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復雜性科學、量子力學等,是不是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那么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呢?
——坤鵬論
第十二卷第八章(1)
這個第八章是個比較特別的章節,
在這里,亞里士多德借助了天文學家關于宇宙中星球數量的計算,來比較和明確他自己計算的結果。
此章內容涉及了大量天文學范圍的理論,
因此是《形而上學》一書中很特別的一章。
同時,也反映出了亞里士多德本人在天文學方面的一定興趣。
而且,他自己也有《論天》、《論宇宙》和《氣象學》等天文學方面的著作。
他在這些著作中談到“天”,也就是“自然”時,總會使用敬畏的態度和謙卑的語言,
表明了渺小的人類在無限威力的大自然前感到的無限尊崇,以及將天想象為具有神性的至高無上地位。
而這就是原始的神話、宗教和神學的總的起源。
亞里士多德在談到人類哲學思想出現的根源時,也追索到了這一點。
也因為以上原因,天文學在他那里被視為是和哲學最為接近的數學的一個分支。
但它是用科學的手段來研究這帶有神性的諸天體的運動及其規律的。
因此也是最古老的科學。
天文學將人類長期聚集起來的對天文現象觀察的數據加以整理,并將其系統化為科學。
所以,天文學是科學中最古老的一個分支。
人類觀測天體的歷史中,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進行的較早,
坤鵬論以前也曾講過,希臘文明繼承了古埃及和古巴比的文化遺產并發揚光大,這其中就包括了天文學,
在希臘,天文學的創始人是略早于亞里士多德的歐多克索斯(公元前408年~公元前355年)。
歐多克索斯是克尼達斯人,曾經是柏拉圖的學生,算是亞里士多德的同門師兄。
他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在數學方面,他發明了關于比例的幾何學理論。
他還發明或是完善了“窮舉法”,之后的阿基米德將它做了非常成功的運用。
窮舉法是積分學的雛形。
阿基米德公理為求圓的面積和拋物線的面積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天文學方面,很多基本觀念都是由他創建的,是天文學的真正創始者。
在這一章中,亞里士多德主要就是敘述歐多克索斯對天體數目的計算成果。
在天文學方面,還有一位和亞里士多德同時代的人,他就是卡利普斯,
他繼續了歐多克索斯的理論,并且又根據他的研究提出了歐多克索斯天體計算的補充和更正。
亞里士多德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和目的。
另外,在這一章的學習之前,我們還要普及一下那時候天文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行星:那時候的人們認為,太陽、月亮是圍繞地球為中心而旋轉的,所以將這種星球稱為行星,也就是運動著的星球;
恒星:固定不動的星球,后來的日心說認為太陽是不動的恒星,其實太陽本身也是旋轉運動的,宇宙中根本沒有不運動的星球。
歐多克索斯和亞里士多德是地心說的創始人,此后由托勒密發揮成為基督教會的信條并統治了十幾個世紀。
因為歐多克索斯和亞里士多德都堅信著太陽和月亮圍繞著地球旋轉,
但是為了解釋陸續發現的火星、水星、木星、土星、金星等所造成的復雜情況,
以及為了從理論上說明觀察到的實際現象,
比如:有時快,有時慢,有時方向從東到西,有時方向從西到東等,
歐多克索斯提出假設,要在太陽、月亮的周圍增加若干球體,來平衡運動狀態。
后來更是在金星、水星等星球外也增加若干球體,這樣計算下來,歐多克索斯一共增加了26個,
卡利普斯又補充增加到了32個,亞里士多德則又補充增加到了55個。
為什么亞里士多德要如此費力地進行這樣的天文計算工作呢?
因為他的哲學(或說是神學)中有一個推動別的事物而它自己是不動的“第一推動者”,
這樣才能解釋世界一切運動的來源,或者說是“第一本原”,
也就是上一章已經論證得出的那個最高的理性,那個只思考自身的神圣思想,也就是“神”,
而他給出的答案就是:天體就是神!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