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將把更多的產能向印度轉移。有媒體報道稱,受特朗普貿易政策影響,蘋果公司計劃最快在明年將所有面向美國市場銷售的 iPhone 組裝業務轉移至印度。
產能轉移的規模與速度或將超乎想象
蘋果此舉規模之龐大,令人咋舌。到 2026 年底,每年在美國銷售的超 6000 萬部 iPhone 都將產自印度工廠。要知道,美國作為蘋果最重要的市場,2024 年占蘋果全球 iPhone 出貨量的約 28%。這意味著蘋果將進行數十年來最為重大的制造業務轉變。
近年來,蘋果在印度的產能增長態勢迅猛。在截至今年 3 月的 12 個月里,蘋果在印度組裝的 iPhone 價值達 220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近 60%,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 iPhone 在印度生產。為實現 2026 年的目標,蘋果與富士康等合作伙伴正積極擴大在印度的產能。富士康計劃到2025 年將印度的 iPhone 產量翻一番,目標為每年生產2500 萬至 3000 萬臺。
轉移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織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貿易政策,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高額關稅,這成為蘋果產能轉移的直接導火索。中國長期以來是蘋果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但高額關稅使得蘋果產品出口美國的成本大幅增加。美國作為蘋果最大單一市場,其政策直接影響蘋果約 6000 萬部 iPhone 的出口成本。為了規避這一成本壓力,蘋果不得不尋找新的生產地。印度對美出口的 “零關稅窗口期”(截至 2025 年 3 月,印度產 iPhone 對美關稅為 0%),無疑對蘋果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通過將產能轉移到印度,蘋果可以利用這一窗口期,有效降低出口美國市場的產品成本,保持其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
美中關系緊張帶來的長期地緣政治風險,也是蘋果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當下,蘋果作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巨頭,需要降低因地緣政治沖突而導致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印度,有助于蘋果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潛在威脅。
印度本身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隨著經濟的發展,其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蘋果將產能轉移到印度,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更好地貼近印度市場,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進一步拓展其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近年來,蘋果在印度的銷售業績呈上升趨勢,2023 年其在印度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通過在印度本土生產,蘋果有望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吸引更多印度消費者,鞏固其在印度市場的地位。
印度制造能夠完成超越?
印度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這對于以組裝業務為主的 iPhone 生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可以有效降低蘋果的生產成本,提高其產品的利潤空間。而且,印度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推動本國電子制造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其中,67 億美元的 “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對蘋果等企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該計劃旨在通過提供財政激勵,鼓勵企業在印度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本土制造能力。
不過,產業工人的能力和供應鏈短板是巨大的劣勢。與中國相比,印度的生產效率存在明顯差距。以富士康為例,鄭州富士康高峰期日產 iPhone 50 萬部,而印度 2024 年全年產量僅 500 萬部。而且,印度在生產過程中,需依賴中國空運預組裝零件包,這不僅增加了運輸成本,還延長了生產周期。
同時,iPhone的生產需要龐大而復雜的供應鏈支持。雖然印度政府積極推動供應鏈本土化,但目前印度僅能滿足 30% 電子元件需求,70% 核心零部件仍依賴中國供應。例如,iPhone 鏡頭模組由鴻海旗下企業直供,電池來自德賽等中企在印工廠。供應鏈本土化率低,使得印度在生產過程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一旦中國供應鏈出現問題,印度的生產將受到嚴重影響。
富士康印度工廠良率僅為中國的 80%,塔塔集團生產的 iPhone 外殼良率甚至不足 50%。低良率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成本和更低的生產效率。為了提高印度工廠的生產質量,蘋果為在印度生產高端 iPhone 16 Pro,不得不從中國調派數百名工程師指導產線布局,這進一步增加了成本,也暴露了印度在制造技術和管理經驗方面的不足。
全球產業鏈的漣漪效應不斷
中國作為蘋果長期以來的核心生產基地,擁有完整的產業生態和高效的生產能力。蘋果的產能轉移計劃,無疑會對中國相關產業鏈產生一定沖擊。一些為蘋果提供零部件的中國供應商,可能會面臨訂單減少、產能過剩的問題。然而,這也促使中國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立訊精密、京東方等中國供應商通過技術輸出、合資建廠等方式深度參與印度產業鏈,形成 “你中有我” 的共生格局。同時,本土企業如比亞迪接盤富士康部分訂單,立訊精密拿下 AirPods 全系生產線,從 “代工者” 轉型為 “解決方案提供者”,推動了中國產業鏈的升級。
蘋果的產能轉移,為印度制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量的投資涌入,將推動印度電子制造業的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升印度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然而,印度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前文所述,印度需要加快完善供應鏈體系,提升生產能力和效率,以滿足蘋果等企業的大規模生產需求。否則,印度可能會陷入 “低水平組裝” 的困境,難以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蘋果將產能轉移到印度,是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多元化的一個縮影。這一轉變可能促使更多電子企業重新審視其供應鏈布局,加速向印度、越南等地區轉移。未來,全球科技產業可能會形成 “中國研發 + 東南亞制造” 的新格局。在這個新格局下,各國將在產業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合作與競爭,推動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
蘋果將大量產能轉移到印度,是在關稅壓力、地緣政治風險和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驅動下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不僅對蘋果自身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也將重塑全球智能手機供應鏈格局,引發全球產業鏈的深度變革。在這場變革中,中國、印度以及其他相關國家和地區,都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變局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將是各方需要深入思考和積極應對的重要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