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4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秦瑤) 每年5月,深圳街頭高大的木棉樹進入果實成熟期,白色飛絮隨風飄散,宛如“五月飛雪”。然而,這看似浪漫的自然現象卻引發市民大量吐槽——飛絮導致過敏患者激增,堆積的棉絮更存在火災隱患。
木棉樹枝頭結出顆顆圓滾滾的“小雪球”。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現場直擊
雪白飛絮鋪滿街道
5月15日,記者在福田區商報路看到,木棉樹下的人行道和綠化帶鋪滿白色棉絮,部分區域堆積厚度超過5厘米。微風吹過,空中飄散的飛絮直撲行人面頰,不少市民掩鼻匆匆而過。
“早上剛掃完,下午又鋪滿一地。”環衛工人張大姐告訴記者,近期清掃壓力驟增,飛絮質地輕盈,清掃時易揚塵,需反復灑水才能集中處理。
連日來,深圳本地社交媒體上關于木棉飛絮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微博話題#深圳飛絮似下雪#在2021年就已創建,目前閱讀量超331.9萬。在評論區,有網友曬出照片和視頻感嘆飛絮飄落的浪漫,也有網友在訴苦:這段時間鼻子癢癢很難受。
據了解,木棉飄絮主要成分為植物纖維,本身對人體沒有毒性。但皮膚和黏膜組織如果通過呼吸等方式令接觸到木棉絮,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進而引發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甚至誘發哮喘。
記者搜索發現,近年來,關于飛絮引發的火災也不時見諸報端。今年4月27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區一廢品臨時存放點發生火災,系路人隨手點燃路邊堆積的楊柳絮引發。
園林專家
“打針”減少木棉飄絮
木棉樹因其挺拔美觀、抗風性強被廣泛種植。然而,其果實成熟后爆裂產生的飛絮,卻成為季節性難題。據悉,木棉飛絮包裹種子,借助風力傳播是自然繁殖方式。但城市環境缺少天敵和分解者,導致飛絮大量滯留。
針對飛絮帶來的困擾,醫療專家建議過敏人群加強防護:外出佩戴N95口罩、護目鏡;回家后清洗鼻腔、更換衣物;哮喘患者隨身攜帶藥物。
市園林局工作人員表示,在木棉花爆莢期,會出動高壓水槍對木棉樹進行全方位噴灑。并通過修剪果莢、注射生長抑制劑等方式減少飛絮量。未來將逐步替換部分老舊樹種,并試點新型飛絮吸附裝置。
來源:深圳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