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縣人民法院
一個有溫度的法院微信公眾號
“職業打假”求索賠
釋法明理巧化解
網購家庭作坊食品,索賠不成要求十倍賠償,法院是否支持購買者的懲罰性賠償請求?近日,蓬溪縣人民法院蓬南審判團隊調解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柏某在“小紅書”網站分享并銷售其制作的阿膠、駐顏膏等產品,周某通過“小紅書”網站認識了柏某,并在柏某處多次購買了共計1,900余元的產品。后周某聲稱該產品沒有生產日期、許可證、生產廠家等信息,屬于“三無產品”,要求柏某退還貨款并支付十倍賠償金。柏某認為該產品本系家庭手工制作,在周某購買時已明確告知,不同意十倍賠償。周某遂起訴至蓬溪縣人民法院。
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何致遠立即查閱案卷,了解案情,及時與雙方當事人溝通聯系,充分了解雙方訴求,理清爭議焦點。通過審查發現,周某在購買上述產品時知曉其系家庭手工制作,在購買后未向柏某提出異議,而是直接主張十倍賠償,其行為與正常消費者的行為明顯不同。經查詢,周某2024年在多地法院多次提起買賣合同十倍賠償訴訟,確有“職業打假”的嫌疑。
如果支持周某十倍懲罰性賠償的訴求,則變相鼓勵知假買假、職業打假行為,如果不要求商家承擔相應責任,可能會引發負面效應,讓家庭手工作坊自制產品留下“監管空白”。為了消弭分歧,化解爭議,何致遠法官在充分剖法析理后,對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訓誡教育,并言明其中利害關系,最終促成雙方當事人對退還貨款達成一致意見并當場履行,該案得以圓滿處理。
事后,當事人發出短信,感謝何致遠法官等人的付出,表示經過此事后一定會吸取教訓。
一直以來,蓬溪縣人民法院立足本職,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健康發展,讓經營主體“活”起來,讓市場環境“優”起來,以更好、更實的舉措為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力量。
-end-
來源:何致遠
編輯:綜合辦公室
審核:呂小云
簽發:呂小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