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米價格瘋漲:背后的“黑手”——日本農協
日本大米價格再次瘋漲。如今,日本5公斤裝大米平均價格高達4214日元,折合人民幣215元,相當于21.5元一斤,比我國國內豬肉價格還高,這還只是平均值。實際上,日本超市里不少大米價格超過25元一斤。
日本總務省4月25日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東京都區大米價格上漲了93.8%,近乎翻倍,創下自1971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從3月份起,日本不得不從鄰國韓國進口大米。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5年,日本從未購買過韓國大米,實在是當前形勢迫不得已。因為韓國大米即便加上每斤8.75元人民幣的關稅,依舊比日本大米售價便宜。
日本大米價格飆升始于去年8月份。當時大米供應嚴重不足,超市大米缺貨率高達40%,致使價格失控。然而,9月下旬新米上市后,按說日本國內大米不應再短缺,可價格不僅沒下降,反而持續攀升,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這就不得不提及牢牢掌控日本人飯碗的組織——日本農協。
事情要追溯到二戰后。為快速恢復經濟,日本將土地分給農民,以調動生產積極性。但二戰后的日本常鬧饑荒,農民為多賺錢,常偷偷將糧食高價賣給黑市。很快,日本政府察覺到異樣,長此以往,政府將難以收到農民的糧食。
于是,有人想出辦法,日本政府成立日本農協,吸納了近九成日本農民。但這并非為農民謀福利,而是要求農民必須把種出的糧食統一賣給農協,再由農協轉賣給其他經銷商。此外,日本農民還必須從農協購買鋤頭、鏟子、拖拉機等農用設備,甚至連種什么都得聽農協安排。后來,日本農民從買保險、婚戀到看病等人生大小事務,都由農協一手包辦。日本農協逐漸發展成一個龐大的農業帝國,坐擁日本第一大企業集團、第一大銀行集團、第一大保險集團、第一大醫療集團、第一大公銷集團,資產達3800億美金,掌控了日本90%以上的大米流通。
日本農協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后,農民及其手中的糧食成了農協的斂財工具。例如,農協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人為降低大米產量以抬價,這一減就是50年。所以如今日本才出現老百姓吃不起大米,卻又堅持稻米減產的奇葩現象。同時,日本農協長期不允許日本從海外進口糧食。直到80年代美日簽署《廣場協議》后,美國才打破日本糧食市場,但大米仍是日本農協的“自留地”,完全禁止進口,直到最近才有所松動。
那么,日本近期的米荒與農協有何關聯?今年3月起,日本政府向民間投放了兩批儲備米,合計21萬噸,本以為大米價格會得到緩解,可實際上沒多少老百姓見到所謂的儲備米。這些米去哪兒了呢?
答案是日本農協動了手腳。日本政府在投放儲備米前設置了嚴苛門檻:若想銷售這批儲備米,年采購量必須達到5000噸以上,且要有能力在一年內讓政府回購同等數量的大米,這幾乎是為日本農協量身定制。所以這21萬噸儲備米,日本農協一家就買走了近20萬噸,而且是以人民幣9塊錢一斤的低價購入。但他們并未將其投放市場緩解日本老百姓的米荒,而是轉賣給美國,賺得盆滿缽滿。
你或許會問,日本政府為何不管管農協?這是因為日本特殊的選舉制度,日本農民的一票最高相當于城里人的5票。而日本農協管理著龐大的農民隊伍,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最大票倉,沒人敢輕易招惹農協。最近,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野村哲郎再次表態,日本將繼續投放儲備米,但只要日本農協存在,這些米就難以到達日本老百姓手中。日本大米的價格,遲早會揭開日本政客冠冕堂皇的偽善面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