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三年的暮春,紫禁城的牡丹開得格外絢爛。年僅十八歲的董鄂氏隨家族女眷入宮朝見孝莊太后,恰逢順治帝在永壽宮批閱奏折。這個出身滿洲正白旗卻又帶有江南女孩的溫婉氣質,就這樣撞進了少年天子的眼眸。
之前,順治帝對后宮佳麗素來淡漠,前兩任皇后皆因政治聯姻而娶,毫無感情可言。但當他見到董鄂氏時,“但覺眼中心上,無一處不是她”。他后來在《孝獻皇后行狀》中回憶:“初見即驚為天人,復聞其言,如聽仙樂,心魂俱醉。” 這種心動,不僅是容貌的吸引,更是靈魂的共振,典型的一見鐘情。
這董鄂氏在滿語中意思為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美麗小草,董鄂部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歸順了后金,是滿洲八旗著姓。董鄂妃的父親鄂碩是正白旗的軍官,鄂碩當年隨清軍南下,后來在蘇杭一帶駐扎。董鄂氏也因此受到江南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她本人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她的漢文化修養卻遠超一般旗人女子,所以身上自帶一種獨特的風韻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美。電視劇孝莊秘史中舒暢飾演的董鄂妃可以說非常符合這個形象,給人一種溫婉可人的江南女孩形象。
另外,據《湯若望傳》記載,她 “有德有才,實為罕有”,精通書法繪畫,對《心經》《金剛經》等佛家經典亦有獨到見解。
董鄂氏入宮僅一月有余,便被封為賢妃。同年九月,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火箭般的升遷速度,清代歷史上十分罕見。更令人震驚的是,順治帝在她晉封皇貴妃時,竟打破祖制,頒布詔書大赦天下 —— 這是只有皇后冊封時才有的殊榮。在清代近300年的歷史上,因后妃之故而大赦天下者,僅此一例。
董鄂氏也沒有辜負順治,她真的是也是一位賢內助。順治帝與董鄂氏的相處,全然不似帝王與后妃的尊卑有序。比如,每次順治草草看奏折后就扔一邊,董鄂氏就會提醒他要仔細看,順治要她一起看,她又表示后宮不能干政;順治下朝,她總是親自安排他的飲食,噓寒問暖,順治加班到深夜,她也總是陪伴左右展卷研墨,侍奉湯茶;順治每次聽翰林院的官員們講課結束后,回到寢宮時,董鄂妃就要讓順治給她講講,互相學習探討。
據《清稗類鈔》記載,每日退朝后,順治帝必至董鄂氏居所,與她一同誦讀詩書、探討佛法。每逢佳節,二人常以詩詞相和,董鄂氏所作《詠荷》詩,深得順治帝贊賞,命人刻于玉版之上,隨身攜帶。
《詠荷》
“半畝方塘映碧天,
風搖翠蓋露華鮮。
清香不逐群芳去,
只在濂溪筆硯邊”
在后宮,董鄂氏雖然不是皇后,但是她殫精竭力,無微不至,盡心幫助皇后將宮中庶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同時,她也守規矩,不恃寵而驕,侍奉孝惠章皇后更恪盡謙和。
然而董鄂氏的盛寵,還是引發了孝莊太后的警惕。作為科爾沁部出身的太后,她深知維系滿蒙聯姻對政權穩定的重要性。前兩任皇后皆來自蒙古科爾沁部,而董鄂氏的崛起,意味著蒙古貴族在后宮的影響力將被削弱。因此,孝莊太后多次以 “后宮不得干政” 為由,限制董鄂氏與順治帝的接觸。
順治帝與母親孝莊太后的矛盾也因此日益激化,為了維護董鄂氏,他甚至一度想再次廢后,改立董鄂氏為皇后。此舉遭到滿朝文武的強烈反對,索尼、鰲拜等重臣聯名上疏,以 “違背祖制” 為由力諫。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董鄂氏成為了風暴的中心,聰明如她深知自己的存在已危及朝政穩定,因此多次跪求順治帝收回成命。
順治十四年,董鄂氏生下皇四子。順治帝欣喜若狂,他不顧祖制,立即昭告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也!”,并為皇子大赦天下,這跟他爹皇太極來了一波相同的操作。然而,這份喜悅僅僅持續了三個月,皇四子就夭折了,他被追謚為 “和碩榮親王”,順治還為他修建了清代規格最高的皇子園寢。
董鄂氏因喪子之痛一病不起。順治帝每日親自侍奉湯藥,甚至放下朝政,日夜陪伴在她身邊。據《北游集》記載,他曾對高僧玉林琇說:“朕骨瘦如柴,似此病軀,如何了得?” 可見其內心之煎熬。董鄂氏也確實非常賢惠,她在病中仍不忘勸慰順治帝:“陛下萬乘之尊,當以天下為重,勿以臣妾之故,荒廢政務。”
痛失愛子后,順治帝與董鄂氏更加沉溺于佛教。他們頻繁召見高僧入宮講經,甚至一度萌生了出家為僧的念頭。玉林琇、憨璞聰等高僧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導師。這種對佛教的癡迷,既是對喪子之痛的逃避,也是對現實困境的無奈抗爭。
順治十七年,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她臨終前留下遺言:“臣妾蒙陛下厚恩,雖死無憾。愿陛下善保圣體,永固鴻圖,臣妾在九泉之下,亦感圣恩。”她的離世,如同一顆巨星隕落,照亮了紫禁城的夜空,卻也帶走了順治帝生命中最后的溫暖。
順治帝為董鄂氏舉辦了清代規格最高的后妃葬禮。他不僅追封她為 “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還下令親王以下、四品官以上俱成服,二十七日除服。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命三十名太監與宮女為董鄂氏殉葬,這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據《清稗類鈔》記載,殉葬之日,順治帝親臨現場,痛哭流涕:“朕不能復生卿,愿卿魂隨朕去。”
董鄂氏的離世,徹底擊垮了順治帝。他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不理朝政,甚至多次試圖自殺。據《湯若望傳》記載,他曾對湯若望說:“朕覺得人生不過如此,與其這樣活著,不如早日隨她而去。”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感染了當時的不治之癥天花,病情迅速惡化。正月初七日,他在養心殿駕崩,年僅二十四歲。臨終前,他留下遺詔,將皇位傳給第三子玄燁,即后來的康熙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