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眾不同”的想法讓人們不斷重復著與眾相同的錯誤。
——坤鵬論
第十三卷第四章(9)
最后,讓坤鵬論再和大家將亞里士多德批判理型論的要點總結一下。
一、重復造輪子:第三人問題(無窮倒退)?
?柏拉圖觀點?:
所有現實中的椅子(木椅、鐵椅、塑料椅)都模仿了完美的“椅子的理型”。
?亞里士多德的反問?:
那把“椅子的理型”本身是否也模仿了另一個?更完美的“椅子的理型”呢??
如果回答:是
就會陷入?無限套娃?(理型1模仿理型2,理型2模仿理型3……永無止境)。
如果回答:否
說明?理型本身不需要模仿其他理型就能存在 ——那為什么現實中的椅子不能直接存在,非要模仿理型呢?
?結論?:理型獨立存在會導致邏輯上的死循環。
?二、無法解釋多樣性(同一理型下的差異矛盾)?
?例子?:
現實中既有適合吃飯的矮椅,也有適合辦公的高椅,甚至殘疾人的定制椅。
?柏拉圖困境?:
如果所有椅子都模仿同一個完美“椅子理型”,為什么它們的形態、功能差異巨大?
要么“理型”必須包含所有椅子的可能性(但這樣就自相矛盾:完美不可能同時是A和非A)。
要么存在無數個細分理型(比如高椅理型、矮椅理型等),但這會導致理型數量爆炸,失去解釋力。
?結論?:單一理型無法兼容現實事物的多樣性。
三、理型對現實毫無作用(無因果效力)?
?柏拉圖說:
“木匠造椅子時,心中想著椅子理型。”
亞里士多德指出:
木匠真正依賴的是?自己的經驗?(比如曾見過的椅子)和?材料特性?(木頭硬度、工具限制)。
椅子理型既不指導木匠如何動手,也不能解釋為什么有的椅子造得好、有的造得差。
?這里的關鍵反駁是?:
如果理型真的存在,它應該像物理定律一樣直接影響現實,
但事實上它只是一個看得見,用不上的“幽靈說明書”。
?四、違反范疇邏輯(理型混淆本體與屬性)?
?柏拉圖錯誤?:
把事物的屬性?(如白色、圓形)也當作獨立存在的理型(比如白之理型、圓之理型)。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打擊?:
屬性(偶然性質)不能獨立于實體存在(就像白,只能存在于白墻、白云、白紙中)。
如果白的理型獨立存在,它到底是什么顏色?
它必須同時是所有白色的總和(但總和本身不可分割)。
?再比如:大的理型如果獨立存在,它應該比所有大的事物更大,但這會導致邏輯悖論(無限大)。
?五、從現實中反向拆解:生成機制矛盾?
?問題?:
一棵樹生長是因為模仿了“樹的理型”,但樹的生長過程完全依賴土壤、水分、陽光?等物質條件。
?亞里士多德認為?:
事物的存在和變化應由其內在本質(形式因)?和?質料(材料因)?共同決定,而非依賴外部的虛無理型。
?就像做蛋糕,菜譜(形式因)和面粉、雞蛋(質料因)是真實存在的,
但不需要一個“完美蛋糕幽靈”在天上飄著。
?六、亞里士多德的替代方案?
他認為通型(形式)必須存在于具體實體中?,
就像雕像的形狀不能離開大理石存在,
生命的DNA信息不能離開細胞存在。
?脫離具體事物的抽象理型,就如同沒有演員的劇本,
它或許有意義,但無法成為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這也是為什么亞里士多德轉向研究實體和四因說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