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鬼子來了》
以荒誕的黑色喜劇解構(gòu)抗戰(zhàn)敘事,通過高飽和度的黑白影像與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顛覆了傳統(tǒng)戰(zhàn)爭片的宏大話語體系。影片采用反史詩化敘事策略,將農(nóng)民馬大三的生存困境置于民族主義話語之外,凸顯個體在歷史暴力中的異化狀態(tài),畫幅比例與光影設計強化了封閉壓抑的鄉(xiāng)村空間,而突然插入的彩色鏡頭形成布列松式的決定性瞬間,暴露出集體無意識中的暴力本質(zhì)。
2.《一一》
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后久可以拍出如此現(xiàn)實的電影,小孩的天真被大人封建無情打壓青春對愛情的渴望卻愛而不得,中年夫妻關系冷淡,自己面對中念危機,而老人則是生離死別。都是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看上去卻讓人難受,因為這就是普通人,沒有得選,只能選擇合適的奉子成婚,而對小孩教育沒有開放超前,讓小孩也郁郁寡歡,東亞東南亞的家庭就赤裸裸擺出來。
3.《花樣年華》
浪漫但不如本篇有質(zhì)感,當然就幾分鐘的短片影像也只能這樣了,出軌題材可以觀察人性的幽微,春光乍泄和花樣年華都提到:我以為我不會那樣,原來大家都一樣。看人類在自己的倫理邊界掙扎真有意思,結(jié)局周生像把自己的困惑遺憾悔恨托付給神明和宗教,以為沒人看到的樹洞被佛教徒靜靜地觀察著,就像情感再克制隱忍也會流露出端倪一樣,長長的廟宇走廊像直面幽深無常的時代與命運。
4.《紫日》
《紫日》以四五年東北戰(zhàn)場為背景,撕開了軍國主義最后的瘋狂。影片最震撼之處在于它沒有簡單地將仇恨指向日本民族,而是直指軍國主義的思想毒瘤,秋葉子從狂熱到崩潰的轉(zhuǎn)變,揭示了戰(zhàn)爭如何扭曲人性,而跨越國界的求生同盟,則暗示著真正的敵人從來都是嗜血的意識形態(tài),而非某個民族的普通民眾,在紫紅色的落日下,三個幸存者的背影,成為了對戰(zhàn)爭最沉痛的控訴。
5.《無間道》
難以定義好人與壞人,也沒辦法確定正邪哪方取得了勝利,只是活下來的不一定順心如意,死的也沒得償所愿罷了,人性與人生本就悲慘。但太震撼了,我在看的過程中感嘆了無數(shù)次梁朝偉的眼神戲,已經(jīng)很久沒有看過那種鏡頭只聚焦在眼神上,卻能在那段簡單的鏡頭中看到一個人物逐漸成長豐滿直到讓我相信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角色,不愧是影帝。
2025年討論度最高的5部華語電影,哪幾部出乎了你的意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