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長衡會議戰打響后,或者說自從把衡陽定為與日軍決戰地點之后,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就在制定桂林防御計劃。
可他說了不算。
自從把第四戰區一分為二為第四、第七兩個戰區后,張發奎就處于尷尬之中。
身為粵軍將領,他雖然與桂系的關系尚可,但第四戰區的地盤是廣西,他能指揮的也僅有桂系老將夏威的16集團軍。
一個廣東人在廣西的地盤上指揮桂軍作戰,底氣始終不那么足,不靈光那是肯定的。
至于他和薛岳共同擁有的基本部隊第四軍,在抗戰爆發后,就一直在第九戰區作戰,而且還剛剛遭到了一場慘敗。
這也就是說,張發奎雖然擔任著戰區司令長官,但他能直接指揮的也就是身邊的一支衛隊,和光桿兒司令沒有啥區別。
在蔣系部隊中,一方軍事主官手中若沒能握著一支基本部隊,那就是個擺設。
更重要的是,身為副參謀總長的白崇禧還擔任著桂林行營主任,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在手中。
對此,張發奎也認了。
好在豫湘桂會戰之前,廣西除在1939年打了一場桂南會戰外,再也沒有發生戰事,他也就得過且過了。
而到了1944年,情況大為不一樣,剛結束長衡會戰的日軍集中了近20萬部隊兵分三路向廣西撲來。
從日軍的進兵路線可以看出,仗肯定要在廣西打的。
雖然沒有實權,但張發奎仍然盡職盡責。
他認為,在日軍占領衡陽,薛岳率殘部退到湘東南之后,第四戰區已經失去了依靠。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與日軍打一場硬碰硬的仗是不行的,只能采取守勢,以期消耗日軍。
在這個基礎上,張發奎提出以確保桂林、柳州為目的的計劃,把兵力集中在桂林和柳州,采取長期防御,以等待后續援兵的到達。
但單純的防守是守不住的,為了給桂林、柳州的防御準備充裕的時間,他在計劃中提出,應派出相當兵力,在全州與龍虎關一線阻敵,盡量遲滯日軍的行動。
該計劃獲得蔣氏批準。
可這個計劃卻被白崇禧給否決了。
白崇禧認為,雖然在張發奎的計劃中有比較主動的部分,即派出部隊遲滯日軍推進的速度,但從本質上來講,仍然是一副坐等敵人來攻的態勢。
這種打法不可取。
白崇禧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應該采用攻勢手段,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對日軍實施各個擊破,從而達到確保桂林、柳州的目的。
他的理由是,由于日軍沿著湘桂鐵路和湘桂公路而來,這兩條線路之間有近50公里的間隙,這就給了桂軍充分的穿插、迂回、合圍的空間。
具體做法是,在黃沙河、全州一線的93軍在遲滯日軍之后,立即撤回柳州,擔負防守任務。
桂軍的第31和46軍調出,在桂林城外實施決戰防御,也就是要與敵依城決戰。
怎么說呢?
如果說張發奎的計劃不是上策,那么白崇禧的計劃肯定是下策。
張發奎 圖片來自網絡
白崇禧的計劃是效仿了第3次長沙會戰薛岳大勝日軍的戰術。他是想以桂林為防守要點,讓日軍屯兵于堅城之下,31和46軍從兩翼實施運動戰,不斷對敵發起側擊、截擊,待到日軍彈盡糧絕之后再予以反擊。
可第3次長沙會戰之所以取勝,是有兩個前提條件的。
一是防守戰略要點的部隊要堅強有力。
而按計劃在全州、黃沙河一線遲滯日軍后返回桂林的第93軍有這個能力嗎?
二是兵力要充足。
在第3次長沙會戰后期,第九戰區共有五六個軍的兵力對敵進行側擊、截擊,而以第31軍和剛從衡陽外線撤回來的第46軍能完成這個任務嗎?
很顯然,根本不能。
那么,白崇禧為何會如此的不知彼不知己呢?
