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這是一只鱷魚!”
5月23日,安徽合肥一位男子在夜間釣魚時,魚窩里突然鬧出動靜,男子打開手電筒一照——一條灰褐色的“大蜥蜴”正慢悠悠來他的魚竿附近游動。見此情景男子不但沒跑,反而掏出手機淡定拍起了視頻。
這一幕傳到網上,評論區滿屏都是:“怕啥,這鱷魚戰斗力還不如大鵝;它連三塊雪餅都咬不爛!”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啥情況。
1.揚子鱷夜間來“鬧窩”
近期,安徽合肥釣友在一處河道夜釣,感覺窩子附近有動靜,開燈一看,好家伙!一條體長接近1米的鱷魚出現在眼前,它大概率是聞到了魚餌的腥味,才游過來想要吃一口東西。
從它那“憨憨”的外表和突起的眼袋可以看出,這是一只揚子鱷。釣魚男子隨后拿起手機,淡定地拍下了全過程。
這只鱷魚在窩子前面游了一陣后,慢慢離開了釣位。整個過程釣魚男子并沒有害怕,反而目送鱷魚離開。
這可能是釣魚佬們的高光時刻了,普通人如果見到水里有這樣一個大家伙,估計早就撒腿跑開了。但見多識廣的垂釣者,好像識破了這只鱷魚的目的——它只是來混口吃的,并沒惡意。
所以,自始至終,釣魚男子都表現得“穩如老狗”,非常淡定。
2. 揚子鱷=戰五渣,網傳它打不過一只鵝?
夜釣遇到鱷魚,還能穩坐釣魚臺,不得不讓人佩服釣魚男子的心態。
但與此同時,網絡評論區給揚子鱷的評價卻是——戰斗力還不如一只大鵝,三塊雪餅都得啃半天……
甚至,有網友稱它為“戰五渣”,意思是“戰斗力弱到爆表”。
“揚子鱷打不過一只鵝”的網絡梗其實由來已久。早年間動物園有人投喂它吃雪餅,結果它叼著半天啃不動。后來又有視頻顯示,某農場的揚子鱷被大鵝攆得滿地跑,徹底坐實“戰五渣”的名號。
再配上它那圓溜溜的小眼睛、總帶著三分委屈七分呆萌的表情,直接被網友封為“鱷魚界恥辱”。
難怪,連垂釣者見了它也不害怕。
3. 別被網絡梗給誤導了!它的咬合力高達800公斤
雖然揚子鱷外表呆萌,看起來有點小可愛,但是!有一件事咱必須得說清楚:揚子鱷再呆萌,它也是鱷魚啊!
先說咬合力。成年揚子鱷的咬合力最高能達到800公斤左右,雖然比不上灣鱷1900公斤的級別,但咬穿個塑料桶、碎個烏龜殼跟玩似的。
如果要對比一下,我們再來看看:人類平均咬合力才40公斤,老虎也才500公斤左右!
視頻里那條鱷魚看似沒有啥攻擊力,純粹是因為它壓根不餓——揚子鱷捕食靠偷襲,真要餓極了,你當它那滿口錐形牙是擺設?
另外,揚子鱷雖然性格溫順,但也有較強的領地意識,繁殖期護崽的時候脾氣可能會變得暴躁。
至于“打不過鵝”的梗,純粹因為揚子鱷懶得追——它是伏擊型獵手,真要較真,一招“死亡翻滾”估計就能讓鵝脖子斷成兩截。
所以,大家不要被這些“網絡梗”給誤導了,大家網絡小視頻中看到的揚子鱷,大都是人工馴養的物種,看起來比較溫順。如果在野外遇到揚子鱷,千萬不要用手去摸它,或者主動給它投喂食物,萬一被咬到手指,可不是鬧著玩的。
畢竟,它可是個冷血動物啊。
4. 我國特有的“瀕危”物種
揚子鱷,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成年揚子鱷體長1.5-2米,體重約36公斤,它們是和恐龍同時代的物種,名副其實的“活化石”,曾經廣泛分布在我國的長江流域。
隨著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揚子鱷的分布區逐漸收縮至長江下游流域,野外種群曾一度瀕危,幾乎全分布于安徽省南部5個縣區構成的揚子鱷國家級保護區中。
近年來,為了保護揚子鱷,相關部門開展了大規模的野外放歸活動。比如,從2003年到2020年,保護區共放歸了508條人工繁育的揚子鱷到野外。這些揚子鱷在野外適應得還不錯,有的甚至已經繁殖出了后代。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已經連續4年保持增長,目前約1620條,分布點位增加至358個,分布范圍進一步擴大。
此次這名安徽男子在野外釣魚時遇到的揚子鱷,很可能就是馴化后放生的那一批。大家如果在野外見到它們,記住保持一定距離,不要隨意投喂,以免破壞它的生存技能,從而讓其失去野外存活的能力。
本文信息來源:安徽網友@碰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