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頭圖 | 視覺中國
在一片上漲中,黃金成為了少數下跌的例外。
自2025年5月12日以來,美股迎來了一波反彈,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期貨分別上漲了5.27%和7.15%,美元指數也突破了101,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最低更是跌破了7.18。但黃金卻在這一波漲潮中逆勢下行,COMEX黃金價格一度跌至3123.3美元/盎司,跌幅達4%。
這一切背后,最大的推手是中美兩國在關稅戰中的博弈終于有了轉機,市場的風險偏好明顯上升,避險情緒減弱,但這一影響受限于90天的臨時性協議期限。黃金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受到了明顯的壓力。
除此之外,短期內的超買狀態也引發了技術性調整——根據CFTC數據顯示,4月黃金非商業凈多頭頭寸達到了歷史峰值38.2萬手,較五年均值高出47%;另外,地緣沖突的緩和也是一個因素。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黃金今年第一次出現回調。2025年一季度,COMEX黃金價格上漲了20%,一度觸及3509.9美元/盎司的歷史高點,隨后就開始了震蕩下行,回撤幅度一度超過了11%。
問題來了,黃金究竟還要跌多久?會一直跌下去嗎?
#01中期交易美國滯脹
短期來看,黃金價格的走勢已經脫離了基本面的影響,更多是情緒博弈的主導。尤其是2025年內黃金價格一度上漲了30%,嚴重激發了市場的投機情緒,也讓金價很容易陷入“大漲大跌”的怪圈。
接下來,金價將對一系列因素變得更加敏感,尤其是貿易戰與關稅政策、地緣政治動蕩、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及美國宏觀數據,還有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與實物需求等,都會在短期內引發劇烈波動。
例如,中美貿易摩擦的升溫或緩和直接左右著市場的避險情緒。地緣沖突,如中東、印巴等地區的升級,也會讓黃金這個避險資產需求急劇增加,從而推動金價上漲;一旦局勢緩和,金價則會迎來短期回調;
美聯儲的動向也成為影響金價的關鍵因素。比如利率決策、降息預期變化、美聯儲主席的講話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市場對美元與黃金的投資配置。
中期來看,關鍵在于美國是否會陷入滯脹。因為當美國經濟增長停滯、通脹居高不下時,既會對美股產生壓力,也會影響美債,而黃金將成為最優選擇。
例如1970年代美國滯脹。1973年OPEC禁運和1979年伊朗革命導致全球能源價格暴漲。與此同時,美聯儲在初期的貨幣政策失誤,以及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元信用動搖、債務貨幣化加速,推動美國通脹率突破14%,經濟增長陷入停滯。黃金價格則從1971年的35美元/盎司飆升至1980年的850美元/盎司,累計上漲了20多倍。
如今,美國又一次面臨“滯脹”危機。高盛、摩根大通等機構早就預測,美國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滯脹狀態。
最近,美聯儲副主席杰斐遜表示,關稅和各種不確定因素可能會拖慢今年的經濟增長,并推高通脹。這種通脹壓力也會迫使美聯儲維持高利率,而高利率又會加劇美國經濟的停滯,形成一個“死循環”。
如果未來的數據進一步表明美國將陷入滯脹,那么黃金的中期上漲勢頭將得到有力支撐。
#02長期定價信用“受損”
雖說黃金具備貨幣屬性、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但這三大屬性最終指向的是市場的需求,只不過傳導路徑不一樣。
貨幣屬性:這部分需求主要來自全球央行和主權基金(2024年央行購金占全球黃金總需求的21%),主要是受美元信用變化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 金融屬性:這里的需求主力是機構投資者和散戶,影響他們的因素有美聯儲的利率變動和通脹預期; 商品屬性:需求的主角是珠寶商和個人消費者,這個部分對經濟環境和金價的變化最敏感。
近幾年,經濟狀況不太樂觀,再加上金價一路高漲,黃金首飾的需求也有所萎縮,商品屬性的需求占比自然緩慢降低。
黃金也在去金融化。在傳統框架下,黃金價格與美債實際利率呈負相關(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預期),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黃金不產生利息,其持有成本與美債實際收益率直接掛鉤。當美債實際收益率上升時,投資者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增加,資金流向生息資產,壓制金價,但這一定價在逐漸失效,主要是市場開始將美債定價為“風險資產”而非“無風險資產。
當美債的“無風險”標簽被質疑時,金價和美債收益率也就出現了背離。Wind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10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均值達2.1%(過去十年最高區間),但同期黃金價格卻上漲23%,意味著黃金的貨幣屬性開始占主導地位。
黃金的貨幣屬性回歸并非短期現象,而是美元體系內在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
所以說黃金長期的核心邏輯就是美元信用危機。
自從美元和黃金脫鉤后,美元主導的信用貨幣體系就一直撐著全球經濟。而黃金的價值不依賴任何政府,一直被視為避險的可靠資產。所以在本幣(除美元外)貶值時,我們通常會選擇美元或黃金來對抗通脹。
雖然現在并沒有出現類似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的極端事件,但是美元信用在被漸進式削弱。例如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從最高72.7%最低降至57.3%,外國官方持有美債比例從2015年34%降至2024年26%。
與之相對應的是,近三年黃金價格開啟了瘋漲模式,COMEX黃金2023年年內上漲了13.45%,2024年上漲了27.39%,而今年最高漲幅一度超過30%。
#03邏輯是否被充分定價?
