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353篇原創文章,作者:Kagohl 3。
作者簡介:Kagohl 3,新疆人,署名源自1917年空襲倫敦的德軍轟炸機部隊,熱衷科普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武器,希望能給看官們帶點不一樣的歷史。
全文共6763字,配圖13幅,閱讀需要15分鐘,2025年1月19日首發。
本文收錄于作者“Kagohl 3”專輯,歡迎持續關注。
接上期()
負責牽制性攻擊的加拿大第2師在庫爾塞萊特與協同的C連坦克殺的熱火朝天的同時,擔任主攻的英國第4集團軍也在執行自己的計劃。該集團軍的任務是在9月15日當天對準從吉耶蒙特到馬丁普伊什的德國第1集團軍中央陣地和第二線陣地實施攻擊,在奪取馬丁普伊什(Martinpuich,法國加萊海峽省的村莊,也是德軍的物資補給站和部隊過境點)、弗勒爾村以及古佐庫爾后一鼓作氣殺入從莫瓦爾到勒薩斯的德軍第三線陣地(也是最后一道陣地),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
第4集團軍麾下第15軍的任務比較艱巨,他們要協同第14軍奪取德軍福雷防線及其在馬丁普伊奇前方的連接處(英軍稱之為“綠線”,是第一個目標),接著拿下德軍第三線陣地掩護的弗勒爾村,同時還要和第14軍一起奪取同樣被第三線陣地包裹的莫瓦爾(Morval,法國加來海峽省一個只有2.38平方公里的村子,靠近巴波姆公路)和萊斯伯夫斯(Lesboeufs,位于古佐庫爾和莫瓦爾之間的村莊,其西面是德軍的加爾維茨防線)。該部隊需要推進至少3.5公里才能占領當天目標,一路上必然會面臨德軍機槍和火炮的考驗。
圖1:弗勒爾(Flers)是位于法國索姆省北部邊緣的6.27平方公里村莊,位于德軍第三線陣地
經過一番討論后,英國遠征軍總參謀部于9月中旬做出決議,將陸軍機槍部隊重裝分隊D連麾下三個小隊全部加持給第15軍,總計17輛Mark.I坦克,可以說是當天英軍最強大的裝甲突擊力量之一。它們的任務是組成3-4車編隊充當步兵前鋒,破壞德軍鐵絲網并摧毀塹壕中的德軍火力點,使德軍無法正常組織抵抗。攻擊時間同樣定為Z日H時,即1916年9月15日清晨6:20。第4集團軍總司令羅林森將軍要求坦克提前五分鐘到達陣地從而跟得上步兵節奏,而炮兵徐進彈幕要和坦克之間留出90米間隔以防誤擊。
第15軍麾下的新西蘭師(New Zealand Division,1916年初旬成立于埃及,由新西蘭遠征官兵組成,總兵力15000人)對于Mark.I坦克也帶著和加拿大人一樣的樂觀態度。在該部隊服役的二等兵塞西爾·馬爾薩斯記述了新西蘭師第一次見到這個機械怪物時的情景:“第一次看到這些可怕的生物笨拙地駛進深坑,然后又爬出來,每個人都開心地大笑起來。我們毫不懷疑,它們將是不可戰勝的”。不過高層對坦克的作用還是持保守態度,所以第15軍步兵接到指示,如果坦克行進落后或被炮火損毀,絕對不要等待它們。新西蘭師得到了17輛坦克中的4輛(隸屬于D連2小隊,2輛雌性+2輛雄性),最終目標是古佐庫爾(Gueudecourt,位于法國上法蘭西大區諾爾省南部的一座市鎮)。
4輛坦克的編號分別是D8、D10、D11、D12,它們的任務是在清晨6:20主攻開始前提前五分鐘攻向福雷防線。D10和D11號需要沿著Crest trench協助掃蕩據守其中的德軍;D12號抵達福雷防線后右轉,干掉防線下半部分的敵人,然后這三輛坦克將在 Fish Alley 的南端會合。與此同時,D8號應向右移動穿過福雷防線,掩護在防線前方集結的新西蘭步兵。
圖2:D連坦克需要掩護新西蘭師突破弗勒爾村方向陣地
