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濟人藥業此次A股IPO的終止之前,其已經是目前滬深兩市主板在審的最后一家醫藥制造業公司。近一年來,A股醫藥制造業企業上市遭遇寒潮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在濟人藥業IPO審核的關鍵時期,三名被其認定為核心技術人員的重要員工中又有兩人在2024年先后離職。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趙 擎@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繼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因難符合A股分拆上市要求而剛剛終止IPO后(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最具爭議的“A”拆”A”分拆上市終止主板闖關路,計劃融資超60億的南航物流IPO宣布鎩羽:終究難及分拆上市基本“門檻”!》),2025年2月24日,又一家擬滬市主板上市的企業被叫停其IPO的審核。
據上交所于2月24日當日晚間發布的一份公開文件顯示,日前,因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濟人藥業”)及其此次IPO的保薦機構國金證券分別向監管層遞交了相關上市材料的撤回申請,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三條的有關規定,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
濟人藥業為彼時IPO“核準制”下的存量“過渡”企業之一。
早在2022年6月22日,濟人藥業便率先向證監會遞交了其上交所主板IPO的申請并獲得受理。2022年底,證監會也對其此次上市下發了首輪反饋意見。
2023年3月,隨著主板注冊制的全面落地,濟人藥業與上百家“IPO核準制”下的存量企業一道“過渡”至相關交易所繼續接受上市的審核。
2023年5月,在接到上交所的首輪問詢函后,濟人藥業IPO卻離奇地陷入了停滯之中,直到近兩年后的如今,濟人藥業上市已然失敗之際,上交所依然未披露其首輪問詢的回復情況。
作為一家公司從事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濟人藥業主要擁有中成藥、中藥飲片及中藥配方顆粒三大產品生產線。
據濟人藥業此次IPO申報材料顯示,其原本計劃通過此次上市發行不超過6384.89萬新股以募集5.22億資金投向“現代中藥生產基地建設”、“研發檢測中心建設”和“營銷網絡建設”等三大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濟人藥業為一家不折不扣的“家族”企業。
成立于2001年的濟人藥業,最初由朱月信、汪雪文夫婦二人出資設立。
經過20余年的發展,除了少數股權用于員工的股權激勵外,目前,濟人藥業的絕大部分股權依然把持在朱月信一家三口的手中——除了朱月信直接持有濟人藥業87.06%的股權外,汪雪文在濟人藥業中的直接持股比例也達到了9.67%;此外,朱月信、汪雪文之子朱強為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控制著濟人藥業863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39%。
也即是說,朱月信、汪雪文、朱強一家三口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控制了濟人藥業99.12%的股份。
需要指出的是,在濟人藥業此次A股IPO的終止之前,其已經是目前滬深兩市主板在審的最后一家醫藥制造業公司。
近一年來,A股醫藥制造業企業上市遭遇寒潮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據叩叩財經統計,自2024年以來的這一年多時間中,A股滬深兩市尚無一例醫藥制造業企業完成IPO。
滬市上一例醫藥制造業企業IPO成功獲得注冊生效的還要追溯至2023年底獲批上市的小方制藥,深交所截至目前最后一家醫藥制造業公司成功完成掛牌,則是在更早的2023年6月獲得IPO注冊批文的民生健康。
“濟人藥業IPO的告敗并不算意外,畢竟無論其在營收規模還是行業地位上,在行業中都并不算出眾,再加上監管層對整個行業上市的審慎判斷,IPO推進緩慢的濟人藥業上市失敗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2025年2月24日晚間,來自于北京某“中”字頭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經,目前,醫藥類企業申報上市主要集中在“醫藥制造業”和“研究和試驗發展”兩個證監會的行業分類,后者因更多涉及的是藥品類的科研與創新,目前上市則相對容易。
的確,正如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所言,濟人藥業雖已是目前注冊制下的滬深主板擬IPO企業中“堅持”審核時間最久的醫藥制造業公司,但其是否符合主板“大藍籌”股的定位,卻要打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過去幾年中,濟人藥業的業績恐怕難言優質。
公開數據顯示,在2022年中,其將扣非凈利潤從2021年僅9000余萬的規模一舉提升至1.51億后,2023年即迎來了較大幅度的下滑,當期扣非凈利潤僅錄得1.26億,同比下滑幅度超過16.5%,這也與其此次選擇的滬市主板上市標準——“最近3年凈利潤均為正,且最近 3 年凈利潤累計不低于2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 最近 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2億元或營業收入累計不低于15 億元”相較,幾乎只能算是“擦線”合格。
更令人擔憂的是,濟人藥業逐年下降的毛利率,也不得不讓人對其經營前景難言樂觀。