但問題是,當前金價是否已經充分反映了美元信用“受損”預期?
妙投認為,當前金價并未充分定價這個預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截至2024年底,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約為13.5萬億美元,其中美元占比為57%(約7.7萬億美元)。目前COMEX黃金價格約為3200美元/盎司,假設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下降1個百分點,則需要24億盎司黃金(約748噸,一噸等于32150盎司)來彌補這一缺口。
從2016年的65%下降到2024年的57%,美元儲備占比累計減少了8個百分點。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在此期間,全球央行凈購金量達到6000噸。這表明,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每下降1個百分點,全球央行就增持了約750噸黃金,與上述理論數據相吻合。
多數權威分析認為,美元儲備占比將緩慢下降,未來十年美元占比可能再下降約10個百分點。換言之,未來十年每年需要增持750噸黃金(占總供給的16%),疊加供給的剛性(年均增量40-50噸),即使不考慮工業需求變化,這將導致黃金供需缺口達到700噸。以5000噸的年均供給量計算,黃金缺口將達到14%,這一缺口將為金價上漲提供不小的支撐。(這部分我或許分析得不夠充分,請指正或補充其他觀點)
說到底,黃金的本質上是一種反映貨幣信用體系變化的錨定資產。
從過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到現在的美元信用“受損”,黃金都是主動定價未來貨幣秩序重構預期的工具。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開啟自由浮動定價,至1980年,金價從35美元/盎司飆升至850美元,年化漲幅達43%。在這一過程中,市場本能地調整了對美元的信任,黃金作為“最后的貨幣”重新得到了定價。
到現在美元信用崩潰,美債不再是“安全資產”,黃金便成為一種最終避險資產。只有當美元信用恢復、美債重新成為全球公認的安全資產,黃金才有可能暴跌。
問題是這可能嗎?妙投認為美元重建信用的難度極大。
一是美債問題難以解決。美國的國債規模已經突破36萬億美元,債務占GDP比重超過120%。分析師拉里·麥克唐納指出,如果利率保持在4.5%,到2026年美國的債務利息支出可能達到1.2萬億至1.3萬億美元,超過國防開支,進一步加劇美國財政赤字的壓力。美國面臨的短期債務壓力更為嚴峻,2025年將有9.2萬億美元的美債到期,其中僅6月就有6萬億美元需償還。
也正是因為美國政府債務和利息支付比例持續上升,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Moody's)于5月15日宣布,決定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
二是美元霸權的動搖。科技領域的敘事正在從“美國獨大”逐步轉向“中國替代”,尤其在5G、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領域,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同時,中國軍工領域也已邁入“Deep Seek時刻”。伴隨這一變局,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正遭受威脅;
三是特里芬難題不會解決,這是美元霸權的代價。美元供給需要美國維持貿易逆差,但幣值穩定又要求順差,這種矛盾使得美國國財政赤字率持續高于5%,形成"印鈔保霸權-貶值損信用"的死循環。
總而言之,短期內金價會更加敏感于消息面的變化,波動性大,易漲易跌;中期來看,關鍵在于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滯脹,決定因素包括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向以及當前貿易戰的進展等;而從長期角度來看,只要美元信用未能恢復,金價就能得到支撐。
*以上分析討論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作者粉絲群招募? —————
各位讀者如果對本篇文章有疑問,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好友,與作者一對一溝通。
此外,作者擅長周期股的研究,覆蓋的領域包括豬肉股、造船、航運、黃金和互聯網電商等,側重產業分析和估值研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與作者進行深度交流。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獲得更多上市公司、熱門賽道的詳細分析文章,幫你看懂公司、看懂行業,做投資投得明明白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