自歐洲的武器,因此滇軍的裝備水平不錯;除了配齊常備軍的武器外,龍云還額外儲備了大量武器。而在兵員方面除了現役人員外,還有大量經過軍事訓練的壯丁,此外云南也有完整的軍校系統,可以培訓軍官骨干。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全國的抗戰熱情極高。龍云也在8月2日向南京發報稱:
滇省地廣人稀,將來對于壯丁之調用,困難實多。所幸近年滇省部隊及團防皆試行征兵制度,實行退伍,延至本年年底,退伍者約在十萬左右。如戰斗開始以后,擬請要免零星調用,懇以六萬至八萬之數,組成建制部隊,由職親率,開往前方增加,或留長江沿海一帶布防,均不無裨補。將來戰事敉平,仍由職負責,一并解散歸農,亦不致任何問題。
在這封電報中,龍云直接提到云南可以出6到8萬人的部隊出滇作戰。但是尤其強調,要避免“零星調用”,而且必須是建制部隊,在指揮上則是“由職親率”、“由職負責”。
其實這封電報的意思也很明白,滇軍可以盡力出戰,但是要有獨立的建制系統和指揮。
至于為啥龍云會有這樣的顧慮,其實是早就摸透了老蔣的心理。而事實上在南京方面看來,的確有分化滇軍之意。
在龍云發報兩天后,老蔣即回復:忠貞謀國,至深贊佩。已轉軍政部統籌辦理矣。然而在軍政部何應欽事后發給龍云的電報中,卻在強調:
中日戰端已開,他日全面作戰,自需巨量兵員補充。惟我國現役陸軍為數不少,若一旦驟增六萬至八萬之龐大建制部隊,餉糈器械,急切均難籌撥。
何應欽的意思是現在陸軍建制部隊已經不少了,補充6到8萬人的建制部隊比較困難,但是將來補充兵的需求很大,然后怎么辦呢?
何應欽對于滇軍的使用意見是:補充野戰及后方補充營之用。
這種使用方式顯然是龍云所不能同意的,因此實際是以云南的常備之兵首先編為一軍,出滇作戰。
當時云南已無軍師建制,而曾使用過第38軍的番號,因此龍云詢問可否將滇軍編為第38軍,如若該軍番號已被占用,則賦予新的番號。
由于第38軍番號當時是陜軍在用,所以給滇軍的番號是第60軍,所轄3個步兵師分別為第182師、183師和184師。
當時國軍的編制通常是二旅四團制,而滇軍原有6個常備旅,也都是二團制旅,因此便以這6個旅為基準,分別編入3個步兵師中。整個第60軍為3師6旅12個步兵團的建制,加上軍直屬部隊,總計大約是4萬人。
很顯然,這4萬人的部隊基本是滇軍當時常備軍的精華了。
第60軍軍長盧漢在回憶當時的情況時,這么說道:
所有武器裝備均系云南省政府歷年購自法國、比利時、捷克等國。山炮系清朝末年訓練新軍時購自德國克虜伯廠,經費亦由云南自籌。
士兵系從云南各地農民子弟中征集而來,年富力強,受過較長期的軍事訓練。多數排長、班長及一部分士兵,有比較豐富的實戰經驗。連長以上軍官,大都出身于云南講武堂。打過多年戰,具有一定的指揮作戰能力。
該軍尚在整編時,即被多方關注。老蔣曾多次發電催促該部趕快開拔,連桂系的李宗仁也專門發電,稱桂軍已出兵二軍六師,詢問龍云所部將用于何方?
當時滇軍的武器裝備均系云南自購,龍云認為存在軍費軍需困難,同時詢問老蔣是否有法制13.2毫米機槍及81毫米迫擊炮之彈藥可供補給。
老蔣為了讓滇軍及早出兵,允諾夫雜馬干等費經交軍政部核發,同時應允上述兩種武器均可攜帶。但實際上13.2毫米機槍為滇軍特有裝備,南京方面其實根本無此類武器彈藥的儲備。
待第60軍整編完畢,由云南入貴州,再至湖南開赴抗日戰場時,由于嚴令軍紀及軍容嚴整、武器先進的因素,倒是成就了一道別樣的景象。
當時統率中央軍機械化部隊的杜聿明在湖南看到滇軍時,便印象十分深刻,多年后還寫道:我曾在湘潭附近遇到龍云的部隊,覺得中央軍同這支云南軍比起來,軍容上似有遜色。
而在第60軍軍長盧漢先行到南京見到老蔣后,其認為對日作戰傷亡頗重,云南應再出12個補充團,作為第60軍的后備。
不過龍云得悉后認為,后續的12個團已經編成建制,人員、裝備均已配齊,不適合作為補充兵之用。
其實這個問題還是建制問題,因為當時無論是老蔣還是龍云,對這種問題都會比較敏感。
當然由于兵力和武器均是云南自備,所以這12個團后來是編成了第58軍,成為滇軍在抗戰中編成的第二個軍。至于第60軍所需補充兵,則從云南退役團丁中再調6000人之用。
至于已出滇的第60軍,原定于九國公約會議之初到上海參戰,但因路程遙遠,后預備至南京充當預備隊。
但到滬戰將要結束時,第60軍距離前線尚遠,又預計將該軍投入南京參戰。結果到南京保衛戰結束時,第60軍仍距離前線較遠。
到1938年初時,第60軍轉用于武漢,由于該軍當時齊裝滿員,武器先進,特被命令至繁盛市區繞行一周,以鼓舞士氣。
此后第60軍又被列為特種軍,軍師直屬隊得以擴大,并撥發有手槍800支及相應子彈10萬余發。另外老蔣還召見盧漢,輪訓該軍營以上軍官,這也是當時拉攏軍官、分化地方軍隊的常用手段。
至于第60軍真正開赴前線參戰,其實就到了1938年4月臺兒莊方向的作戰了。在此戰中第60軍力扛日軍精銳,本部也損傷極大,我們后續會專門介紹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