原因只有一點,他太想證明自己的指揮能力了。
抗戰爆發后,各次大戰的作戰計劃都是經過了他手批準的,可在一線指揮作戰也僅有寥寥幾次。
一次是在武漢會戰期間,李宗仁因病由他代理指揮。二是在桂南會戰期間,由他指揮作戰,而這兩次會戰都未能取勝。
尤其是在武漢會戰期間的黃梅之戰中,桂軍完全有可能全殲或擊潰第6師團。
因為第6師團的后勤補給線早已經被李品仙部和廖磊部切割得體無完膚,并且用于保護兵站和補給線的部隊已經達到了一個旅團之多。
逼得岡村寧次能改變策略,由陸上補給改為水上補給,分布在近200公里戰線上的用于保護兵站和補給線的部隊紛紛向黃梅收縮。
在這種時候,白崇禧若能命令李品仙和廖磊部全力出擊進攻黃梅,與日軍纏斗,已經彈盡糧絕的第6師團即便不能被全殲,也會損失慘重。
而白崇禧采取的策略很保守,僅派李品仙部對日軍進行襲擾,廖磊部仍然死守大別山口。
這個做法只能說白崇禧是謹慎有余,魄力不足。
如果換成了薛岳,第6師團定會在劫難逃。
兩次指揮大集團作戰都未能取勝,讓白崇禧心生遺憾,他更加迫切地想通過在一線指揮上能夠獲得一場大勝,從而證明自己這個“小諸葛”不是浪得虛名。
這恐怕也是白崇禧為何不顧雙方實際情況而做出這番部署的原因吧。
對此,張發奎又能說什么呢?
他所能做的也只是提醒白崇禧,這份更改后的計劃是需要蔣氏批準的。
那么,白崇禧真會如此魯莽嗎?
這倒也未必,因為他自有他的盤算。
他的盤算有二。
一是動員廣西50萬民眾,從中挑出五萬基干力量編成兩個師又兩個縱隊,并要求蔣氏立即撥發裝備。
若蔣氏同意,那么桂軍就可以立刻增加兩個軍的番號。
后來證明,蔣氏確撥了一部分裝備,但白崇禧并未用于組建部隊,而是藏到了山洞里,后來這批裝備全部資敵。
二是,蔣氏曾許諾把剛脫離九戰區的楊漢域第20軍、丁治磐第26軍、羅奇第37軍、剛犧牲了軍長的第79軍調入第四戰區。
同時,又把第七戰區黃濤第62軍和張弛第64軍也調到第四戰區。
一下子增加了6個軍,難道還打不贏這一仗嗎?
可白崇禧卻忘了,這6個軍只有第64軍建制整齊,并配有一個105榴彈炮營,其他部隊都剛剛經歷了長衡會戰,個個損失過半,且未能得到及時補充。
以這樣的戰斗力,真的能與20萬日軍抗衡嗎?
