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回答大家有關《雍正王朝》的提問,有人問,在追繳戶部欠款一事上,康熙帝明明是贊同老四胤禛的做法,可最后為什么要訓斥他一向以聰明自詡?
還有田文鏡,行事魯莽,不僅羞辱老狀元,還逼死了魏東亭,甚至在前門大街上還跟十皇子胤誐發生沖突,讓皇家臉面無存。為平群憤,康熙帝也在朝堂之上將其訓斥一番,并剝奪其職務,將他調離京城。
可面對這樣的處置結果,朝堂上眾阿哥的表現卻明顯不同,老四胤禛是急忙站出來替田文鏡求情,老八胤禩卻突然愣了一下。
這個處置田文鏡的結局,明明是眾臣一起爭取來的,他為什么會楞一下,難道出乎了他的意料?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康熙帝斥責田文鏡行事魯莽,為什么老八胤禩愣了一下?
一、
老四胤禛在南方籌款賑災時,其實就已經想好了回京接下追繳戶部欠款的差事,這也是他帶著田文鏡回京的原因所在。
但田文鏡這個人,身上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再配合追繳戶部欠款這種容易得罪人的差事。最后激起眾臣憤怒,群起彈劾,并成為追繳戶部欠款失敗的“背鍋俠”,也就理所當然了。
當然,他被康熙帝訓斥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也跟他本人為人處世有失偏頗有關!
田文鏡為人正直,敢作敢為,這毋庸置疑,但并不代表他當官就不存在問題,有時候這個問題還是比較致命的問題。比如,他為什么會被老四胤禛帶回京城啊,不就是因為他的官丟了嗎?
為此,老四胤禛還特意問過田文鏡的頂頭上司,揚州知府車銘,人家給出的理由很充分:
“田文鏡在任三年,雖也不無功績,可處事偏頗,怨聲沸騰……田文鏡判案,不問有理沒理,只問有錢沒錢。”
啥意思呢?
就是說,田文鏡判案,不管是非黑白,有理沒理,只管有錢沒錢。有錢的輸給無錢的,錢多的輸給錢少的,所以才被上官判了個處事有失偏頗。
杭州知府車銘敢這樣回答,也不怕老四胤禛發怒,就證明他的做法是站得住腳的,也沒有不可告人的地方。畢竟,判案嘛,甭管是富人還是窮人,總歸就事論事。要是全部判富人輸,那就能想象,他的治下存在多少冤假錯案了。
二、
而且,田文鏡做事太理想化,喜歡用官職壓人,而不去考慮這樣做的后果。
比如他借了車銘的官服,開始賑災,面對下屬的匯報,直接下令:
“從明天起,立刻增設五個粥場,你聽仔細了,一日兩頓,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著不滲;涼飯團子要手拿著能吃;再餓死一個人,我唯你是問。”
其實,粥場的設立和賑災的標準,也得看你當地的糧食儲備。《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賑災開設粥場,就一直圍繞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開展的,為此還把沈一石給搭進去了。
要是單純靠下令就能解決問題,那干脆全民免費醫療,全民免費分房,全民免費教育……所以,后來災民全都涌進來后,田文鏡就傻眼了,沒有了應對之策,還是靠老四胤禛給擦屁股,將災民引到了富戶人家。
當然,面對賑災這種事,不能說田文鏡的做法就是錯誤的,畢竟人命關天的大事。可如果追繳戶部欠款也是采取這種方式的話,就會很容易激化矛盾,出現問題了。
比如老狀元陳文盛,實際上人家一聽說四王爺在追繳戶部欠款,馬上就派人送來了所欠的一兩銀子。既然人家還清了欠款,目的已經達到,那人來或者不來,無傷大雅。況且,人家陳文盛老狀元還特意給了個理由,年事已高,行動不便。
可田文鏡不行,非說人家藐視朝廷,借故不來,氣得是咬牙切齒,硬是派人將人給拿來了。
三、
這一點,人家年羹堯就聰明的多,接了田文鏡的命令之后,馬上就把矛盾轉移了出去:
“田大人有命,差你們去傳……要不然,田大人可要下令拿人了!”
