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冬日暖陽下、在外灘源的百年老建筑前,談論中國書畫之道、審美之法,是一種有意義的文化體驗。由新華傳媒主辦的“新華悅讀生活節·新春文化季”活動,正在洛克·外灘源持續進行,其中一場特別的發布會“申學課堂·閱讀與美育”第6期“邂逅中國山水畫,書寫福氣中國年——《茆帆山水畫公開課》新書分享”于1月25日舉辦,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參與,成為滬上一道既有高雅范又有煙火氣的文化盛宴。
讀書,讀好書,無疑是新年一樁樂事。由中華書局出版的《茆帆山水畫公開課》或許會成為人們親近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本好書。關于中國傳統書畫的論著很多,多為研究者所著,出自書畫家之手的卻不多。詩書畫印皆擅的茆帆,將自己數十年的創作體悟埋進學識里,寫成一本輕松易讀的“大家小書”,于俯仰笑談之間映出藝術內部的景觀,帶領讀者進入中國傳統藝術的隱曲之處。
活動現場圍滿了“趕集人”——男女老幼,學生、青年、白領、“爺叔”以及不期而遇的由五湖四海前來的游人,大家對中國山水畫勾起的審美話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活動分三個環節。首先由兩名嘉賓——來自中華書局上海聚珍總經理兼總編輯賈雪飛和解放日報讀書周刊主編顧學文,與現場讀者展開了一場關于中國山水畫、關于福氣中國年的互動。
“我們了解古人的藝術門類,有什么簡便的入門方法?”面對提問,嘉賓們引述茆帆在書中的觀點,要想理解中國傳統藝術、傳統文化,就要深入研究古人曾經有過的生活狀態。比如,古人所謂“書者,如也”“書者,散也”,意即書法是一種表現人之面貌的“表象”,什么人寫什么字,書法如其志、如其學、如其才。寫好書法,先要抒放情性,摒除一切雜念。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如果不了解歷史,思想就沒有根基,在此基礎上融入新的思考和新的風尚,才能有觀念上的創造性和創新性。
“美育對年輕人很重要嗎?美育可以幫助年輕人對抗焦慮嗎?”嘉賓們認為,年輕人愿意親近傳統藝術是“時代之幸事”,而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正如茆帆所說,美與不美,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年輕人如果美丑不分,那就是好壞不分,美丑與好壞也是我們的社會準則。嘉賓們說,有些年輕人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和心境親近傳統文化、傳統藝術,但焦慮的根本恰在于求“快”,人生要快快地功成名就、教育要快快地出成果,但“快”違背了自然規律,必然對人造成傷害。而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要義正是“慢”,“慢”的不僅是人的腳步,更是人的心境,“慢”是療愈現代人焦慮的良藥。
第二環節由《解放日報·朝花周刊》編輯欒吟之,也就是茆帆先生的女兒分享茆帆先生的書畫日常。大屏幕上,茆帆先生的書畫作品被以一種全新方式“打開”,寫意山水畫在AI特效中“活”了起來,山間嵐煙縹緲、一行白鷺越過群山,山水畫被賦予了新時代的審美意蘊;而一幅幅頑皮的“畫話”作品則被另類解讀,春困的孔子象征“躺贏”,唐朝風格的繁盛插花寓意年華似錦,深受現場小朋友的喜愛。
新春快樂
熱鬧歡騰的氛圍中,活動進入第三環節,現場“寫福集福氣”活動,在茆帆先生指導下,現場讀者們共寫新春“福”字,并作為禮品贈予現場幸運觀眾。
未來,“新華悅讀生活節”將引入更多文化藝術領域的海派名家,在全社會傳遞一種“生活,是很好玩的”理念,讓申城各處文化飄香。
申學課堂簡介:美育對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華傳媒開設“申學課堂·閱讀與美育”專欄,通過推薦藝術圖書、導覽藝術展覽、對話藝術人物等方式,提倡和示范美的閱讀與詩意的生活。
活動現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