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國想要稱霸世界,便自然而然將我國視為“眼中釘”。
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他們可謂是用盡了手段。
不僅各種“作妖”,甚至還對我國進行了全方位的遏制——斷糧斷油斷礦。
那么,一旦中美開戰,我國究竟能打多少年呢?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來源于網絡,為增加文章的可讀性,部分內容存在潤色,請理性觀看!
?——【· 斷糧斷油斷礦·】——?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雖然中國是糧食進口大國,但在主糧方面,如大米、玉米和小麥,中國的自給率卻相當高,基本能夠實現自給自足。
但其實,在這背后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隱憂。
中國的大豆進口依賴度高達86%,這意味著如果國際大豆市場出現波動,或者供應渠道被切斷,中國的豆制品行業將受到嚴重影響。
雖然中國也在積極尋找其他大豆供應渠道,并加大對國內大豆種植的支持力度,但短期內要完全擺脫對進口大豆的依賴,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糧食問題,中國的能源安全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雖然中國的能源自給率達到了82.6%,但在石油這個關鍵領域,卻不得不高度依賴進口。
中國的石油進口依賴度極高,其中大部分的石油運輸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這個咽喉要道一旦被美國等外部勢力控制,中國的石油供應就將面臨被切斷的風險。
這不僅將嚴重影響中國的工業生產,還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沖擊。
在礦產資源方面,中國雖然擁有鎢、稀土、銻等礦產的豐富儲量,并在稀土冶煉和分離技術上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產能。
但中國工業對某些進口礦產的依賴度仍然較高,這些礦產資源的供應穩定性,直接關系到中國工業的生產能力和產業鏈的安全。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想出來了“斷糧斷油斷礦”這樣的的招數。
既然美國深知中國的底細,要從這三個方面拿捏中國,那么我國真像他們想的那樣好拿捏嗎?
?——【· “作妖”之路·】——?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早在之前,美國便對我國實施過斷糧之爭。
2001年至2004年,那時的中國大豆市場還相對稚嫩。
美國三大糧食貿易商看準時機,聯手炒作大豆價格,導致眾多中國企業大幅虧損,甚至破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美國趁機低價收購了中國不少大豆加工企業,意圖掌控中國的大豆產業鏈。
然而,中國政府并未坐視不管。
2006年,當美國再次故技重施時,中國政府果斷出手,通過行政手段封頂豆類定價,成功挫敗了美國的陰謀。
這場斷糧之爭,讓中國深刻意識到糧食自給自足的重要性。
于是,加強糧食自給自足能力、多元化進口渠道、加強糧食儲備、提升糧食產業競爭力,成為了中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要策略。
然而,美國并沒有因此罷休。2012年,美國逼迫中國制裁伊朗未果后,便對中國貿易公司珠海振戎實施了經濟制裁。
到了2023年,美國參議院又搞了個新花樣,他們通過了一個法律,說是不讓把國家存著的石油賣給中國,想再給中國的能源供應添堵。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并未退縮。
加強能源自給自足能力、多元化能源進口渠道、加強能源儲備、推動新能源發展,成為了中國應對斷油事件的“四大法寶”。
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慢慢減少對化石原料的需求。
然而,前兩次的失敗,不僅沒有打退美國,反而讓他“越挫越勇”。
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而中國在稀土領域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儲量和最先進的冶煉分離技術。
美國再次試圖通過限制其他國家與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合作,以及計劃與挪威等國合作開采稀土礦,來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面對美國的斷礦挑戰,中國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應對能力。
加強稀土等關鍵金屬的出口管制、推動本土生產和加工技術提升、多元化進口渠道、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成為了中國應對斷礦挑戰的關鍵舉措。
尤其是在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方面,中國正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共同維護礦產市場的穩定,以確保自身的資源安全。
如今,美國設想在開戰時對我國全面制裁,我國又能打多少年呢?
?——【·終是癡心妄想 ·】——?
實際上,美國的這些“伎倆”,就目前我國的形式來看,根本不值一提。
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提高農田的產出效率,中國的糧食產量連年增長,確保了億萬民眾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而中國的糧食儲備體系,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從國家到地方,從大型糧倉到小型儲備點,中國的糧食儲備網絡遍布城鄉,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近年來,中國還不斷加強糧食儲備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儲備糧的品質和安全性。
在進口糧食方面,中國也展現出了極高的策略性。從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糧食,不僅分散了風險,還增強了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聯系。
當與美國關系緊張時,中國可以迅速加強與其他糧食出口國的合作,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
在能源領域,中國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保障能力。戰略石油儲備的建立,為中國應對外部供應中斷提供了有力的緩沖。
這些儲備油不僅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保障國內石油供應,還可以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正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減少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還為中國的綠色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當然,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但煤制油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步改變這一局面。
在陸上輸油管道方面,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建有穩定的陸上輸油管道。
這些管道不僅為中國的石油供應提供了另一條生命線,還加強了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聯系和戰略互信。
在礦產資源方面,中國同樣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稀土、鎢等關鍵礦產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這些礦產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中國政府深知這些資源的戰略價值,因此一直在加強礦產資源的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廢舊金屬等礦產資源的回收再利用,不僅節約了資源,還減少了環境污染。
同時,中國還積極加強與其他礦產資源豐富國家的合作,通過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確保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
?——【· 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在面對美國全面制裁的設想時,展現出了強大的資源保障能力。這些努力不僅確保了國家資源的安全,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還是希望各國之間能和平相處,但如果中美真要開戰的話,就目前來看,我國定不會輸!
參考資料:
《這才是美國的毒計,欲用一根“鏈條”鎖住中國,三個方面值得警惕》 海納新聞2022.11.30
《中美博弈:掀翻世界的糧食戰爭》 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022.8.4
《美參議院通過法案,禁止對華出口儲備石油》銳度新聞2023.7.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