所以,人家老狀元一上來就懟田文鏡小人得志,目中無人,并不是毫無緣由的。畢竟這么大歲數了,又是老狀元,被順天府的差役押著來的,換誰都有氣。
換別人處理這事,老爺子既然都來了,那就客客氣氣道個歉,賠個笑臉就過去了,也不影響后面的工作開展。可田文鏡不這樣,老狀元懟他,他也不慣著對方,一番語言羞辱之后,直接來了一句:
“請圣旨!”
得,這樣一來,田文鏡搖身一變,成了欽差大人,只剩下訓老狀元的份了:
“你這般不尊德化,只圖虛名,用盡心機,尸位素餐的假道學,真小人……”
其實,一個人最缺什么,也就最在乎什么,田文鏡是監生出身,最缺的就是功名。所以,他反過來貶低老狀元的學問,也是這個原因。
但,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兩個結局,一個是大家都看到了老狀元陳文盛被田文鏡罵的一口氣上不來,失魂落魄的離去,并嚷嚷著要去見皇上:
“我要去見皇上,我要告老還鄉,我要去見皇上,我要告老還鄉!”
同樣,跟著陳文盛老狀元一起挨罵的,還有康熙帝的老臣魏東亭,這也讓他感到了絕望,并間接導致了后來的自盡。
四、
魏東亭前腳剛死,后腳那些老臣們就全坐不住了,紛紛前往暢春園找康熙帝訴苦,與此同時,老十胤誐也開始去前門大街賣家當。
無奈之下,老四胤禛跟田文鏡只能兵分兩路,一路去解決老臣告狀的事,一路則去勸阻老十胤誐不要意氣用事。
按理說,有了前車之鑒,田文鏡做事應該收斂一點,別再這么橫沖直撞,況且面對的還是當朝皇子。可他偏不,既沒有給十皇子好臉色,也沒有勸勸,而是上來就是命令的口吻:
“欠國庫的銀子一文也不能少,這些東西一件也不許賣,來呀,快把這攤子給拆了!”
其實,人家擺攤賣東西,除了有傷皇室臉面以外,又沒犯法。后來老十胤誐被康熙帝處罰,也不是因為賣家當的原因,而是因為當街鞭打朝廷命官。
況且,老十胤誐是啥人?
面子人,田文鏡這么不給面子,上來就要掀攤子,那老十胤誐要是不打你,就對不起他特意穿的那身補丁衣服了。
所以,田文鏡做事就是這么激進,不懂變通,遇到試圖跟他講理的老狀元,他還能對付的了。可要是遇到不講理的武夫,那就完蛋了,比如他的“義父”馬國成,一生要強,不丟份,很精神,干得好:
“田文鏡,我……你……!你……一個監生出身,被革了職的七品官,憑什么在這兒耀武揚威?”
若不是老四胤禛剛好趕到,田文鏡根本就熬不到對付老十胤誐,馬國成就把他拿下了。
五、
那么,就回到我們的題目了,田文鏡做事莽撞,得罪了這么多人。若是最終追繳戶部欠款成了,也就罷了,可最后滿打滿算也才追回三成,那他必然要被拉出來“祭天”了。
由于追繳戶部欠款,被太子胤礽誤會了康熙帝的意思,半途叫停了。康熙帝就不得不召開議事會議,來解決這件事,也正是這場朝堂會議,讓我們見識到了最高層次的官場意識。
首先,太子胤礽作為儲君,即便康熙帝對他再不滿意,也不能在外臣面前表露出來。所以,只能默許他的承諾,許欠錢的官員兩年內還清。
隨后,他又處理了老十胤誐當街鞭打田文鏡案子,將其關進宗人府半年。
聽到這個處罰結果之后,老九胤禟突然抬了一下頭,倒不是對這個結果驚訝,而是沒想到老八胤禩對自己說的話應驗了。但自己的好兄弟被圈禁,總得出一口氣,于是站出來當眾彈劾田文鏡:
“十阿哥昨天的做法是不對,但田文鏡當街頂撞皇子,為了一兩欠銀羞辱老狀元,還有魏東亭之死,也因為他追迫太甚,這樣的酷吏,不懲治,難服眾人心!”
