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enpeace / BRIDGET FERGUSON
配樂 / Soundtrack-Overture
制作 / 張鐸瀚
大海的消失日
某一天,突然,世上的海消失而去。
然后,人們誰也不再說海的事情。
究竟,海是怎樣的東西呢?
為了回憶翻開書,無論哪本書
都失去了海這個字。
當(dāng)然,從盧浮宮美術(shù)館的展示物中
從大英圖書館的海洋攝影集中
關(guān)于海的圖像和記述
都消失而去。
無論與誰交談
沒有一個人擁有涉及海的回憶
“那么多的水,環(huán)繞著地球一滴不漏,
哪會有這樣的存在”
只會引發(fā)人們的笑聲。
我,只在一個人的時候,夢見大海
將其獨占,留戀于唇齒
依賴著這夢幻易碎的現(xiàn)實
時而不禁大聲地呼喊。
海鷗!
作者 / [日本]寺山修司
翻譯 / 彭永堅
選自 / 《寺山修司少女詩集》,湖南文藝出版社
如果大海真有消失的一天,地球怎么辦?讀完這首詩,我忍不住產(chǎn)生一種近似絕望的好奇心。就算是在好萊塢的各種災(zāi)難電影中,也沒有大海消失這樣一種殘酷的設(shè)定。
假設(shè)縱然殘酷,帶給人的感受卻并沒有那么直接。人們只能從理性上去理解這難以想象的巨大災(zāi)難,而無法直觀感受大海消失所帶來的影響。畢竟,大海還在那里,仍然占據(jù)著地球總面積的71%,而生活在陸地之上,對大海無感的人類更是不計其數(shù)。
我們常常忘記大海的存在,但大海卻為我們提供著無盡的滋養(yǎng),從物質(zhì)到精神。大海不僅僅為人類生命的延續(xù)提供必要的食物、能源乃至保證各類生命延續(xù)的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大海也為人類提供著無限的精神支撐。寺山修司在他的另一首關(guān)于大海的詩中就說:
“感到悲傷的時候,/去看大海。/你要是患病,/去看大海。/在心中貧困的早上,/去看大海……”(《感到悲傷的時候》)
你看,大海,不僅可以填充我們的身體的饑餓,更可以治愈我們心中的貧困。
不斷從大海中汲取生命營養(yǎng)的詩人,從古至今,不可勝數(shù)。惠特曼作為一個源頭性的大詩人,在其《草葉集》全部430首詩作中,就曾用多達(dá)160余首的篇幅歌頌著海洋。大海的循環(huán)往復(fù),生生不息,充盈著他的心胸。大海在惠特曼那里,始終代表著一種博大的生命力,一個不停擺動著的生命的搖籃。他把大海看成宇宙萬物一切的連接:
“一種廣闊的形似聯(lián)結(jié)著一切....../一切時間的距離,一切無生命的形態(tài)...... ”(《黑夜,獨自在海灘上》趙蘿蕤譯)
海對人類具有如此根本性的意義,而人類對海洋的所作所為,卻往往是肆意性的攫取與破壞。
過去幾十年,隨著人類活動不斷加劇,過度捕撈、氣候變化、海洋酸化、塑料垃圾、污染等人類活動正在給全球海洋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大海廣袤無垠,但人類的影響已越過沙岸與潮汐,延伸至距陸地200海里外的公海,甚至潛入水下幾千米的深海之底。這些地方本是時間也不敢輕擾的神秘之地,如今卻留下了明顯——甚至不可逆轉(zhuǎn)的沉默傷痕。持續(xù)的工業(yè)化進(jìn)程引發(fā)的全球變暖下,最先被傷害的也是海洋。
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海洋變暖的速度是20年前的兩倍。而自工業(yè)革命以來,全球海洋表面pH值平均下降了0.1左右,相當(dāng)于酸度增加了將近30%。海洋酸化加大了珊瑚、牡蠣等生物形成碳酸鈣殼和骨骼的難度,并降低了球石藻、螃蟹和海膽等一些物種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而人類過度的捕撈甚至是破壞性的捕撈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傷害,有些推土機式的底拖網(wǎng)和耙刺網(wǎng),對生境甚至是毀滅性的。
