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購買汽車這種大宗商品,價格理應是透明且穩定的,畢竟買車是一項大宗交易,資金投入相對來說較高,尤其針對普通工薪族來說,動輒上萬的支出是筆不少的負擔。
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我們所愿。
近年來,汽車行業出現了諸如 “價外加價”“降價背刺” 等價格亂象,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雷克薩斯作為豪華汽車品牌,盡管在國內市場它的品牌影響力,不如BBA這類一線豪華品牌,但依舊有不少忠實擁躉在背后默默支持。前幾年車市寒冬,雷克薩斯是為數不多能實現正增長的車企,讓人印象深刻。
但去年海口雷克薩斯4S店加價風波事件,卻讓消費者們感到無比心寒。去年1月,海口的王先生與雷克薩斯4S店簽訂了購車意向合約,以93.18萬元訂購新款GX550車型,支付了5萬元定金。
買上心儀已久的車子本應是值得慶賀的,但在簽約當天下午,王先生被4S店告知,要以“服務費”名義要求加價10萬元,否則無法提車。
盡管10萬元對于有實力去購買一臺價值百萬豪車的王先生來說,不算什么困難事兒。但這種車價之外的強買強賣行為,換誰都不能接受。難道廠家定的官方指導價真的只是起到“指導”作用?對此王先生肯定是不愿意的,隨后4S店單方面退還定金,不給王先生提車。
然而這還不是令人最氣憤的,在接到群眾投訴舉報后,相關的監管人員到店約談相關負責人,要求客服經理拿出公司關于增值服務費收取的相關條款,以及了解為何收取了5萬元定金為無效,不讓提車。
面對監管人員的質疑,海口雷克薩斯4S店客服經理始終保持著強硬的態度,猶如目中無人,簡單地甩了句 “那您就立案唄”,便離身而去~
事情播出后,網友們表示,看完之后拳頭都硬了,還有王法嗎?后臺得有多硬等等…
好在事情發酵后,海口市市場監管部門提級辦理此案,認定了4S店存在“價格欺詐行為”,擬罰款45萬元并將其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而涉事客服經理自然是被開除,連同4S店的總經理也公開道歉。
無論什么理由,這種價外加價的行為都嚴重違反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破壞了正常的市場價格體系。
你以為“價外加價”就已經足夠讓人咬牙切齒了嗎?
Nope,“降價背刺”會是消費者們更痛的“領悟”。
“價外加價”是在支付前被告知,有選擇的權利;而“降價背刺”卻是真金白銀付出后,才感受得到的背刺之痛,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這么一襯托“價外加價”好像還挺“良心”(bushi)。
近些年之所以會頻繁出現“降價背刺”案例,得益于新能源車飛速崛起,新能源車更新迭代的頻率與傳統油車相比,可以說是用X倍速來形容。那么在如此內卷的環境下,以價換量是最簡單且粗暴的存在。
去年最經典的案例莫過于某新能源品牌車型一年完成“三代同堂”的壯舉,每一次換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價格調整以及配置更新,似乎每一代車型的持有者都有屬于自己特定的維權之路。
更有某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推出新款車型時向消費者承諾,一定期限內如果官方降價,將為老客戶提供差價補償的保價策略,讓消費者放心入手。
奈何還是頂不住“價格戰”的沖擊,沒多久就宣布大幅降價,而當老客戶要求廠家按照之前的承諾要求補償差價時,車主們卻遭到了各種推諉,耍起了需滿足某些復雜的條件才能獲得補償的小招數,消費者維權之路困難重重。
車神探有話說
當“保價承諾”淪為營銷工具、“指導價”成為只是紙面意義上的指導時,消費者權益也只是一張空頭支票。汽車市場價格亂象的本質是賣方市場下的權利失衡,唯有通過監管部門、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公平、透明、健康的汽車消費市場。只有消費者買得放心,汽車行業才能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