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事何穢?人心自穢。
2月12日,廣東清遠。有網友發視頻稱一古廟放置立牌“女士如遇月事請勿入殿堂參拜,以防褻瀆神明”。
三嘉北帝廟工作人員回應稱,來例假的女性可以進道觀外圍參觀,但是不可以上香,擔心來例假女子會帶走不干凈的東西,立牌內容沒有恐嚇針對之意,只是起到提示的作用。
有網友說,所謂的神,連月經都怕,那還不如供奉月經。可見,網友對這個荒謬的規矩并不認同。
“月事不潔”之說,源遠流長,根植于古代對女性生理現象的懵懂無知。那時,科學不發達,人們對女性正常的生理理解缺乏科學認知,特別是在男尊女卑的舊社會,將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視為禁忌,甚至加以歧視。但是,今天已經是21世紀,科學之光早已照亮每一個角落,人人皆知月事不過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部分,與“不潔”二字并無瓜葛。三嘉北帝廟工作人員還拿腐朽的觀念來說事,不是無知,而是固執的偏見刻進了骨子里。
廟方以“不潔”之名剝奪女性參拜權利,本質是將女性身體污名化。若神明當真慈悲,何以容不下人間最自然的生命律動?
網上竟然有支持者辯稱:“入鄉隨俗,尊重傳統。”這種說法也很可笑。好的習俗才是傳統,腐朽的規矩只能是糟粕,應該被掃進垃圾堆。傳統若以歧視筑墻,便成了文明的絆腳石。纏足、貞節牌坊也曾是“傳統”,今日看來卻是對人性的摧殘。
廟方一邊以“陰氣”驅趕女性,一邊默許男性游客自由參拜。難道男性汗液、體味便潔凈如蓮?若神明當真挑剔,何不立牌“體味重者禁入”?
宗教場所確有權制定規則,但若規則公然違背公序良俗,便需接受現代文明的審視。道教典籍中并無“經期禁入”的明確教義,廟方卻以“傳統”之名行歧視之實,實為對宗教精神的曲解。真正的信仰包容萬物,而非筑起性別的高墻。
廟方稱立牌“僅為提示,非恐嚇”,但將女性正常生理現象與“禁忌”并列,已是赤裸裸的羞辱。若連參拜權利都要以“身體潔凈”為條件,何談信仰的純粹?
此事絕非一廟之爭,而是性別平等的試金石。
在印度喀拉拉邦有一座名叫Sabarimala的神廟,該神廟是印度教徒認為最神圣的廟宇之一,每年都會接待數百萬信徒。然而,該神廟有一個規定,禁止年齡為10歲到50歲的女性入內,因為印度教認為處于經期的女性是“不潔的”,不應該參加宗教儀式或進入寺廟。2018年9月28日,印度最高法院在一次反對Sabarimala神廟禁止女性入內的請愿后作出了裁決。最高法院以4比1的票數廢除了女性不能進入該神廟的禁令。最高法院認為,寺廟的做法違反了性別平等的憲法原則。最高法院法官迪帕克·米斯拉在裁決中表示,“宗教信仰是一種尊嚴和認同,男女都平等地享有進行宗教活動的權利。”可見,破除陋習需法律與輿論的雙重推力。
廟宇若想傳承文化,應摒棄糟粕,以開放姿態擁抱信眾。真正的清凈,不在香灰之中,而在眾生平等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