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是一群微小、簡單、低等的生物。地球上現有的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出現最早、分布最廣、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樣性也最豐富。
納米細菌
目前發現最小的細菌,細胞直徑僅為50 nm
微生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醫藥、工業、農業、能源、環保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紅曲霉菌落
紅曲霉能產生鮮艷的紅曲色素,可作為腐乳的著色劑和調味劑
微生物還是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中最熱門的研究對象,是了解生命奧妙極為重要的工具,特別是在生物起源與進化、遺傳工程、發酵工程等研究中,微生物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據統計,在國際上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中,有近60%的工作是以微生物為材料完成的。
大腸桿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模式生物
與微生物相關的諾獎
科赫(Koch)因結核研究獲得19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布赫納(Buchner)用酵母菌壓榨汁中的酒化酶發酵葡萄糖生產出乙醇,獲得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
弗萊明(Fleming)從產黃青霉中發現了青霉素。弗洛里(Florey)和錢恩(Chain)解決了青霉素的提純和濃縮問題,三人獲得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多馬克(Domagk)發現了磺胺,可用于治療鏈球菌感染,獲得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瓦克斯曼(Waksman)從近1萬株土壤放線菌中找到了鏈霉素,獲得195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微生物也可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例如,14 世紀的一場鼠疫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奪走了約2500 萬人的生命。現階段,艾滋病、肺結核、瘧疾、霍亂、登革熱、新型冠狀病毒等時時威脅著人類健康。
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病原體
歷史上曾發生多次立克次氏體大流行,多與戰爭、饑荒有關
微生物的生存區域非常廣泛,幾乎在地球的各種環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包括高溫、高壓、高鹽、低pH 和缺氧等極限環境。
古菌就是一類生活在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如在大西洋黑煙囪熱液噴口的熱泉中分離到的延胡索酸火葉菌(Pyrolobus fumarii)可在113℃的溫度下生長;灼熱嗜酸古菌(Picrophilus torridus)可以在pH 為0 的環境下生存。
鹽湖和鹽礦棲息著大量嗜鹽古菌
嗜鹽古菌能夠在飽和鹽濃度下生存
總之,微生物廣泛存在于人類生存的環境中,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不斷認識到微生物的存在與價值,并與微生物共存發展。挖掘和探究微生物資源,可以推進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
朱旭芬 主編
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了原核生物的細菌與古菌、真核生物的真菌、非細胞生物的病毒等各類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繁殖、營養、代謝、生長、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免疫、分類等內容,并結合發酵工程介紹了微生物的應用。
書中每章開頭有導言、知識導圖與關鍵詞,章后有思考題,書末附有名詞簡寫及中英文對照、微生物名錄。
本書還設有配套數字資源,包括知識擴展閱讀資料、各章思考題解題要點,以方便讀者對知識點的理解與學習。
本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細菌
第三章 古菌
第四章 真菌
第五章 病毒與亞病毒
第六章 微生物營養
第七章 微生物代謝與發酵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長及控制
第九章 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十章 微生物生態
第十一章 微生物與免疫
第十二章 微生物分類
第十三章 微生物與發酵工程
附錄1 名詞簡寫及中英文對照
附錄2 微生物名錄
本文摘自《現代微生物學》,如有問題請聯系本書責編:
010-64000637
wanghaiguang@mail.sciencep.com
中國生物志庫
訪問:http://species.sciencereading.cn
收錄中國近10萬種現生生物物種,提供科學權威的生物學信息,包括:物種名稱、分類地位、形態特征、地理分布、功用價值、理論知識、精美圖片, 為用戶提供全面的知識服務解決方案。
中國生物志庫匯集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權威生物學著作,并依據最新出版物持續更新。
SciLife
微信號 : Sci_life
在線優先出版
掃描二維碼進入閱讀
科學出版社在線優先出版平臺
新書上線,掃碼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