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勞動課程設置 “傳統工藝制作”“新技術體驗與應用” 等任務群,致力于培育學生勞動素養與創新意識。5月22日,海淀區航天圖強小學五年級學生開啟特色實踐:在傳統技藝中感受匠人精神,于新技術探索里感受新時代職業的迭代。課程以沉浸式體驗、深度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內化知識、提升職業能力!
在非遺皮影工坊中,非遺傳承人親自示范皮影制作,從選材到上色,再到拼接,同學們分組后循序漸進進入到實踐環節,為皮影“上妝”,拼接操縱桿,使其靈動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不僅感受到皮影戲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還在指尖的靈動中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更在協作互動中培養了團隊精神。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同學們仿佛觸摸到了千年非遺技藝的溫度與生命力。
扎染工坊中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開啟了色彩斑斕的扎染藝術之旅,在仔細聆聽老師講解扎染的歷史與技巧后,同學們都滿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好奇,每人手執一塊潔白的手帕,按照老師的示范,小心翼翼地折疊、扭轉、打結,然后把扎好的手帕浸入染缸中,接下來染料會在手帕上開出什么樣子的“花”就要看時間的魔法了。這些指尖的創造不僅傳承工藝,更是同學們對于藝術勞動的真誠致敬。
隨后同學們進入“琺瑯課堂”, 當曾經遙不可及的 “燕京八絕”成為課堂中的實踐對象,大家都難掩興奮與好奇。在非遺匠人的講解下,琺瑯制作的歷史、工藝和技巧等奧秘被一一揭開。同學們用鑷子掐絲勾勒圖案,毛筆點釉填充,經過高溫燒制出獨一無二的琺瑯杯墊。每一件作品都凝結著傳統工藝的精妙與同學們的巧思,閃耀著古今交融的獨特光芒 。
古法布藝研習讓熱愛手工創作的同學們興奮不已!課堂上老師介紹傳統布藝的歷史、風格和技法,同學們選擇布料和圖案,學習平針、回針等針法縫制,制作出香囊、布藝玩偶等實用手工制品。這既是一種日常生活勞動的趣味延伸,更是發揮創造力,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的生動實踐。
智能田園體驗使同學們對農業的新發展有了全新直觀的認知。老師們現場拆解自動灌溉系統的原理、組成和應用,同學們手持傳感器檢測土壤濕度,通過平板電腦實時調控灌溉參數。在探究科技農業理念和技術的過程中,培養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領悟科技與農業融合潛力,體會到現代農業中 “智慧大腦” 如何讓農田煥發新生。
當真實的法庭場景被搬上課堂時,每一位同學都對法治與社會公平正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分組扮演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等角色,圍繞模擬案件展開激烈辯論與嚴謹審判。結束后,老師從程序規范、證據邏輯等維度進行專業點評指導。整個過程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法律的威嚴與公正的意義,更鍛煉了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團隊協作能力。
烘焙創意工坊讓同學們充分發揮創意,設計獨特糕點。在學習新勞動技能的同時,了解食品科學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感受美食制作樂趣。讓點心通過同學們的創意與學習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與魅力!
花藝 + 3D 打印機體驗讓不少同學們為之驚嘆與著迷。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變身 “花藝師”,從花材選擇、修剪與搭配入門,學習插花藝術的色彩搭配與空間構圖原理,在體驗花藝師日常的同時,感受勞動創造美的樂趣。在 3D 打印機體驗的過程中,同學們則通過設計軟件繪制立體模型,導入打印機完成逐層堆疊成型,真實感受科技改變傳統手工的顛覆性力量,提升創新設計和科技應用能力,激發科技與手工融合的探索精神。
勞動的形式在時代的發展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通過動手鏈接知識與實踐、在探究中培養創新思維與能力、在體驗過程中積累經驗與智慧,始終亙古不變!今天的課程讓同學們再一次對 “勞動創造價值”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當傳統技藝與前沿科技在課堂上交相輝映,同學們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正以多元姿態培育著兼具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新時代接班人!
五(7)班萬子辰
人間萬事出艱辛,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通過這次勞動實踐活動,首先要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的機會,其次要感謝老師父母們的支持。在包湯圓、插秧苗、翻地、捏泥塑,和烹飪糕點,這些活動中體會到,生活中每個地方,都有人為我們而付出,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才能不辜負這些人的辛苦付出!
五(8)班劉璦慈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縫枕頭、烤蛋糕,真是難忘的體驗!穿針時線頭總是分叉,但慢慢找到了訣竅。塞棉花時,軟乎乎的觸感讓人忍不住想捏一捏。雖然我的枕頭邊有點歪,但靠上去特別舒服!烤蛋糕更有趣了。打蛋時濺到臉上的蛋液,攪拌時飄來的香甜氣味,都讓我們笑個不停。打開烤箱的瞬間,金黃的蛋糕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雖然形狀不太完美,但嘗起來特別美味。這次勞動讓我明白,親手制作的東西最為珍貴。原來針線和面粉也能變魔法,同學們把耐心和快樂都縫進了作品里!
家長感想
五(7)班萬子辰家長
很榮幸作為一名普通家長,和大家分享我對孩子勞動實踐的感受。
勞動實踐從擔憂到驚喜轉變。看到孩子們第一次插秧苗、3D打印、烹飪糕點等,感覺特別欣慰。勞動沒有成為負擔,反而成了孩子成長的加速器,變得自信,更懂感恩,也理解了付出才有收獲。感謝學校及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和栽培。
五(8)班劉璦慈家長
勞動周里,孩子體驗了插秧時泥水沒過手心的冰涼,感受了油鍋邊炸薯條時熱浪的炙烤。這些真實的觸感正在重塑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當城市孩子習慣了虛擬世界的平滑觸屏,粗糙的秧苗、滑溜的泥鰍反而成了最生動的教材。在縫制彎彎曲曲的針腳里,在烤焦的蛋糕邊緣,我看到了比滿分試卷更珍貴的成長。勞動教會孩子的不是完美,而是在不完美中繼續前行的勇氣。那些沾著泥點的校服,何嘗不是最美麗的勛章?這個時代,我們太容易把成長簡化為分數和獎狀。而勞動周提醒我們,真正的教育應該讓孩子的手觸摸生活,讓他們的心靈在真實中扎根。感謝學校把課堂搬到陽光下,搬到廚房里......,讓孩子們在汗水中拆開“成長盲盒”,獲得無比珍貴的生命養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