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莊山嚴道故城山下
復興村古銅遺址考察紀事
朱 荃
2025年4月19日,由朱荃帶隊的考查隊的考察隊對洪雅縣復興村毛溝古銅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
考察目的:對1987年洪雅縣文管所記載的毛溝北馬湖崗、帶石塆、大坪樓、嚴王邊、黃秧坪、翻山灣等地點5平方公里規模巨大的古銅冶煉渣堆積場,進行實地踏勘考察。
考察隊成員有:朱荃(領隊),蔡明利楊(博士,成都理工大學王緒本團隊),劉恩東(碩士,成都理工大學王緒本團隊),王玲龍(碩士,成都理工大學數學學院),譚正勇(志愿資助者),盧興東(探險攝影藝術家,中國民俗攝影協會理事,成都市文聯簽約藝術家),何明金(洪雅縣瓦屋山鎮黨委委員),毛建平(向導,洪雅縣瓦屋山鎮復興村黨總支委員),毛太君(向導,洪雅縣瓦屋山鎮復興村村民),王文澤(向導,洪雅縣瓦屋山鎮復興村青羌博物館副館長)。
4月17日晨,成都隊員8點準時出發,于11點到達瓦屋山鎮與樂山出發的隊員會合。鎮上安排了工作餐,與鎮上帶一輛越野車的何明金于12點到達復興村。
由于上山路況不好,村里調了一臺皮卡,由皮卡和鎮里二驅越野車載11人上山。
換車上路后,水泥路上行駛約兩公里,進入土路。此時土路上已能看到銅硝子(銅冶爐渣),向導們說這里到公路終點(電站)近5公里主要是銅硝子鋪和古銅礦原石的路。
一號考察點黃秧坪
土路上行駛約3公里,到一號考察點黃秧坪的螞蟥崗。路邊堆有銅哨子上百噸。旁邊有一坪,現有村民搭建的采筍棚,還有廢棄的原銅渣選礦廠球磨機水泥臺基。向導介紹,這個選礦廠建于2002年,因銅價下跌廢于2008年,當時平均品位1.9(復興村2003年前后建立兩座銅冶煉渣搖床洗選廠。2010年通源公司在復興村建了3個銅礦銅渣洗選)。路邊銅硝子是從上方大坪樓通過留槽滑送下來的。理工大學隊員們取了綜合樣,準備回校測平均品位等參數。
二號考察點嚴王邊
再往上1公里到達水電站,這里是通車公路盡頭。從電站右上方開始徒步沿密林中小路上山。幾分鐘路程后,小路上能看到大量銅硝子和銅冶煉鉗鍋殘片。約爬山25分鐘后,到一塊竹林坡地,周圍這一片叫嚴王邊。這里可視性較好。隊員們一邊休息一邊觀察四周,王玲龍放飛無人機觀察,2分鐘后,無人機飛到300米高度正常攝影,圖像清晰,突然無任何預兆情況下,無人機旋轉下墜失蹤(該地多次發生無人機失蹤事件)。
考察隊在嚴王扁周邊密林探尋兩千平方米,探尋范圍內地下全是銅哨子。在我們休息小坎包邊銅哨子出露深度近1米,挖了一下,無法探底。向導介紹,再往前走,路難走,上面還有幾個出露的堆渣場,一直到嚴道古城陡巖絕壁下的羌爐房,都是堆渣場。考察隊決定不再前行,大家選取了一些標本,原路返回。
3號考察點大坪樓
從電站出發往右下方步行15分鐘到大坪樓。林區小路較平,是以前拉銅硝子時挖挖機修的,曾運過洞哨子。
一路上遍布銅哨子。朱荃在路邊隨手刨出一塊有30公分厚的燒過的碳泥層,其中有火燒石,旁也還有鉗鍋碎片。到大坪樓后,有連綿的長條形平地數百米長。過去是堆滿銅硝子,現在底部還遺留不少銅哨子和大塊的鉗鍋殘塊(片)。
大坪樓在黃秧坪上方,這里不僅承接在上方鉆天坡一帶大規模冶煉場通過溜槽滑下的銅哨子,本場地也是采冶工場。向導介紹,附近過去有古銅洞,現在都被塌方埋掉了。曾從這里拉走約四千噸古代遺留的銅礦原礦石去鋪路。大坪樓和黃秧坪拉走的銅哨子和選礦廠用掉的銅哨子,有好幾十萬噸。
4號考察點帶石塆
(這次考察的重點)
從水電站左邊的水渠蓋形成的平坦小路走10分鐘,再往上爬林中小路5分鐘,就進入帶石塆超級巨大堆渣場中的4號考察點。
因無人機失蹤,林區沒有信號無法定位,到4號點時,考察隊員們并不知道我們已身處帶石塆這個超級堆渣場的內部邊緣。
在4號考察點,大家目測了我們走過的范圍,斜坡長約250米,橫向寬約300米,全是銅哨子堆積。因體力和時間限制,沒有擴大探查范圍。毛向導說,2012年曾開挖挖機上來過,想開發,拉銅哨子下去買,因當時銅價腰折而作罷。他們評估這75000平方米銅哨子堆積厚度為5—10米。