當然不能。
圖片來自網絡
白崇禧也知道這一點,因為他之所以敢于提出這個計劃,還有他的第3個盤算,那就是抽調正在趕往貴州的孫元良第29軍、羅廣文第87軍、劉安琪第57軍也加入第四戰區。
可這個要求被蔣氏拒絕。
白崇禧退而求其次,又請求把正從河南趕往貴州的石覺13軍、從關中趕來的劉希程第98軍、陳金城第9軍調到第四戰區。
可仍被蔣氏拒絕。
因為蔣氏抽調這么多的兵力進入貴州,是為了防范日軍由此向西通過貴州進攻重慶。
若把兵都調走了,一旦桂柳會戰失利,那重慶以東將無一兵一卒。
可若一個兵也不給,那也不是蔣氏的風格。
畢竟,“小諸葛”張一回嘴也不容易。
后來,蔣氏只同意把陳素農的第97軍調到廣西作戰。
但有條件。
進入廣西作戰不假,但任務不是參加桂柳會戰,而是阻止日軍進入貴州。
這下子,白崇禧老實了。
沒有充足兵力,就意味著他的計劃根本就是空談。
回到桂林后,白崇禧開始重新部署作戰計劃。
這一次的計劃就比較務實了,那就是以桂林為廣西北部的戰略支撐點,利用桂林、柳州之間的鐵路以及柳江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張弛的第64軍、第31軍135師先發制人,主動出擊,擊破由西江而進威脅桂林、柳州側背的日軍第22師團和104師團。
因為此時日軍第22旅團和第23旅團一部共約8000余人已經孤軍冒進占領了桂平。
以第64軍和135師三萬余人的兵力,是完全有可能吃掉這一股冒進之敵的。
具體部署是,第64軍從正面攻擊桂平,135師在貴縣渡過邕江,與第64軍夾江而進,在側翼攻擊桂平。
同時,又命令羅奇第37軍之95師對丹竹發起攻擊,以策應第64軍。
在桂柳會戰的起初階段,白崇禧想要在桂林依城決戰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但主動進攻桂平這一手很能顯示出白崇禧的“小諸葛”的戰略水平。
日軍兵分三路而來,若能將這一路冒進之敵打掉,不僅可以震懾其他兩路日軍,第64軍還可以抽出手來,隨時對其他兩路日軍側翼發起攻擊。
因為在當時第四戰區下轄的部隊中,只有第64軍兵員整齊,裝備完整,還擁有一個105榴彈炮營。只要不出意外,是完全有可能實現上述戰略目標的。
事后證明,在整個桂柳會戰中,此次桂平之戰是僅有的一個亮點。
可這個亮點卻因為135師的原因而泡湯了。
桂平之戰打響后,第64軍軍長張弛發現,原本應與第64軍夾江而進的135師竟然出現在了64軍背后。
如此一來,進攻陣型大變,由過去的分路突擊變成了重疊配置。
這也就意味著日軍可以縮小其防御正面,集中兵力和火力來與第64軍作戰,這無疑加大了第64軍攻克桂平的難度。
那么,135師為何要違抗白崇禧的命令呢?
有一種說法是,135師之所以這么做,是奉了白崇禧的命令。其原因是,躲在第64軍的背后,可以減少損失。
當然,這個理由是不能擺到臺面兒上說的,能擺到臺面上講的理由是,這種配置可以增加64軍進攻桂平的強度和銳度。
那么,135師突然改變計劃真是奉了白崇禧的命令嗎?
這件事兒真不好說,白崇禧在戰后也沒有解釋。
如果真是白崇禧臨戰改變作戰計劃,那無疑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臉。
難道粵軍第64軍能在一線舍生忘死的與日軍戰斗,桂軍就做不到這一點嗎?這似乎不符合桂軍一貫的傳統。
因為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那時候的桂軍可是前赴后繼,不計傷亡的與日軍血戰,一天之內就折損了兩萬余人。
在淞滬地區,桂軍都能如此血戰,為何在廣西老家作戰,表現卻如此不堪呢?
事情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也不得而知。
圖片來自網絡
135師這次突然改變作戰計劃帶來的后果是,原定于用5天攻克的桂平,一直打了9天也未能拿下。
這是因為日軍把本來用于防守邕江右岸的部隊全部抽到左岸來防御第64軍。
再加上日軍其他兩路部隊已經逼近桂林,64軍也只能撤退。
一直到了日軍投降后,指揮此次作戰的日軍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曾說,桂平之戰日軍損失達到了一半以上,已經處于彈盡糧絕的窘境。
為了掩飾自己仍然弾藥充足的假象,日軍采用火燒竹子的方法來欺騙第64軍。
若非135師改變作戰計劃,第64軍很有可能會全殲這8000日軍。即便不能全殲,也定會重創或擊潰這股日軍。
若能全殲或擊潰這股日軍,那第64軍就可以騰出手來,在桂林外線策應守城部隊。
日軍的攻城部隊,也勢必會分出一部分兵力來防范第64軍,這就會讓日軍無法集中全部力量攻城,桂林的防御自然會堅持相當長的時間。
如果能形成以上戰略態勢,那么,桂柳會戰的結局,很有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模樣。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