濟人藥業也在其向上交所遞交的上市申報材料中承認,在2021年至2023年中,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從2021年和2022年的 52.70%、51.30%,至2023年已下滑至46.81%,而2024年上半年,整體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已跌至43.32%。
“主板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坦言,在對擬主板上市企業進行審核時,監管層首當其沖考量的就是擬IPO企業就主營業務在所屬行業內是否具有較高地位,經營規模在同行業排名是否靠前,主營業務密切相關的核心技術和工藝是否相對成熟、符合行業趨勢、能夠促進穩定經營和轉型升級等事項,“從濟人藥業向上交所遞交的上市申報材料中,其對其是否具有行業代表性的論證較為薄弱,核心技術能否促進其之后穩定經營等問題還待商榷。”
監管層近年來本就對醫藥制造行業的上市審慎以待,加之其自身又與主板“大藍籌”的定位并不那么契合,而在濟人藥業IPO審核的關鍵時期,三名被其認定為核心技術人員的重要員工中又有兩人在2024年先后離職。
據叩叩財經獲悉,這兩名在半年時間內先后離職的濟人藥業核心技術人員,可謂是其技術研發的關鍵人物,二人在濟人藥業中的工作從業資歷頗厚,均已超過了17年之久。
無論濟人藥業承不承認,三名核心技術人員中的兩名人員突然先后離職,這無疑將給其上市及后續研發帶來負面影響。
1)對標“連花清瘟”的核心產品
濟人藥業的核心產品為疏風解毒膠囊。
在IPO申報材料中,濟人藥業在證明其“行業地位”時,其如此描述稱“公司獨家品種疏風解毒膠囊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國家醫保目錄等,并先后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國家專利金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榮譽,在甲型 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疾病治療領域發揮著積極貢獻”。
2022年中,濟人藥業營收首度突破10億規模的基礎上,扣非凈利潤達到了1.52億,創下了近年來業績的高點。
對于2022年業績的大增,濟人藥業也解釋稱是其“主要產品疏風解毒膠囊的市場需求有所增加”所致,與此同時,由于疏風解毒膠囊被上海、安徽等部分地市納入政府部門主導的藥品采購清單并由相關機構進行專項采購,故對公司當期業績形成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濟人藥業對其疏風解毒膠囊的定位是與上市公司以嶺藥業旗下知名的“連花清瘟”系列產品對標的競品存在。
濟人藥業也曾在此次IPO招股書申報稿中披露稱,報告期內,在各類醫療終端(包括城市公立醫院、 城市社區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等中成藥感冒用藥品牌中,公司疏風解毒膠囊的累計市場占有率僅次于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約為 5%。
同樣由濟人藥業沿引的上述統計數據顯示,在2021年至2023年中,以嶺藥業旗下的連花清瘟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已接近35%。
與以嶺藥業這類真正的行業龍頭相比,濟人藥業所謂的“行業代表性”顯然是不值一提的。
公開數據顯示,在2021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以嶺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實現了101.17 億元、125.33 億元和103.18 億元和 46.04 億元。
反觀濟人藥業,在同樣的時間段中,即2021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分別僅為8.05億、10.25億、11.33億和5.93億。
不僅如此,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濟人藥業的營收規模也只能說是中等偏下。
除了以嶺藥業外,濟人藥業在其此次IPO的申報材料中還列舉了其他5家公司產品在細分市場中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中,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香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營收及資產規模皆遠超于其。
除了需要提供更有力的實績來證明其自身在業內的行業代表性外,以嶺藥業在2024年下半年中因“連花清瘟”相關產品的“去庫存”而遭遇到的業績巨額變臉,恐怕也讓濟人藥業頗生危機之感。
日前,以嶺藥業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驚詫了整個A股資本市場。
在2024年中報中尚盈利5億有余的以嶺藥業突然宣布,預計2024年凈利潤虧損6-8億元。這份2024年業績預告,直接打破了以嶺藥業十年來高盈利傳說,也是自2011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對于巨額虧損之因,以嶺藥業給出的解釋為“部分呼吸系統產品臨近有效期”,只能被迫計提資產損失。
以嶺藥業呼吸領域的當家產品即為連花清瘟。
2)上市關鍵期兩大核心技術人員相繼離職
在濟人藥業尚進一步證明其行業代表性時,兩大關鍵核心人員的離職,恐怕是其IPO早前未有預計到的變量。
濟人藥業在其IPO招股書(申報稿)中定位自己是一家從事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濟人藥業同樣在上述上市申報材料中直言,公司經過多年研發投入和生產實踐,已經掌握了中藥材前處理一體化全自動聯動線技術、基于“點-線-面-體”結合生物效價評價的經典名方新藥多元質量控制技術、中藥飲片智能化炮制技術、中藥配方顆粒指紋圖譜技術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并擁有專利69項。