寺山修司說,海是人類巨大的丟失物。正是因為它太過巨大,大到?jīng)]有遺物中心可以收留。正是因為太過巨大,海洋變得無家可歸,于是又變成更多其他人類遺棄物的收納箱。研究發(fā)現(xiàn),每年有多達(dá)127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全球約52%的海龜誤食過塑料,90%的海鳥體內(nèi)含有塑料,科學(xué)家還在48種鯨豚的體內(nèi)發(fā)現(xiàn)塑料垃圾碎片。我們在各種短視頻中,也曾看到過受困于人類遺棄的繩索捆扎的海豹、海龜,它們的痛苦讓善良的人無不感到心痛和羞愧……
人們遺忘了海洋,甚至忘記,海洋才是人類在這個藍(lán)色星球的真正母體,一切生命體的誕生都是首先來自于海洋。惠特曼就把海洋看做宇宙這個“生命共同體”的秘密中樞,在他視野下的海底世界,不僅保持著生物多樣性,而且生命的能量可以在不同生命和域界之間不斷轉(zhuǎn)換,體現(xiàn)出他珍惜生物多樣性與生命有機統(tǒng)一的樸素思想:
海底的森林,枝枝葉葉,/海萵苣,碩大的苔蘚,奇異的花和種子,茂密的纏結(jié),空穴和粉紅的草皮,/五彩斑斕,淺灰和碧綠,紫色,白色,金黃,光穿透海水的游戲,/無聲的游泳者在巖石、珊瑚、海綿、海草和激流之間,它們得到滋養(yǎng),/懶洋洋的家伙懸浮著吃食,或慢慢爬近海底,/抹香鯨在海面噴著氣和水花,或用尾鰭玩耍,/眼睛愣愣的鯊魚,海象,海龜,多毛的海豹,還有魟魚,那里有戀愛、廝殺、追逐、部落,大洋深處的景象,如海里眾生那樣呼吸著濃稠呼吸的空氣……(《海里的世界》)
海洋生命的多樣性和有機統(tǒng)一在惠特曼的這首詩里得到了五彩斑斕的表現(xiàn),而這,在他看來,無疑是所有生命——不論海底還是陸上——本來就該有的樣子。“然后從那兒轉(zhuǎn)換到這里的景象,進(jìn)入行走在這個星球上的我們這種生物呼吸的微妙空氣中,再從我們這里轉(zhuǎn)換到行走在別的星球上的生物們那里”。他甚至相信,在別的星球上的生物們,也應(yīng)該是這樣一種多樣化的生活。
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心懷敬意,守護(hù)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我們對大海,不僅僅應(yīng)該有像寺山修司那樣近乎絕望的好奇心,擔(dān)心著海洋的消失,更應(yīng)該保持一種更為積極的好奇心,去思考,為保護(hù)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我們應(yīng)該做些什么?
「讀首詩再睡覺」聯(lián)合國際環(huán)保機構(gòu)「綠色和平」,邀請大家一起參與以“海的回憶”為主題的賽詩會 。我們將在世界海洋日這一天,發(fā)布十首獲獎詩作,獲獎?wù)邔@得由綠色和平提供的海洋主題周邊禮包。
海洋是人類與眾多海洋生物共同的家園,不要等到大海真正消失的時候,我們才去想起,大海和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不要讓我們只能在夢中去呼喚大海,或者一只失去了大海的海鷗。
薦詩 / 流馬 關(guān)注
詩人、小說家,讀睡主理人
著有詩集《日光暴漲》《夜晚懷疑我》
小說集《烏云來客》《幽暗的森林》等
賽 詩 會 · 海 的 回 憶
今年6月8日是第17個“世界海洋日”
為倡導(dǎo)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hù)
「讀首詩再睡覺」聯(lián)合國際環(huán)保機構(gòu)「綠色和平」
邀請大家一起參與以“海的回憶”為主題的賽詩會
本次賽詩會行數(shù)不限
6月2日來稿截止,我們將選出10位優(yōu)勝者
送出由綠色和平提供的海洋主題周邊禮包一份
詩歌作品也將在6月8日同步展示
海洋主題周邊禮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