9月15日清晨6:20,為期三天的預備炮擊正式結束,第15軍麾下的248門18磅炮、72門4.5英寸榴彈炮和5個重型攻城炮群轉而發射徐進彈幕,以每分鐘45米的速度從無人區逐步爬行到德軍陣地上面。新西蘭師第2新西蘭旅麾下的第2奧克蘭團和第2奧塔哥團(Auckland Regiments&Otago Regiments)比主攻時間提前三十秒沖出塹壕攻擊第一個目標,也就是沿著巴贊坦山脊南面的福雷防線(Foureaux Riegel,英軍稱之為岔道戰壕/Switch Trench)。不幸的是,英軍首次嘗試的徐進彈幕稱不上完美,新西蘭人發現一些德軍鐵絲網和火力點沒有被炮擊摧毀。進攻部隊的左側遭到了德軍縱射火力的覆蓋,而駐守高地森林的巴伐利亞機槍手也發現了新西蘭人并操作MG-08掃射。更要命的是,由于第47師脫節,奧塔哥團在深入福雷防線肅清德軍時直接暴露在了機槍火力之下。奧塔哥團的戰地日記指出了德軍抵抗之猛烈:“據我判斷,官兵很快就開始倒下,因為機槍掃射”。此外,該部隊還遭到了自己人的誤擊:“毫無疑問,有些人被我們自己的炮彈擊中”。
圖3:弗勒爾和馬丁普伊奇之間被火炮炸成月球表面的陣地
雖然左翼部隊付出了慘重死傷,但奧克蘭團和奧塔哥團還是取得了勝利,后者于清晨6:50之前就成功占領Switch Line并在前方60碼處挖掘塹壕。奧塔哥團的唐納德·福雷斯特·布朗中士(Donald Forrester Brown)在奪取該陣地的戰斗中表現出了卓越的勇氣和領導力。《倫敦公報》評價道:“他所在連隊在機槍掃射下官兵傷亡慘重,但他在進攻中表現出了最顯著的勇氣和決心。這位士官冒著極大的個人風險與戰友一起前進,成功到達了距離敵方槍支三十碼以內的地方。四名槍手被殺,機槍被繳獲。連隊繼續前進,直到再次被機槍火力阻攔。布朗中士和他的戰友再次英勇地沖向炮臺并殺死了機槍手。奪下第二個陣地后,連隊遭到了猛烈的炮火攻擊,這位軍士對危險的完全蔑視和在炮火下保持冷靜極大地鼓舞了士兵們的士氣。在隨后的一次進攻中,布朗中士表現出了最顯著的勇敢。他單槍匹馬襲擊了一挺阻礙進攻的機槍,殺死了機槍手并繳獲了機槍。后來,在狙擊撤退的敵人時,這位非常英勇的士兵被殺了”。布朗中士于1916年10月1日在一次進攻中陣亡,他于1917年6月被追授最高級別的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圖4: 唐納德·福雷斯特·布朗中士
圖5:待在Switch Line陣地的奧克蘭團第2營士兵
進攻開始1個小時內,左翼被打殘的第2新西蘭旅還是成功占領了福雷防線。按照計劃,新西蘭步槍旅第4營(新西蘭步槍旅/New Zealand Rifle Brigade,也隸屬于新西蘭師)在D連坦克的掩護下越過第2新西蘭旅向第二個目標,即包括弗勒爾村&從弗勒爾到馬丁普伊奇的附屬防線的“棕線”,結果坦克因機械故障不能及時跟進,所以該營在等待到清晨7:20無果的情況下選擇借助徐進彈幕的掩護自行發動攻擊。 新西蘭人最終于清晨7:50順著Flag Lane成功拿下目標。當然,沒得到坦克及時掩護的第4營在兩翼暴露在機槍火力的情況下付出了過百人的代價。
圖6:新西蘭步兵在彈坑中短暫休息
圖7:步兵在福雷防線和馬丁普伊奇結合部挖掘據守工事以防德軍反擊
新西蘭步槍旅的第2、3營于早上8:20在右翼襲擊并突破德軍位于弗勒爾村前的弗勒爾防線(Flers Riegel),但他們繼續進攻時遭到了來自弗勒爾村和艾比路(Abbey Road)的德軍步槍機槍射擊,其中第3營在村莊西側的弗勒爾防線遭遇了德軍憑借鐵絲網和重機槍組成的頑強抵抗,始終無法沖過德軍的猛烈炮火,于是決定等待坦克的支援。該旅的報告顯示,早上10:30,兩輛坦克——赫伯特·皮爾斯爾中尉指揮的D11號坦克(雌性)和格雷姆·尼克松上尉指揮的D12號坦克(雄性)趕了過來,協助被德軍火力圍困的新西蘭步兵。
圖8、9:雌性的Mark.I坦克裝備有5挺7.7毫米口徑輕重機槍,通過戰地改造可以增加到7挺,具備極其可怕的反步兵能力
早上10:30,D11號坦克沿著弗勒爾防線左側為新西蘭部隊提供側翼支援,一路推進到防線中心后直接碾碎了當面的鐵絲網,開到德軍塹壕上方利用炮塔重機槍兇狠的掃射兩側的德國人,不少人直接被打的鮮血橫飛。趴在彈坑里無法前進的第3營看見D.11號坦克得手后馬上躍出沖鋒,順著缺口攻入塹壕肅清幸存的德軍。駐守弗勒爾防線的巴伐利亞第5團的抵抗最終宣告瓦解,145人成了新西蘭部隊的俘虜。早上10:50,D11號坦克掩護步兵繼續向最終目標“紅線”(包括古佐庫爾)猛烈進攻,最后于中午時分成功撕開了德軍的格魯夫塹壕(Grove Trench)并幫助步兵繳獲了2門野戰炮。
