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非常奇怪,我這個人自從來到這世界,就對文字異常感興趣。
從我記事起,對書中閃現(xiàn)出來黑乎乎的東西,十分地驚訝,后來我才知道這是文字。
當然,我一個字也不認得,但每天總會看上幾遍,慢慢地就喜歡上了。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圖畫。
這個有趣得多,里面的字同樣不認識,但可以感受到圖畫中人的動作,從它的動作中,可以體會它的想法,從而產(chǎn)生自己的聯(lián)想。
這個聯(lián)想非常的有趣。
可惜,我生活在客家山區(qū),不僅書少,而且圖畫也不多見。
當年,很多人家掛有圖像,而我家沒有,于是,我會偷偷地假裝路過,從門縫中悄悄地瞥上一眼,過過眼癮。
其實,看多了,看久了,就索然無味了,需要尋找新的世界。
這個新世界很快找到了。
它就是供銷社。
供銷社有一個圖書專柜,賣小說和小人書。
小說居少,小人書居多。
我?guī)缀跆焯靵淼竭@個柜前,透過玻璃,盯著里面的小人書。
內(nèi)容看不到,但封皮可以看見,彩色的封面,閃現(xiàn)各式人物,在我眼里不斷地滾動。
多么有趣的畫面啊!
多么有趣的人!
看著,看著,我心里異常的難受。
因為看不到里面的人。
我很想看,很想叫營業(yè)員拿給我看,但我不敢,一是沒錢,二是營業(yè)員也不會搭理我這個小孩。
我只好十分沮喪地離開了。
我不甘心,在四處找錢,終于有一天,我找到。
在我家后樓一個破爛的木柜里,我看到了十塊錢。
對于這個十塊錢,我沒有多少概念,我只知道,可以憑此買圖書。
營業(yè)員接到我遞來的十塊錢,驚得目瞪口呆。
后來我才知,她每月的收入才十幾塊錢,我小小年紀怎么可能有?
最終的結(jié)果是,圖書沒有買成,反而挨了一身打。
阿美打得我七佛升天。
但圖書之夢不可能就此破滅。
很快我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生財之道。
就是我的阿爸。
阿爸在縣城工作,而我的家在桃坑這個山區(qū),兩者直線距離有六十里山路。
阿爸每個月會回來四、五天,之后返回縣城。
我掙錢的機會來了。
我會跟背。
阿爸動身這一天,我會悄悄跟在他后面。
倆人相隔五十米左右,他走多快,我就走多快。他停下,我就停下,倆人就這么拉鋸著,最后,他只好無奈地停下來,示意我過去,然后,掏出了錢。
不多,二毛。
我的目標就是二毛。
接過錢后,我會飛快地跑到供銷社。
有錢了,膽氣就上來了,我會大聲地說:"買書!"
營業(yè)員走了過來,我會把二毛錢亮一下,表示我真的有錢。
然后示意把圖書搬出來。
由于看到了錢,營業(yè)員會搬出所有圖書,但我要求只搬最厚的。
營業(yè)柜小人書有幾十本,不可能一本本翻看,我只能翻最厚的幾本。
當年的圖書最便宜的八分,最厚的要四、五毛,我買不起,但可以看呀。
我快速翻閱一遍,然后又快速翻閱下一本。
這時,我眼角的余光會緊緊盯住營業(yè)員的臉。
如果她的臉變了顏色,我會立刻停止翻書的動作,指著一本一毛錢的圖書說:"買這本。"
其實,我早就瞄好了這本書,只是想多看幾本,故意不去碰,一旦營業(yè)員不高興了,就迅速拿下。
回家之后,會連續(xù)看十幾天,之后,就不想看了。
這時的圖書沒有任何味道。
我會又去供銷社的圖書柜。
然而我卻沒錢了。
剩下的錢買糖吃了。
當時的硬糖是一分錢一粒,一毛錢可以買十粒。
圖書的引誘力大,但糖果的引誘力更大。
走進供銷社,首先飄進鼻孔的是濃濃的糖果香味。
非常的香甜,鉆入鼻孔,整個毛發(fā)都會舒展開來,讓人欲擺不能。
買呀!買呀!!
這個聲音一直在我腦海里隆隆響起,聲音會越來越大,讓我痛不欲生。
我終于痛下黑手,10粒花綠綠的糖果到手了。
而我的圖書夢破碎了。
有點惋惜,甚至有點后悔。
當然,吃的時候,不后悔,相反還有一點甜蜜,沉醉在甜蜜的快感之中。
只是糖果下肚后,快感沒了,圖書也沒了,才有那么一點點懊惱。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幾年,直到我家辦起了商店,才發(fā)生了逆轉(zhuǎn)。
阿美落實政策,返回供銷社上班。
當年,她快五旬,去供銷社站柜臺不現(xiàn)實,于是供銷社就在我家辦了一個供銷代銷店,由阿美負責經(jīng)營。
我的好日子終于來臨了。
為什么?