在4號點一塊草坪上,長滿扁竹葉草,草坪一揭開,下面都是銅硝子。為了取斷面平均樣,隊員和向導輪流上場開挖。掘了一個一米深的探槽,成都理工大學隊員按斷面取了兩袋綜合樣,回去做銅,二氧化硅等含量和鍶的微含量。這個點的考察約兩小時(含步行路程)。此次考察,證實了1987年洪雅縣文管所的考察所言不虛。帶石塆的銅冶渣所含的銅金屬量,有可能超過一座大中型銅礦。
四個考察點結束后,回到復興是下午五點半。村里已安排好晚飯。飯后,隊員們參觀了青羌博物館。又在回程路上考察了第五個點翻山溝1號。
翻山溝1號點距復興村不遠,在主干公路(到瓦屋山鎮)邊。從公路到下方到小溪溝距離近百米,隨溪形成長數百米的較平緩坡地。這一片林下也布滿銅哨子。在溪邊,向導配合成都理工大學隊員挖開溪坎,全是銅哨子,測量厚度大于1.5米。
朱荃還想去找翻山溝2號點。那里上次考察看到堆積體大得多,關鍵還有成百上千的大塊冶銅鉗鍋和鉗鍋壁殘片(這些在其他銅冶遺址都是文物)。但因天色已晚,向導也未找到,不得不放棄。
這次的考察所見之地,僅是毛溝古銅渣堆積場的幾十分之一。而嚴道故城桌山四周還有多條堆古銅渣的山溝。考察隊感慨古代遺留下來的銅哨子規模實在巨大,如不是親眼所見,根本不敢相信。
考察隊員合影
考察結束,是夜,譚正勇送帶著大量標本的成都理工大學隊員回到學校已是十一點半。
帶石塆巨大古銅渣堆積體
考察線路和考察點
1、3號考察點上方山脊鉆天坡兩邊都有較大的堆積體
復興村外的銅渣堆積場
眉山環天智慧公司利用光譜分析,依據峨邊五渡古銅渣堆積場分析經驗作出的復興村毛溝古銅渣堆積場遺址分布圖。
羅強帶隊赴眉山樂山開展工作調研
2025年5月6日至8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羅強帶隊赴眉山市、樂山市,圍繞文物保護利用、文旅融合發展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建設等工作開展調研。
羅強一行先后到眉山市洪雅縣高廟鎮黑山村、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五渡鎮雙鳳村,現場踏勘古銅礦、古冶煉窯,詳細了解考古、研究、保護等工作開展情況。他說,開展古銅礦及冶煉遺址發掘,科學界定分布范圍、歷史年代,前瞻性開展保護工作,意義重大。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要發揮政府及其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專業人士等多方力量,加快推進田野考古、實驗室考古和多學科聯合研究,統籌做好考古發掘、科學研究和保護利用工作。
峨邊作為少數民族自治縣,通過建設1個實踐中心、3個實踐基地和多個實踐站點,豐富和拓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渠道。在峨邊縣中醫院、茗新村、底底古村了解該縣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運行情況后,羅強對樂山市、峨邊縣人大開展的探索給予了肯定,希望總結提煉實踐經驗,在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上下更多功夫,在規范基礎上推出更多創新舉措,推動新時代基層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峨邊期間,調研組還看望了省人大代表洛子布哈,到黑竹溝調研了旅游法、森林法等落實情況。
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徐建群、常委會代表工委副主任王開源以及省地質局、文物局、成都理工大學有關領導全程或分段參加調研。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執筆:朱 荃(地質學家,江西省地震局原局長,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原局長)
供圖:考察隊隊員
圖片制作:朱 荃 王文澤 眉山環天智慧公司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