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這首耳熟能詳的民謠,道盡了端午節的民俗與食俗。早在春秋時期,粽子就作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貢品出現,后來隨著屈原的傳說深入人心,吃粽子也成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的象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筆下的端午圖景里,粽子是節日的主角。從宮廷盛宴到市井街巷,從 "賜緋含香粽" 的盛唐氣象到 "九子粽爭新" 的節慶盛況,粽子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疇,成為民俗文化的載體,那么中國哪里的粽子最值得品嘗呢?為大家推薦10種必須上榜的粽子,端午節買粽子記得囤點
1、浙江嘉興鮮肉粽
說到粽子,第一個必須提名的就是浙江嘉興的鮮肉粽!作為 "粽子界的頂流",嘉興粽的江湖地位從老字號 "五芳齋" 門口每逢端午就排到街角的長隊就能看出。精選的圓粒糯米提前用紅醬油浸泡,裹入肥瘦相間的豬后腿肉,講究的還會加一勺黃酒去腥。
三角粽的折法暗藏玄機,粽葉的清香在 12 小時的慢火細燉中徹底滲入糯米,出鍋時剝開油亮的粽葉,米香混著肉香撲面而來,咬一口,糯米的軟糯帶著微微的嚼勁,肥瘦相間的肉塊燉得酥爛,油脂均勻地裹在每粒米上,咸香中帶著一絲黃酒的回甘,連不愛吃肥肉的人都會忍不住多咬兩口。
2、浙江湖州枕頭粽
湖州粽堪稱粽子界的 "顏值擔當",修長的枕頭形狀自帶優雅氣質,拿在手里像握著一塊溫潤的碧玉。別看它外表秀氣,肚里可藏著不少寶貝。
甜粽以細膩的玫瑰豆沙為餡,熬制時加入豬油和玫瑰醬,咬開后豆沙如綢緞般絲滑,玫瑰的香氣在舌尖縈繞,甜而不膩;咸粽則更顯豪邁,整條的腿肉從粽頭貫穿到粽尾,搭配咸香的蛋黃或鮮香的筍干,每一口都能吃到實實在在的餡料。金庸先生在《鹿鼎記》里寫過韋小寶愛吃湖州粽,可見這長條形的美味早就征服了無數吃貨的胃。
3、廣東肇慶裹蒸粽
第一次見到肇慶裹蒸粽的人,都會被它的 "噸位" 震驚 —— 足有拳頭大小的長方體,用寬大的冬葉包裹,光看外形就知道是 "實力派"。當地人制作裹蒸粽特別講究,糯米要用枧水浸泡至金黃,中間鋪滿炒香的綠豆泥,再夾上腌制好的五花肉和咸蛋黃,最后用水草捆扎得嚴嚴實實。
經過 8 小時的猛火熬煮,冬葉的清香、綠豆的綿密、五花肉的油脂和咸蛋黃的沙潤全部融入糯米中,剝開后糯米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咬一口,綠豆的沙沙口感和糯米的軟糯相得益彰,五花肉的咸香在嘴里化開,連指尖都沾著濃濃的粽香,難怪肇慶人說:"一個裹蒸粽,早餐午餐全搞定。"
4、福建泉州燒肉粽
泉州的燒肉粽堪稱粽子界的 "滿漢全席",巴掌大的粽子里藏著十幾種食材:三層肥瘦的五花肉、鮮嫩的雞肉、肥厚的香菇、鮮香的蝦米、粉糯的芋頭、香甜的栗子,還有必不可少的咸蛋黃。糯米提前用紅蔥頭爆香的鹵汁浸泡,裹上餡料后用竹葉包成四角形,大火蒸熟后淋上獨家秘制的醬料 —— 花生醬、沙茶醬、蒜蓉、紅辣醬調成的醬汁,再撒上一把酥脆的油條碎和香菜。
咬下去的瞬間,各種食材的香味在嘴里炸開,糯米的軟糯帶著鹵汁的濃香,五花肉肥而不膩,芋頭和栗子的粉甜中和了咸味,再加上沙茶醬的獨特風味,每一口都是驚喜,讓人忍不住感嘆:"閩南人的美食基因,都藏在這粽子里了!"
5、四川辣粽
誰說粽子只能是甜或咸?川渝人民用辣粽打破了這個 "規矩"!四川辣粽的糯米里藏著 bold 的靈魂:提前用花椒粉、辣椒粉、川鹽腌制的臘肉丁和香腸丁,搭配泡發的紅豆和綠豆,裹進青碧的粽葉里。蒸熟后的辣粽還沒剝開就能聞到濃濃的川味香氣,拆開粽葉,糯米上點綴著紅色的辣椒碎和褐色的臘肉丁,看著就食欲大增。
咬一口,糯米的軟糯中帶著微微的辣味,花椒的麻在舌尖輕輕炸開,臘肉的咸香和紅豆的綿密交織,越吃越上癮,就連不能吃辣的人也忍不住想嘗試,吃完后直呼:"過癮!"