有錢呀!
代銷店每天進出有幾百塊,我們?nèi)叶际菭I業(yè)員,可以人人賣東西。
錢就這樣進了我的口袋。
奇怪的是,此刻的我對糖反而沒有任何興趣。
我家代銷店有許多糖果,一桶桶,一盆盆,許多,但我碰都不想碰。
我沒了吃糖的欲望。
馬爸爸曾說,我對錢沒有任何興趣。
其實,沒有興趣的前提是,錢太多了,看見錢就想吐,所以沒興趣。
我估計我的情況差不多,糖太多了,反而感到吐。
但我對錢很有興趣。
我偷來的錢大部分買書。
很短一段時間,我就有滿滿二箱書。
此刻,我買的都是小說,不是小人書。
因為我已經(jīng)識字,對變化莫測的文字有了很大興趣。
我經(jīng)常上課偷偷看,下課公開看。
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側(cè)目。
很多人認為我這個人呆頭呆腦,蠢得像一頭豬,是一個"書呆子"。
當然,也有好的說法。
我記得很清楚,初中老師林達信在一次上課時,上著,上著,忽然停下來,對我說,你以后會成為魯迅。
說完之后,他又馬上搖搖頭,否定了這個結(jié)論,說,魯迅不是你這個樣子。
盡管林老師否定了這種可能,但我心中還是一陣狂喜。
因為我是跟魯迅站在同一高度。
我嚇了一跳:我可以嗎?!
作家是非常偉大的,在我的認知里,這些人從小胸懷大志,救國救民。
而我呢?
流著鼻涕,上房揭瓦,調(diào)皮搗蛋,天天被母親打得鬼哭狼嚎。
這樣的人能成為作家嗎?!
怎么可能?
但是,看多了書,當作家的夢想還是有。
說來難以置信,我讀初中時,就開始向各報刊投稿。
我記得的有《隨筆》、《讀書》、《春風》之類。
經(jīng)常收到退稿信。
我跟別人不一樣。
別人收到退稿信,會難過得想哭。
我收到退稿信,卻格外地激動,激動得想笑!
說明有人在看我的稿子。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人看就是最大的成功。
怕就怕石沉大海,渺無音信,不知生死。
可以說,我一邊投稿,一邊不知疲倦地讀書。
參加工作后,我的底氣更足了。
因為我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錢。
工資發(fā)下來,我有一半的錢進了新華書店。
我勤奮地讀書與寫作,上天終于眷顧到了我。
我非常幸運地進了中國最知名的體育報紙《體壇周報》,成了該報一名編輯。
當時該報辦了一張《武林小說報》,我是責編之一。
當年武林小說盛行,我們編輯部收到的各類武打小說有幾米厚。
我的責任是從中挑選最優(yōu)秀的稿子交主編審。
我是一名建筑工人,八十年代的建筑工人文化程度普遍比較低,我們的班長除了會寫自己的名字,其它一字不識。
我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奇怪的是,我走進編輯部卻一點也不慌,而是非常的沉著,融入其中,沒有任何膽怯。
因為文字對我來說,就是親人,天天打交道的親人。
我非常熟悉,自然勝任此工作。
我記得,我在編《武林小說報》的時候,對一個作家編的故事很不滿意,自己動手在校樣上改來改去。
報社的吳主編很不滿意地說,定稿的小說不要隨意改動,你主要把錯別字挑出來。
他說的是對的。
當年報紙排版是人工,所有的字體需人工從字盒里挑出來,再人工排板。
你大幅度改動,必然會拆板重排,費時費力,不劃算。
再說吧,有些情節(jié)可有可無,無傷大局。
其實,書看多了,心里就會有一些比較。
比如一些名著,我買了許多,讀下去之后,我發(fā)現(xiàn)讀得很痛苦。
我非常不喜歡歐式句子,一句好好的話,寫得特別的拗口,大段大段沉悶的描述,讓人徹底崩潰。
為什么要這樣?
為什么不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
國內(nèi)出版的書,買了十本,有六本完全不可讀,三本可讀可不讀,最多只有一本可以讀下去。
看了這些書,我不由士氣大振。
這樣的書,我也可以寫呀,并且可以寫得比他們的還好,至少我寫的小說不會讓讀者感到不快。
不論大人小孩,我的小說都可以讀下去。
我一直按照這個原則寫下去,結(jié)果我寫的小說人人都說好看。
書畢竟是用來讀的,一定要讓人從中產(chǎn)生愉悅感,我始終感到這是作家們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之一。
(李蘇章原創(chuàng),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