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李德喆
新能源汽車隱藏式“門把手”,工信部“再出手”。工信部作為汽車行業的主管部委之一,越來越作為了。是為降低風阻系數的隱患出手,更是為降低汽車安全隱患的歪風出手。
這也是工信部和公安部“兩部委”對智駕規范提出明確要求后,再次對汽車的隱藏式“門把手”存在的不規范設計和隱患進行必須和必要的“干預”。
汽勢Auto-First從工信部網站獲悉,5月8日,工信部科技司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這也標志著有關部門將對近年來廣泛應用的隱藏式車門把手進行全面整頓。
此次修訂計劃的核心在于強化汽車門把手的安全冗余設計。《要求》中提到,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隱藏式車門把手憑借美觀、科技感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但在市場應用過程中暴露出諸如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一系列問題,并帶來了潛在的逃生與救援風險。
對此,新標準要求汽車門把手必須增加機械或斷電保護設計,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手動開啟車門;同時,生產企業要規范應急標志的可見性,提高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并明確防夾與動態試驗方法。
實際上,隱藏式門把手并不是近年來新能源車的專利,早在上個世紀(參數丨圖片)50年代,奔馳便在300SL車型上首次使用,但此后這種設計僅在少數超跑或超豪華車型上出現,并未得到廣泛應用。直到2012年,特斯拉在Model S上配備了會自動彈出的隱藏式門把手,這一設計才真正讓隱藏式門把手進入了大眾視野。
隨著特斯拉在市場的持續火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也開始引發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爭相模仿,特別是新勢力品牌,更將隱藏式門把手從當初的小眾創新包裝成高端車型的標志性設計元素,像蔚來ES6、小鵬P7、騰勢N7、極氪001,甚至像最近剛發布的沃爾沃XC70等車型都采用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
此次新標準強制要求的“機械+電子”雙模設計,便是在使用安全與所謂的“科技感”之間尋求平衡。機械設計作為可靠的兜底方案,能確保在電子系統出現故障,如碰撞斷電、系統死機等極端情況下,車門依舊可以被打開。這一規定也是對過往事故教訓的深刻總結,更是將安全置于首位的有力舉措,以督促車企不能只沉浸于對創新的片面追求,而忽視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要求》的起草單位包括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和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之所以選擇這兩家整車企業,一方面,吉利和理想兩家車企代表性強,且新能源產品豐富、市場份額較高,能夠代表不同類型的技術特點和消費需求,有廣泛的適用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這兩家整車企業的技術積累與研發能力同樣能夠為標準的制定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由此可見,無論是此前規范輔助駕駛,還是現在規范車門把手設計,都有力地說明了有關部門正積極介入汽車行業,督促車企不能只為所謂的創新、迎合市場喜好而忽視用車安全,只有將安全融入每一項設計與技術宣傳中,才能更好地推動汽車產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