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8llo42779
肌營養不良,一個看似遙遠的疾病,卻讓無數家庭陷入陰霾。它不像漸凍癥那樣被大眾熟知,卻以進行性肌無力和肌肉萎縮為主要特征,最明顯的就是步履蹣跚和蹲起困難。
這種肌無力常在活動后加重,嚴重時連吞咽呼吸都受影響,逐漸剝奪患者的行動能力。
西醫目前缺乏特效藥物,激素治療可能引發骨質疏松等副作用。今天,想分享一個通過中醫辨證施治,堅持康復訓練,最終改善肌無力癥狀的案例,希望能給正在與肌營養不良抗爭的家庭帶來曙光。
男性患者,12歲,確診肌營養不良5年,起初只是跑步易摔倒,家人以為是缺鈣。最近兩年雙腿無力加劇,爬樓梯需拽扶欄桿,蹲下后無法自行站起,脊柱出現輕微側彎。
嘗試過激素沖擊治療,雖然肌酸激酶指標下降,但出現了向心性肥胖和生長抑制,家長擔憂長期用藥風險。
初診時患兒面色萎黃,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家長反映孩子挑食嚴重,大便常不成形,夜間盜汗,肌肉觸之松軟如棉。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導致肌肉萎廢不用。加之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失調,形成惡性循環。
李大夫診斷為"痿證",辨證屬脾腎兩虛,氣血虧虛。
針對患兒體質,開出中藥處方
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當歸、川芎,懷牛膝、杜仲,陳皮、炙甘草等。
方中
?黃芪、黨參大補元氣,白術、茯苓健脾祛濕,重建后天之本;
?熟地黃、山茱萸填補腎精,枸杞子滋補肝陰,固先天之基;
?當歸、川芎活血通絡,改善肌肉微循環;
?懷牛膝、杜仲強筋壯骨,陳皮理氣防滋膩,甘草調和諸藥。
結果怎么樣?
治療兩個療程后,患兒雙腿力量增強,能獨立完成五次蹲起。繼續調理一段時間后,脊柱側彎改善,肌容積增加,復查肌酸激酶穩定在正常范圍。
李俊才醫生提醒:肌營養不良需早發現早干預,中醫通過調理脾腎功能,配合科學康復,能有效延緩疾病進程。
(溫馨提示:本文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服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