隨后其他幾個大臣也隨身附和,說他們也是這種看法,還望皇上懲治。
這時候,經典的片段來了,康熙帝先是沉默了幾秒鐘,隨后很平和的問了一句:
“田文鏡來了嗎?”
這種語氣,跟前面大聲斥責老十胤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根本沒有余怒之威,讓人聽不出康熙帝想干嘛。
六、
康熙帝可以喜怒不形于色,讓人一時間摸不透他想干嘛,但田文鏡不行!
別看他對付老狀元,對付魏東亭,甚至面對十皇子胤誐時,都一副大義凜然,毫不懼色的樣子。但當面對皇上時,還是怕了,踉踉蹌蹌(可能是身上的傷尚未痊愈吧)走了出來:
“微臣在……”
隨后,康熙帝依然是用很平和的語氣,不帶價值取向的問他:
“九阿哥說的可是實情?”
這時候,田文鏡更怕了,自然也不敢辯解,畢竟自己做的確實有點過分。當然,他也有替老四胤禛背鍋的嫌疑,畢竟他也是聽從對方的命令辦事。在不清楚康熙帝的性情之前,于情于理,他都只能主動承擔錯誤:
“總是微臣處事操切,任憑圣上處置。”
現在事情鬧到了皇上這里,對于田文鏡來講,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貶為庶民,永不敘用。但凡皇上再愛面子一點,那田文鏡不死,也得扒層皮,必然是害怕。
康熙帝依然是喜怒不形于色,不緊不慢的開始教導起田文鏡來了,指出了他的問題所在:
“做官和做人是一個道理。做事固然要認真,但總要懷一點仁恕之心。為了一兩銀子,挖心刺骨,百般羞辱斯文,圣人教你的恕道呢?”
表面上看,這是康熙帝在訓斥田文鏡,為后面懲罰他做了鋪墊,但若是深諳官場規則,就會得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結論——康熙帝并沒有遷怒于田文鏡。
七、
顯然,一個人政治覺悟的高低,在這種高階層官場場合下,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
這一點,老八胤禩就比老四胤禛要強一些,因為康熙帝說出前面那句話后,他顯然是愣了一下,馬上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因為,在這種場合下,皇上若真的對臣下生氣,根本就不會給他任何評價,也不會有太多的語言交流,更不會這么平和的指出對方的問題所在。這跟前面訓斥老十胤誐,問他書都讀哪去了,還有臉跟老三胤祉比,完全不同。
就連后來一廢太子胤礽時,也沒有給出任何評價,以至于廢太子老師王掞,在朝堂上發瘋,痛斥康熙帝是“不教而誅”!
果然,老八胤禩的預感是正確的,因為緊接著康熙帝就給了田文鏡的處置結果:
“革去田文鏡戶部核查處的差事,到陜西以知縣任職,限三日離京。”
為啥剛剛說老八胤禩的政治覺悟,要比老四胤禛強呢,就在這里體現了出來。因為聽到了康熙帝對田文鏡的評價,老八胤禩是愣了一下,老四胤禛的臉部卻是很痛苦的抽了一下。一個是聽出了康熙帝對田文鏡行為和成績的肯定,一個則是聽出了康熙帝對田文鏡行為和成績的否定。
所以,再聽到田文鏡被革職,并限定三日離京,老四胤禛就繃不住了:
“皇阿瑪,田文鏡的事……”
康熙帝估計也沒想到老四胤禛的情商這么低,直接不耐煩的打斷了他,讓他不要再提田文鏡的事,這件事就此打住。
八、
為什么說康熙帝對田文鏡的革職,并限期離京去陜西當知縣的處理,是對其的肯定呢?
很簡單啊!
還記得他“義父”馬國成怎么罵田文鏡的不?
罵他是監生出身,被革了職的七品官,即便他在老四胤禛的手下干追繳戶部欠款的差事,也不過是臨時的,根本就沒有一個正式的官職。
康熙帝這樣處理田文鏡,表面上是對其的懲罰,實際是在保護他:
一是,給了田文鏡一個正式的名分,還是皇上欽點的知縣,他到了陜西地面,知府大人再想給對方穿小鞋,都得掂量一下。
二是,康熙帝也是借助懲罰田文鏡的事,平息一下“民憤”,讓大家無話可說。隨后才祭出三條大魚,桑佩、鄧元芳和圖倫升,并且是將他們撤職查辦哦:
“像你們這等貪贓枉法之輩,圣人的恕道,難道是為爾等所設的嗎?”