6、湘西懷化堿水粽
和四川辣粽的熱烈不同,湘西的堿水粽走的是 "小清新" 路線。當地人用山上的柊葉或蘆葦葉燒灰,濾出堿水浸泡糯米,包成尖尖的四角粽。煮熟后的堿水粽通體金黃,像一塊溫潤的琥珀,剝開粽葉,淡淡的草木清香撲面而來,沒有任何餡料,卻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冷吃時,糯米的 Q 彈帶著堿水的回甘,越嚼越有滋味,蘸上一點蜂蜜或白糖,清新中帶著一絲甜蜜,仿佛把湘西的青山綠水都吃進了嘴里。老一輩人說,以前進山干活,帶兩個堿水粽,既能充饑又能解暑,這大概就是大山給予的饋贈吧。
7、北京小棗粽
在北方的甜粽里,北京小棗粽絕對是 "白月光" 般的存在。選用顆粒飽滿的圓江米,浸泡后裹入去核的金絲小棗,用蘆葦葉包成小巧的四角粽。蒸好的小棗粽剝開后,糯米晶瑩剔透,小棗的果肉嵌在米中,像紅寶石點綴在白玉上。
糯米的黏韌帶著淡淡的米香,小棗的甜香在嘴里慢慢化開,果肉的纖維感增加了口感的層次,甜而不齁,讓人想起老北京胡同里的叫賣聲:"粽子嘞,小棗兒的!" 無論是早餐配豆漿,還是下午茶當點心,都格外合適。
8、陜西西安蜂蜜涼粽
西安的蜂蜜涼粽堪稱粽子界的 "高冷美人",起源于唐代的它,至今仍保留著古法制作。糯米浸泡后包成菱角形,煮熟后放涼,用絲線切成薄片,整齊地碼在瓷盤里,淋上槐花蜜或玫瑰糖漿,再撒上一把炒香的白芝麻。透過薄如蟬翼的粽子片,能看到下面瓷盤的花紋,真正做到了 "白瑩如玉"。
入口時,涼絲絲的糯米帶著蜂蜜的香甜,玫瑰糖漿的花香在舌尖縈繞,絲線切割的邊緣讓粽子片口感更加細膩,仿佛穿越回盛唐,在長安城的夏日里,享受這一份清涼與風雅。
9、蘇州豬油夾沙粽
蘇州的豬油夾沙粽,把江南人的精致與對甜的追求展現得淋漓盡致。選用顆粒飽滿的糯米,蒸煮后軟糯不失嚼勁。而最絕的是它的餡料,將赤小豆煮至軟爛,細細研磨成豆沙,再加入晶瑩的板油丁和糖桂花。
板油丁在蒸煮過程中融化,與豆沙融為一體,咬開粽子,綿密的豆沙裹挾著豬油的油潤香氣瞬間在口中散開,甜香中帶著桂花的清雅,軟糯的糯米與香甜的餡料相得益彰,甜而不齁,油而不膩,每一口都充滿了江南水鄉的溫柔韻味,仿佛把蘇州園林的婉約都包進了粽葉里。
10、潮汕雙烹粽
潮汕雙烹粽,就像是美食界的 “雙面俠客”,一個粽子里藏著甜咸兩種風味。它的制作工藝極為講究,將糯米分成兩份,一份裹上綠豆沙、烏豆沙等甜味餡料,一份包入咸蛋黃、鹵肉等咸味食材,再巧妙地將兩種餡料糅合在一個粽子中。剝開粽葉,一半呈誘人的金黃,一半泛著豆沙的深褐。
先是甜味的綿密豆沙在舌尖散開,緊接著咸香的鹵肉滋味襲來,甜與咸相互碰撞又完美融合,口感層次豐富到讓人叫絕。這種獨特的味覺體驗,也正暗合了潮汕人包容開放的性格,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和諧地匯聚在小小的粽子里。
——老井說——
從煙雨江南到熱情嶺南,從麻辣川湘到古樸北方,每一種粽子都是地域文化的縮影,其中中國好吃的粽子還有很多,如云南文山粽粑、貴州草木灰粽、湖南汨羅粽子、福建廈門肉粽、晉中黃米粽、定安黑豬肉粽等,這個端午節,不妨拋開千篇一律的速食粽,嘗嘗這些藏著老味道的特色粽子,感受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你最喜歡哪種粽子呢?評論區告訴我吧!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市井見聞,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