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不推新品,而是難找到能做長線的產品!”這是最近在市場走訪中,不少經銷商都反復提及的痛點之一。
飲料行業從不缺話題,新品層出不窮、熱度頻起,但據公開數據顯示,飲料新品的成活率僅有12%。看似能火的產品不少,但真正能“鋪得開、動得快、賣得久”的卻越來越稀缺,尤其是在飲料旺季臨近的當口,選品依舊是困擾許多經銷商的難題。
不過,也有一些產品在市場中表現出不同的走勢。近期「新經銷」了解到,全球權威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發布的最新數據,元氣森林旗下的“好自在”品牌在2024年中式養生水品類中,位列全國銷量第一。
相比眾多曇花一現的新品,這款2023年才上市的產品,為何能扎根生長?對此最有發言權的,除了行業的專業數據,還有身處一線的經銷商們,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跟多位區域經銷商進行了交流。
“好自在”,經銷商眼中的好產品
“現在市場上的產品確實供給過剩,但真正算得上好產品的并不多,元氣森林‘好自在’在市場的表現確實算得上是好產品,今年一季度又實現了20%的增長。”這是江蘇一位經銷商分享給筆者的。
從新經銷過去和水飲經銷商的交流來看,在水飲這個品類,經銷商做新品是相對比較謹慎的。“貨值相對低,倉庫占地面積大,一旦不動銷,成本損耗極大,所以在水飲品類有‘選錯一次,虧半年’的說法。”
從經銷商生意角度看,在水飲品類里面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產品?以“好自在”為例,展開來講。
首先,有沒有保障。在飲品市場,很多新品的推出都帶有試探性,品牌方投一波資源、一旦效果不好便迅速撤退。這種不確定性讓經銷商對新品的投入心存顧慮。而“好自在”依托元氣森林這一品牌背書,輕松打消了渠道的擔憂。
元氣森林在健康飲品領域的持續深耕,從氣泡水到電解質水,再到茶飲系列,每款產品都踩準了消費趨勢。同時,其對新品的投入態度也十分堅決,不僅體現在資源投放上,更體現在對渠道的支持力度上,渠道信心自然更強。
其次,能不能動銷。現在新品不缺傳播,缺的是記憶點。不少經銷商都提到,“好自在”憑借健康配方、新穎命名、高辨識度包裝和精準營銷,迅速在終端打出了認知。
從線上社媒的廣泛種草,到線下終端的亮眼陳列,“好自在”的健康標簽深入人心。一位南京的經銷商唐總表示:“鋪市時終端老板基本都聽說過,不需要過多解釋,尤其是年輕人會直接點名找。”
另一位經銷商更是反饋:“去年上半年訂單激增,終端追著要,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從KA商超到便利店,從校園到團購,“好自在”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渠道,而是展現出全渠道的動銷能力,也成為經銷商愿意選擇的關鍵。
最后,有沒有利潤。北京一位經銷商直言:“行業現在價格卷得厲害,很多新品靠壓貨搶市場、拖返利,但‘好自在’政策清晰、周轉快,整體利潤也更可觀。”不僅能夠保障經銷商的資金安全,也減輕了運營壓力。
“更難得的是,它的線上價盤控制得非常嚴,不存在串貨亂價,我們在線下也有信心操作。”
在一眾新品中,“好自在”因其穩定的投入節奏、良好的動銷表現和可控的利潤空間,成為渠道端的優選。
從“要我喝”到“我要喝”
消費者為什么愿意買?
