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吃辣的人,永遠無法理解那種所謂“痛并快樂”的感覺,尤其是每次吃完辣后上廁所……不少人因此對辣敬而遠之,甚至將“辣=不健康”聯系在一起。
辣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長期如此會患上結直腸癌?
恰恰相反!一項涉及到51萬人大型研究表明:愛吃辣,腸癌風險可能更低。
《國際流行病學雜志》從中國 10 個地區招募了超過512000名年齡在 30 至 79 歲的成年人,經過10年的隨訪,結果發現,吃辣和結直腸癌高發沒有直接關聯。
相反,辛辣食物攝入頻率越高(每天/幾乎每天都會吃辣),得胃腸癌的風險越低,這種關聯在不吸煙喝酒的人身上尤其明顯。
研究指出,吃辣抗癌的機制可能和辣椒素有關。辣椒素通過改變胃腸道癌癥危險因素,例如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和減少體內脂肪,表現出抗癌作用。同時研究還表明,辣椒素究竟是抗癌還是致癌,可能取決于劑量,但這個健康劑量是多少,還需進一步評估分析。
引發腸癌的四大“元兇”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不是單一的原因導致的,結直腸癌也一樣,它是由遺傳、 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
遺傳和疾病
結直腸癌家族史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一項928萬人的薈萃分析指出,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的人群,其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此外,這3類疾病患者也是腸癌高發的危險人群:患有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糖尿病和肥胖癥。
抽煙喝酒
研究顯示,吸煙和結直腸癌發病呈正相關,吸煙量每增加10支/天,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升高7.8%。而酒精也早在2012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
紅肉和加工肉吃太多
紅肉指哺乳動物的肉,例如常見的豬肉、牛肉、羊肉等,這類肉類往往富含飽和脂肪酸(素有“壞脂肪”的稱號),長期攝入過多不利于腸道健康。
而加工肉類如經過熏烤或腌制的培根、咸魚、臘肉等,含有亞硝酸鹽、苯并芘等有害物質,少量吃還好,常吃過量吃就會有致癌風險。
蔬果谷物吃不夠,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膳食纖維通過促進腸道蠕動,縮短糞便和有害物質的停留時間,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如果長期大魚大肉,只吃精致米面,缺乏膳食纖維攝入的話,可能會增加腸癌的風險。
人人都要做胃腸鏡檢查嗎?
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即使沒有任何不適癥狀,也建議進行胃腸鏡篩查,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病變,如結腸息肉。
以下兩類人群也需要特別關注。
出現消化道癥狀者
胃部癥狀:長期腹痛、腹脹、吞咽困難、消化不良、進食后上腹不適、反復反酸或燒心等。
建議進行胃鏡檢查,以排查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疾病。
腸道癥狀:大便習慣改變、持續性的便秘或腹瀉、便血或黑便等。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具體檢查項目需由醫生根據癥狀判斷。
結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息肉,一般都需要切除、活檢。息肉切除所采用的方法會依據息肉的大小、形態而有所不同。根據活檢病理結果,決定進一步的處理和結腸鏡復查時間。
胃腸道腫瘤發生的高危人群
有胃腸道腫瘤家族史、既往有結腸息肉病史、患有特殊遺傳性息肉病等,都是高危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
本文綜合自:
①新華網2025.02.20《敲黑板!40歲以上人群即使沒有不適,也建議做胃腸鏡丨科普時間》
②澎湃新聞2023.10.06《吃辣是腸癌高發的“禍根”?這3個壞習慣,才是真正致癌元兇》
②澎湃新聞2023.04.20《【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癌癥為什么會“盯上”年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