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帆書 · 許清歡
來源:帆書(ID: readingclub_btfx)
作家熊太行曾說,每個職場上的王者,身體里面都應該有三個靈魂:
一個文臣,謹小慎微,考慮風險;
一個武將,積極努力,謀求勝利;
一個商人,精打細算,心中有數。
從這三個方面看,曾國藩算得上“一代宗師”。
在《精進,解讀曾國藩成事密碼》一書中,作者胡森林用曾國藩的30篇奏折,為我們生動再現了:
他是如何從一個職場菜鳥,修煉到左右逢源,積極進取,進退有度的境界。
相信每個正在為工作煩惱的人,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自己的解藥。
1
意見要見效,分寸很重要
臣竊觀皇上生安之美德,約有三端。而三者之近似,亦各有其流弊,不可不預防其漸,請為我皇上陳之。
誰能想到,年過40的曾國藩,還是一只職場菜鳥。
雖然青年入仕,但真正的職場暴擊,還要從1851年的這份奏折說起。
那年,41歲的曾國藩向剛繼位的咸豐皇帝遞交了一份措辭犀利的奏折。
批評他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務虛多于務實,嘴上說著虛心納諫,行動卻未見半分。
咸豐皇帝看后血壓飆升,“怒擲其折于地”。
雖然沒砍曾國藩的腦袋,但成見已深。
后來曾國藩在基層辦團練,有成績的時候,咸豐皇帝尚能“你好我好”。
一旦受挫,那是絲毫不留情面,太平天國稍一消停,就順勢把他攆回了家。
曾國藩憋屈啊,自己一心為君,怎么就落個“萬人嫌”的下場?
這里作者總結道:“聞過則喜”為難人,把握好分寸是正道。
知乎上有個瀏覽量超百萬的話題:領導如何看待不卑不亢的下屬?
有一個高贊回答,大意是:不卑不亢沒有錯,但要“事事有回應”。
自己在做下屬時,不僅工作上能為領導分擔,生活中領導有需要幫忙的時候,她也能妥善處理。
后來她做領導時,也會選擇這樣的下屬。
雖然不需要下屬提拱“彩虹屁”一類的情緒價值,但領導畢竟代表公司雇傭了你的時間和能力,“做好服務”,這個分寸還是要有。
再次出山的曾國藩, 徹底轉變了與領導的相處方式,也給我們帶來了三點啟示:
第一, 不做“犬系員工”,不在討好領導個人上投入太多精力。
對的趕緊執行,錯的打個太極,先順著說,再按自己的思路分析,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主張。
第二,不做“信息黑洞”,也不制造“信息冗余”。
工作問題勤匯報,把領導關心的問題講清楚,并提出解決方案,其他廢話少講,保持良好溝通。
第三,不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在涉及到組織安全、利益榮辱的重大時刻,能全力以赴幫領導渡過難關。
互相信任是向上管理的最高境界,但信任,永遠建立在分寸之上。
2
合作要有效, 同盟很重要
至楚軍圍攻安慶,已逾兩年,其謀始于胡林翼一人畫圖決策,商之官文與臣,并遍告各統領。前后布置規模,謀剿援賊,皆胡林翼所定。
咸豐十一年,曾國荃的吉字營一舉拿下安慶。
在這個重要的節點,他遞交了一份工作總結——《克復安慶省城片》。
報告中提到了湘軍團隊的和衷共濟,重點提了盟友胡林翼的貢獻。
此時的曾國藩,已是人際關系的高手。特別是對于盟友,他主動讓利,盡顯誠意。
職場中除了上下級關系,還有三種重要的關系:
同盟關系、對手關系、中立關系。
同盟關系:目標相同,能力互補,講究的是利益公平、承諾兌現。
對手關系:目標競爭,實力相近,可能有沖突,但不要發展為敵人。 畢竟競爭過后,還有可能合作。
中立關系:沒有直接的競爭與沖突,但人數眾多。這類關系 可以 刷存 在感,但不要刻意討好,不要 在他們身上耗費太多 精力。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兩種聲音。
一種是唯實力論,“我在職場上一直都是拼實力的。”
前期的曾國藩就是這樣,不注意維護同僚之間的關系,結果處處有人使絆子,搞得他焦頭爛額。
還有一種唯關系論,“關系是第一生產力,靠關系才能贏”。
從網絡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新入職的女孩,外形和專業知識都比較出眾。可工作一段時間后,部門對她的評價并不高。
領導公開讓她“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同事則暗諷她是“心機girl”。
原來女孩一入職,就打聽領導和骨干同事的喜好,幫同事帶早餐,幫領導端茶倒水, 到處刷存在感。
前面說到,對于中立關系的同事,正確的態度是:多釋放善意,幫一些小忙,但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
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這種關系里,不僅費力不討好,還會讓人質疑自己的專業能力,得不償失。
個人能力要勤加修煉,職場關系也要正確處理。
兩手都要硬,才是真高手。
3
做事要成效, 定位很重要
大局所系,必應統籌,臣本未敢稍涉推諉,不必有節制浙省之名,而后盡心于浙事也。
與咸豐七年,曾國藩那篇牢騷滿腹,要權不成反被打臉的奏折相比。
這篇咸豐十一年的《懇辭節制浙省各官及軍務等情折》,主旨與措辭就大為不同了。
作者概括為:“前者要權,后者拒權;前者慕虛名,后者求實效;前者言辭尖銳,后者語言質樸。”
此時正是咸豐皇帝新喪,兩宮太后開始掌權。
曾國藩在報告中誠懇地表示:
領導的信任讓他感動,但用兵的關鍵重在人事關系和諧而不在崇尚權勢。
所以職位就不要了,但他一定會與同僚下屬同心協力,共濟艱難。
這一舉動,讓新領導對他的印象分蹭蹭地往上漲。
即使沒有接受朝廷的擴權,曾國藩還是贏得了支持。
他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干,如何干,是最有成效的。
曾經看到過一個提問:
40歲,職場遭遇天花板,想換方向又顧慮上有老下有小,怎么辦?
有個回答是:很多中年人在職場會有被卡住的感覺,是因為只朝一個方向看。
在職業生涯的中期,我們有四個方向可以看:
向上看,企業里更高的職位或級別。
左右看,其他職業或行業。
向內看,更專業的水平。
向外看,跨領域,職業外獲得平衡,愛好變成事業。
一提起職業發展就只會“向上看”,肯定會有被卡住的感覺。
如果能朝其他三個方向看看,實現精準遷移,路能越走越寬。
與做那些看上去風光,實則不擅長的事;不如放平心態,把自己擅長的事做到極致。
機會的本質是被需要,能找準自己的生態位,適應身邊的小環境,就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
4
作者說曾國藩的職場沉浮,可以概括為四個字, “在事上磨”。
磨人情練達、磨知識積累、磨處事能力、磨心性斗志。
現在,“00后整頓職場”的說法很流行。
但正如網友所言,看起來整頓職場的人,應該還不屬于真正的職場。
當生活的壓力與責任重重來襲,我們無法瀟灑轉身時,曾國藩的“磨”字,就有了意義。
職場關系難處理,或是遇到瓶頸期,都可以學學他。
對中立者釋放善意,對同盟者給予誠意,不會用“向上看”限制自己,而是30年持續精進。
當自身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前方的豁然開朗,不過是水到渠成。
Photo by Alex Knight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