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學專家連平在一次論壇上表示,目前全國農村宅基地廢棄空置的面積為760萬公頃。綜合土地拍賣價格和城鄉土地折價,保守估算,宅基地進入市場轉換,價值可達1.3萬億元左右。
每公頃就是15畝,全國廢棄宅基地空置面積達760萬公頃,就是約1.14億畝。據此前的統計,全國共有宅基地2.7億畝,閑置宅基地占宅基地總面積的近40%。這是個什么概念呢?舉個直觀的例子,閑置的1.14億畝,基本相當于5個北京全市的大小了。
我們一直說18億畝耕地紅線,為了保護耕地,各地都嚴管工業、交通等建設,很多占地的項目都沒有通過審批。如果把這1.14億畝土地,都恢復成耕地,那就會大大減輕耕地保護的壓力,同時也會給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備用地。
這么多的宅基地閑置、廢棄,能不能充分利用起來呢?答案是很難。農村宅基地閑置的原因有多種,最主要的就是原戶主進城落戶了,老家的房子、宅基地就閑置下來,時間久了就廢棄了。當然還有的是繼承父母的宅基地,由于家里人少用不到,也被閑置下來。
那么,為啥這些閑置宅基地無法被再次利用呢?宅基地無法自由流通、自由買賣是主要原因。宅基地跟城里的公開拍賣的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不一樣,宅基地是專屬于農村居民的一種權益,目前除了農村戶口的人,其他人無法擁有宅基地。
并且宅基地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這些權益,還是分開的,其中所有權歸村集體,使用權、收益權等歸村民。這就導致宅基地的交易、流轉受到的限制比較多。
目前來說,農村宅基地只能在本村村民之間流轉、買賣,這個限制就導致宅基地交易困難。畢竟人口大量流失的“空心村”,肯定是地理位置不太好、生存發展條件嚴重受限的村莊,村里宅基地賣方多、買方少,有的村子甚至整個村里只剩下三五戶人住,宅基地能賣給誰呢?
宅基地只限于本村內部交易,就像是一個“緊箍咒”一樣,導致大量宅基地被廢棄,成為“沉睡的資產”。另一方面,耕地資源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畢竟每年的城市化、工業化都在向前發展,對土地的要求越來越多。
為了激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緩解耕地保護的壓力,現在國家已經實施了宅基地有償退出、鼓勵宅基地流轉等措施。但對于高達上億畝的廢棄宅基地,這顯然還不夠。
那么,能不能允許宅基地自由買賣,解除宅基地買賣的限制呢?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滿足城市居民下鄉建房的需求,也能解決工業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還能讓閑置宅基地的農戶獲得更多的收入,同時也能減輕耕地保護的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那為什么到現在還不允許宅基地自由買賣呢?這背后的原因,可能跟農民的權益保護有關。一旦完全解除宅基地買賣的限制,城市里的資本可能會涌入農村大量獲得農民宅基地,影響農民的居住權益,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當然,也可能會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那么,你是否支持宅基地買賣放開,允許任何人自由買賣農村宅基地呢?歡迎說說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