圖10:被新西蘭步兵和D連坦克火力殺死在弗勒爾防線中的巴伐利亞士兵(注意照片中央的穿靴尸體)
可惜,由于第47師依然未能拿下“綠線”,再加上第41師不得不撤出弗勒爾村,導致新西蘭人處于突出部,兩翼直接暴露在重機槍火力之下。下午14:00,新西蘭步槍旅第1營發現德軍在東北方向發起了反擊,林賽.英格利斯上尉命令該營馬上加固陣地迎戰,結果該營麾下1個排在執行命令時被戰友們誤以為在撤退,于是該營其他部隊紛紛向弗勒爾村方向撤離。英格利斯上尉本打算阻止,但其手下也只有120名士兵可用,只得無奈的放棄重新奪回這條塹壕的打算。
一場誤會引發的錯誤撤退讓損失嚴重且兩翼暴露在德軍面前的新西蘭步槍旅無法再守住戰果,最后于下午14:30撤向“藍線”(德軍的第三線陣地和后方防線,掩護了將由第14軍和第15軍一起占領的莫瓦爾和萊斯伯夫斯)。D11號坦克沒有選擇馬上撤回補給,而是留在新西蘭步槍旅的旁邊掩護他們向藍線撤退,最終在天黑后才撤回弗勒爾補充彈藥和休整。雖然痛失勝利果實,但中校 W.S. Austin在其撰寫的新西蘭步槍旅戰史中還是高度贊揚了坦克的幫助,稱它們“完全不負眾望”。
圖11:雌性坦克操作重機槍瘋狂屠殺德軍
D12號坦克沿著新西蘭師的右翼向前推進,于9:15應步兵的求援駛入弗勒爾西南的洼地摧毀了駐扎在那里農舍中的德軍機槍據點。解決問題后,該坦克于10:30在“棕線”趕上了奧塔哥團和新西蘭步槍旅的步伐,沿著與弗勒爾防線相鄰的Fat Trench殺了過去,同樣碾碎了阻攔戰友的鐵絲網并操作57毫米炮炸毀了不少德軍機槍據點,為新西蘭人奪取弗勒爾防線提供了有力援助。遺憾的是,D12號坦克在向弗勒爾村挺進時遭到了德軍火炮的攻擊,轉向裝置被爆炸所創,坦克試圖撤退,但最終還是失去了繼續機動的能力。車長尼克松上尉無奈之下命令車組人員卸下機槍后棄車撤離。最終,被遺棄在村子西面的D12號坦克遭到了更多炮彈的集火,化作了耀眼的火球。
圖12:被炸毀的D.12號坦克
雖然新西蘭師未能拿下最終目標古佐庫爾,但還是在上午11:00之前推進到了第三個目標,鏟除了德軍在弗勒爾防線的抵抗,并在兩翼遭到威脅的不利局面下于當天下午成功擊退了德軍的數次反擊,守住了全部三個目標。該師在當天一舉突破了2.23公里,是參戰部隊中最遠推進距離之一,也是第4集團軍第15軍麾下部隊中占領陣地面積最大的一個。
D10號坦克(雌性)在當天清晨向北挺進試圖支援新西蘭步槍旅對弗勒爾防線的攻擊,結果在Flat Trench遭到了德軍炮兵的攻擊,最終車毀人亡。D8號坦克(雄性)在新西蘭師左翼,它在那里操作2門火炮轟炸未能被第47師攻勢壓制的德國守軍并沖擊到了艾比路,然而該車遭到了德軍輕武器的集火,雖然海軍裝甲高效的擋住了子彈的命中,但視窗玻璃被打碎還是讓車組感到了麻煩,所以也沒幫上步槍旅的忙。最終,只有D11號和D12號兩輛坦克于上午10:30殺到弗勒爾防線粉碎了德軍的抵抗,與在庫爾塞萊特實施攻擊的加拿大第2師如出一轍。
圖13:毀于炮擊的D10號坦克
盡管如此,兩輛坦克的表現還是得到了新西蘭師的熱烈贊揚。除了新西蘭步槍旅,第2新西蘭旅麾下的奧塔哥團也送上了贊美之詞。雖然該團的第2營傷亡慘重,但中尉Arthur Byrne 撰寫的戰史依然總結稱,這些坦克“確實表現得非常有效”,“帶來了死亡和毀滅”。與加拿大人一樣,該團也注意到了Mark.I坦克把德軍嚇得屁滾尿流的場景,所以戰史特意記載坦克“給遭遇它的敵人灌輸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fear of a kind hitherto unknown into those of the enemy who encountered it)。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從下方快捷進入: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里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