這其實又等于反過來繼續教育和肯定田文鏡,圣人的恕道可以用到老狀元這種人身上,但不要用到這些人身上!
三是,田文鏡因為追繳戶部欠款的事,已經得罪了滿朝官員,他要是繼續留在京城,不僅幫不上老四胤禛,搞不好還把對方給連累了。
除此以外,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田文鏡在羞辱老狀元時,犯了大錯。而且這個錯誤,康熙帝大概也知道,不然不會說他挖心刺骨羞辱老狀元。這個錯誤,就是田文鏡竟然膽大到假傳圣旨:
“我這是代皇上問話,你必須如實做答!”
九、
在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代皇上問話的人也有,比如老大胤禔,張廷玉等等,但那都是得到皇上親口承諾的。
可田文鏡什么時候能代表皇上問話了?
一旦有人把這件事搬到臺面上,就算田文鏡不死,那也是永遠跟官場無緣了。所以,康熙帝才會迅速給他定罪,限他三天內離京赴任。
所以,就揣摩圣意這塊來看,老八胤禩一開始的智商絕對在線。最開始朝堂議事,提到的國庫空虛,老八胤禩就主動承認了錯誤,說自己有虧職守,請皇阿瑪治罪!
后來老四胤禛去南方賑災,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想著法的阻攔,怕對方獲得圣心,也只有老八胤禩指出了圣心所在:
“這上百萬的災民過冬,怎么辦?”
是啊,光想著對付老四胤禛了,可別忘了還有百萬災民在呢,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包括老四胤禛接下追繳戶部欠款的差事,老八胤禩也沒有暗中搗亂,在聽到老九胤禟聯絡老十胤誐要給老四胤禛一點顏色看看后,他還及時制止了對方:
“四哥接這個差事也不容易,我們不幫他,也絕不能拉他的腿兒。”
這也是年羹堯一看老十胤誐跟田文鏡起了沖突,馬上就派人去請八爺的原因所在,就大是大非上來看,最開始的老八胤禩絕對是智商在線,稱得上“賢王”稱號的。
十、
當然,康熙帝也怕其他人感覺到了自己的偏心,為了掩飾,也對老四胤禛進行了嚴肅的批評:
“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次呢,該查的,該追的,查了嗎?有些可以緩一緩的,你卻不能量情度勢,弄的不該死的死了,該辦的沒有去辦!”
老四胤禛當時那心啊,拔涼拔涼的,因為他根本就體會不到康熙帝的良苦用心。也因為太子胤礽背后捅了他刀子,讓他心灰意冷,追繳欠款失敗,于是要求剝奪自己的郡王爵位。
要不怎么說老八胤禩此時的智商依然在線呢?
也是他再次揣摩透了皇上的意思,馬上就站了出來,替四哥求情:
“此次追比戶部欠款,四哥雖然失之操切,但他也是一心一意為了朝廷。”
隨后,又巴拉巴拉講,若是因為替朝廷辦事,有人自盡了,也算到辦差的人頭上,那以后誰還敢辦事啊?
這話一出,甚得圣心啊,不過,在康熙帝看來,最該站出來求情的應該是太子胤礽,是他搞砸了一切,所以才會看向太子,刻意問他:
“太子,你說呢?”
顯然,太子胤礽的情商實在是低,竟然是愣了好幾秒,臉色也不好看。在他沉默的過程中,給了老十三胤祥眼睛一抬,感覺要壞事的一個鏡頭,也給了老四胤禛心如死灰的一個鏡頭,以及老八胤禩有點慌亂的神情。
最終太子胤礽,迫于壓力,贊同了老八胤禩的說法。
老八胤禩乘勝追擊,馬上舉薦年羹堯,夸他處事得當,是個難得的人才……
當然,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已經是后話了,大家若是感興趣的,后面再展開講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