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營收和利潤雙增長。這份靚麗的財報是建立在整個電商行業嚴重內卷,外賣大戰愈演愈烈基礎上的。京東倡導反內卷,為商家爭取利益,為快遞員、外賣員提供五險一金福利保障,為商業成功與社會價值共生提供了樣板。
商業成功:逆勢增長背后的戰略韌性
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營收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達109億元,同比激增52.7%。這一增速不僅創下近三年新高,更跑贏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4倍。在電商行業陷入“低價內卷”、即時零售賽道烽煙四起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尤為突出。
首先,核心業務穩如磐石。第一季度,京東帶電品類收入同比增長17.1%,日百品類增長14.9%,商超品類連續5個季度雙位數增長。京東零售收入2638億元,經營利潤率提升至4.9%,印證了供應鏈效率優化的成果。而物流板塊收入469.7億元,同比增長11.5%,波蘭華沙2號倉的投運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
其次,新業務鋒芒初現。以京東外賣為代表的創新業務成為最大變量。上線僅42天日訂單量突破1000萬單,一季度末接近2000萬單,帶動新業務收入57.5億元,同比增長18.1%。這種爆發式增長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京東生態的協同效應——高頻外賣訂單拉動App打開頻次,商超、3C等低頻品類獲得流量溢出,用戶跨品類購買率提升20%。
這份逆勢增長的財報,體現了京東戰略上的韌性,也為京東接下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商業向善:反內卷的“砥柱”哲學
當行業陷入“算法壓榨騎手”“二選一壟斷”“不為快遞員、外賣員繳納五險一金”的惡性循環時,京東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劉強東曾直言:“企業的發展不應建立在壓榨員工未來救命錢的基礎上。”這種價值觀貫穿于京東的每個商業決策,也構筑了京東“商業向善”的基因。
首先,讓所有員工都有尊嚴。京東的72萬員工中,特別是50多萬物流一線員工,近八成都來自于農村,為了"讓員工生活得有尊嚴"京東為他們全額繳納五險一金,騎手群體享受行業獨有的“全職五險一金+兼職意外險”雙重保障。京東也成為行業內首個實現外賣騎手社保全覆蓋的平臺。
截至 2025 年 3 月,京東過去 12 個月人力資源總支出達 1288 億元,員工退休保障、住房基金等政策切實提升了基層員工的安全感。
其次,商家生態重構。京東通過"零傭金入駐"" 百億補貼"等政策扶持商家。2025 年第一季度,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戶數和訂單量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在外賣業務中,京東承諾凈利潤不超過 5%,并通過技術優化降低商家運營成本,避免陷入" 高傭金 "的行業亂象。
從“幽靈外賣”橫行的市場中突圍,京東嚴控商家入駐審核(通過率僅40%),啟用IoT溫控箱保障食品安全,用戶復購率較行業均值高35%。這種“慢即是快”的戰略,在財報中轉化為活躍用戶連續6個季度的雙位數增速。
從只賣正品和自建物流,再到拒絕“幽靈外賣”,京東一直在做難而正確的事,京東也成了電商、外賣領域“反內卷”的典范,用獨特的商業模式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外賣破局:生態協同的密鑰
京東進軍外賣絕非簡單業務擴張,而是基于“即時零售生態體”的戰略布局。京東CEO許冉在財報會上闡釋:“外賣是激活京東生態的超級入口,其價值在于用戶、供給、履約的三重協同。”她把京東外賣定義為京東的生態進化。
通過將外賣入口與"京東秒送"頻道深度整合,用戶在下單奶茶時可能順手購買3C配件,這種跨品類購買行為可以實現京東零售、即時零售業務之間的協同。
數據顯示,外賣入口置入京東App首頁后,用戶日均啟動次數提升1.8次,商超、醫藥等即時零售品類訂單增長30%。這種高頻帶低頻的效應,使京東在存量競爭中開辟出新流量池。
同時,依托達達130萬騎手網絡,京東物流的“25分鐘送達”履約能力從3C數碼延伸至餐飲領域,配送成本較純外賣平臺低15%。
結語:向善基因與永續經營的辯證法
慈善家洛克菲勒曾說:“富人只是社會財富的管家。”京東的實踐印證了這一理念:商業向善不是道德施舍,而是永續經營的密鑰。正如財報數據揭示的真理:善待員工的企業,用戶會用訂單投票;尊重商家的平臺,生態會以增長回饋;商業的本質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價值共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