“公司為保護核心技術制定了相應的保密管理制度,但若公司發生核心技術泄密,或出現核心技術人員大量流失的情況,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技術研發產生不利影響”,濟人藥業明確指出。
一語成讖。
在2023年3月,濟人藥業向上交所遞交的最初IPO申報材料中,其認定的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共有三名,分別為其時任研發部總監兼研發二部經理李翔宇、其子公司普仁飲片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王世忠以及總經理助理、質量受權人段體斌。
然而在2024年12月底,濟人藥業更新的最新一版IPO招股書(申報稿)中,其核心技術人員卻幾乎大換血,除了王世忠外,李翔宇和段體斌的名字被替換成了自然人陳慶和楊黎。
據叩叩財經獲悉,李翔宇和段體斌皆已分別在2024年6月和10月相繼向濟人藥業提出離職。
無論是李翔宇還是段體斌,都是濟人藥業中資歷頗深且貢獻頗厚的“老人”。
據濟人藥業早前披露的李翔宇個人簡歷顯示,1985 年出生的他,已在濟人藥業任職16年之久。
自2008 年 7 月,李翔宇加入濟人藥業之后,歷任藥品注冊員、研發部主管、研發部經理、注冊部經理及研發部總監兼研發二部經理。
在李翔宇任職期間,參與了國家中藥標準化項目“疏風解毒膠囊標準化建設”、2018 年度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基于中醫典籍的肺系病經典名方清金化痰湯的新藥研發”;作為課題 負責人主持了2018 年度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基于中醫典籍的經典名方芍藥甘草湯的新藥研發”。
而段體斌則比李翔宇更早一年加盟濟人藥業,2007 年 9 月,段體斌從濟人藥業生產車間工人做起,一路歷任車間副主任、QC、化驗室主任,到2022年出任濟人藥業總經理助理、質量受權人。
在過去的幾年中,段體斌曾參與編制《安徽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9 年版)》、《全國中藥飲片炮制規范》中部分藥品的檢驗、生產規范;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參與了濟人藥業《五味中藥對歐盟出口質量控制示范研究》項目,主要負責五味 中藥重金屬、黃曲霉毒素、農藥殘留檢測等項目的設計與研究。
相較于“資深”的李、段二人,在IPO審核期內“臨危受命”接替他們成為新的濟人藥業核心技術人員的陳慶和楊黎,就沒有其“前輩”那樣令人信服的從業業績了。
陳慶和楊黎二人皆為90后,其中楊黎于2019年才進入到濟人藥業。
陳慶在濟人藥業的任職時間比楊黎稍長,其于2016年進入到濟人藥業,歷任濟人有限研究員、化驗室副主任、研發一部副經理、研發一部經理。
在公司任職多年的核心技術人員突然在2024年下半年流失過半后,濟人藥業也在此前最新更新披露的IPO招股書公司中,意有所指的增加了“核心技術不依賴個別人員”的表述,并掩耳盜鈴式地堅稱“報告期內,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未發生重大變動”。
除了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近年來,濟人藥業的研發人員數量和占比都在大幅下滑。
據濟人藥業披露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6月末,其當期1133名員工中,研發人員數量約為75名,占員工總數的6.62%。但到了2024年6月,其研發人員數量下滑至57名,占當期員工總數比重也進一步下滑至僅4.31%。
除了包括核心技術人員在內的研發人員相繼離職將給濟人藥業的生產經營和技術研發帶來不利影響,事實上,濟人藥業一再標榜的高新技術企業的頭銜,似乎也并不那么名副其實。
濟人藥業稱于2020 年 10 月 30 日,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安徽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 安徽省稅務局聯合頒發《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認定其為高新技術企業。2023 年 11 月 30 日,公司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復審,有效期延長至 2026 年 11 月 30 日。
目前實施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下稱《認定辦法》)明確指出,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八大條件,其中便包括“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和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如果僅以研發人員的數量來界定“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顯然,如今占比不到5%的濟人藥業與《認定辦法》中規定的要求相差甚遠。
在2023年之前的三個會計年度中,即2020年至2022年中,濟人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85.13萬、2652.62萬和2,522.95萬元,累計約為7360.7萬元,對應三年期營業收入則分別為7.31億、8.05億和10.25億,累計約為25.61億。
也即是說,濟人藥業在最近一次參與高新技術企業“復審”之時的2023年的“近三個會計年度”中,其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僅2.87%,不及《認定辦法》中要求的3%。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