“我們是被消費者‘教育’的。”一位山東區域經銷商表示,“年初,對于‘好自在’的鋪貨還比較謹慎,普遍都少量進店,擔心終端賣不動。但實際上得到的反饋很好,甚至有顧客按箱抱回家,說囤著喝。后來我們才意識到,這款水是有用戶黏性的。”
一款新品能否走得長遠,渠道的認可只是第一步,而真正決定它生命力的,是消費者的接受度與喜愛度。畢竟,商品上架后,能否打動消費者買單,繼而實現動銷與持續復購,才是產品成為“長青款”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健康化成為飲品賽道最確定性的消費趨勢之一。在英敏特(Mintel)發布的《2024 全球健康飲品消費趨勢報告》中顯示,超過70%的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會優先考慮健康因素。低糖、低脂、天然成分的飲品需求持續走高,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配料表、成分和飲用后的身體負擔。
但是,健康屬性并不必然等同于暢銷力。不少產品雖然打著健康標簽,卻因為口感偏重、飲用場景窄,止步于“嘗試一次”,尤其是在當前輕養生、悅己感的主流心態下,忽視口感和體驗的產品,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換句話說,健康不應是一種負擔,而應是一種輕松舒服的生活方式。真正打動消費者的產品,往往是那些“好入口、能堅持喝、能在日常場景中反復出現”的選擇。
正如品牌創始人唐彬森多次公開強調的,元氣森林堅持只做“自己愛喝,也愿意推薦給家人喝的產品”。
“好自在”的出現,再次驗證了這一理念——它用更溫和的方式重新激活了中式養生飲品的市場認知,以真材實料+傳統熬煮的差異化定位,在上市之初迅速破圈。產品精選枸杞、紅棗、薏米等藥食同源食材,采用熬煮工藝提取精華,0糖0脂0卡的健康配方,精準契合年輕群體“既要口感又要養生”的雙重需求。
一位華北區域經銷商告訴筆者,“‘好自在’厲害之處在于,它既不像功能飲料那樣需要特定場景,也不像涼茶那樣依賴情緒驅動。你可以在便利店隨手拿一瓶當日常補水,也能在辦公室當養生茶飲,甚至健身后當作輕補給——多場景適配性是它快速打開市場的關鍵。”
從“要我喝”到“我要喝”,“好自在”用一套完整的產品邏輯,精準滿足了消費者對輕養生的需求,如今的消費者不僅僅是在尋找健康,更是在尋找可以融入日常生活、輕松愉快享受的產品。
而“好自在”正是通過其獨特的配方和多場景適配性,成功打破了傳統中式養生飲品的局限,將健康飲品從“功能型”轉變為“生活方式”,迅速在年輕消費者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持續增長,才是經銷商重倉的關鍵
對于經銷商而言,一款產品動銷快固然重要,但“好不好賣”只能說明當下,能否持續增長才是決定是否重倉的核心。
過去幾年,飲品行業出現過不少曇花一現的“爆品”——上市即熱,銷量迅速上揚,但第二年就銷聲匿跡。究其原因,往往是品牌節奏無法長期跟進、消費者黏性不強,最終造成起得快、落得也快的尷尬局面。
從大盤來看,中式養生水品類正處在從“消費認知”向“飲用習慣”過渡的階段。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中國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在2018-2022 年增長超 350%,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速超88%,202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成為繼氣泡水、無糖茶之后,又一個增長曲線清晰、空間廣闊的健康飲品賽道。
相關報道稱,“好自在”上市四個月銷售額即破億,截至2024年12月,產品銷售額已破10億元。近期,歐睿國際發布權威聲明,也將“好自在”認證為2024年中式養生水全國銷量第一品牌,在渠道端、終端層面均獲得積極反饋。
以一位北京的水飲經銷商尹總為例,“剛上市的時候,‘好自在’在我們這邊的知名度并不高,為了打開市場,客戶要不了整箱,我們就支持拼箱出貨,再有些店老板顧慮大,我們就先賒銷,賣完再結賬,讓終端沒有后顧之憂,與此同時,品牌方資源投放也很給力,量很快就起來了。”
“去年3月賣了4000多件,今年同期賣了1萬3000多件,增長超過200%。”尹總拉完銷售數據說道。
另外一位受訪經銷商也表示,自“好自在”上市以來,其公司已將該品類作為重點操作對象。“從數據看,它動銷穩定、不挑渠道,庫存周轉良性,是非常少見的‘好操作’型新品。”
他表示,“我們現在不只是跟著爆款跑,而是更關注哪些品類能長期做、結構夠健康,接下來準備在社區和校園渠道進一步加大促銷,同時把網點下沉,因為現在主要還是城市賣得好,鄉鎮市場還沒鋪細,一旦打開空間會更大。”
在經歷了太多“高開低走”的新品之后,經銷商們變得更謹慎,也更務實,更愿意把資源投注在真正跑得穩、走得遠的產品上。
而“好自在”品類方向夠新、產品邏輯夠清、市場反饋夠實,對于習慣了用經驗判斷、靠數字說話的經銷商來說,這種“看得見增長路徑”的確定感,才是他們真正愿意重倉的底層理由。
寫到最后
在這個爆品速生速死的時代,快消行業似乎陷入了一種怪圈——品牌方困于流量內卷,經銷商疲于追風口,消費者困于選擇焦慮。
“好自在”的突圍,恰恰印證了一個最樸素的商業邏輯:真正的好產品,不需要靠噱頭透支市場,而是用可持續的價值贏得長期信任。
或許,這也是它的名字“好自在”的真正含義——讓經銷商賣得自在,讓消費者喝得自在,讓市場增長得自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