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霞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
閆彥明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研究員
汪苑暉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5月23日中誠信研究微信公眾號。
本文字數:4303字
閱讀時間:11分鐘
收入端來看,價格低位運行、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下滑,分別下滑0.4%、6.7%,但經濟運行維持韌性,兩本賬收入降幅均收窄,整體看,廣義財政收入降幅較上月收窄1.3個百分點至1.3%,完成全年預算進度24.6%、快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支出端來看,財政支出進一步發力,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分別增長4.6%、17.7%,且增速均較上月加快,廣義財政支出同比增長7.2%、創2022年以來新高,與全年預算目標(9.3%)差距持續縮小。
(1)經濟運行維持韌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同比降幅收窄,當月稅收收入同比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企業所得稅、房地產相關稅種同比下滑但降幅有所收窄;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實現增長,其中個人所得稅增速加快;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下進口稅和關稅同比均下降,但降幅均持續收窄。非稅收入增速放緩、當月增速自2024年年初以來首次低于稅收收入,占比較上月回落至18.7%、但仍為歷史同期最高。
(2)積極財政進一步發力,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持續加快,完成預算進度為近五年最高水平,社保民生支出仍為支出重點且增速保持較高水平,基建支出同比下滑且占比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來債務付息支出增速持續位于主要支出類型首位,且占比進一步上升至4.0%,付息壓力加大。
(3)土地市場有所升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降幅年內首次收窄,但房地產市場實質企穩仍待時日;新增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大規模發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增長且增速大幅加快,在政治局會議“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的要求下,后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
(4)整體而言,本月廣義財政收支均改善,收支完成預算進度處于較快水平;但需注意,當前中美加征關稅迎來90天“暫緩期”,但中美之間的關稅博弈并沒有結束,仍存在繼續談判的空間或出現新變局的可能。后續在用好用足既定財政政策工具、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的同時,可視經濟運行情況,考慮繼續增發特別國債、加大專項債收儲力度、成立房地產收儲專項基金以及增發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降幅大幅收窄、完成預算進度加快,當月稅收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非稅收入增速持續放緩、占比有所回落但仍為同期歷史最高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邊際改善、累計同比仍下降但降幅大幅收窄,完成預算進度加快、已快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0.4%,降幅較一季度收窄0.7個百分點,經濟維持韌性,財政收入也呈現回暖態勢,其中4月當月同比增長1.9%、較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分央地來看,中央收入同比下降3.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9個百分點,其中4月增長1.6%、為今年以來首月實現正增長,是收入回暖的重要貢獻項,地方收入同比增長2.2%、增速與一季度持平。截至4月末,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年初預算進度為36.67%,較去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也快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稅收收入邊際改善,累計降幅繼續收窄、當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除企業所得稅外的其他三大主要稅種同比均增長,關稅博弈等背景下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以及關稅均下降但降幅收窄。1-4月,全國稅收收入累計同比下降2.1%,降幅較上月收窄1.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收窄2.8個百分點,其中4月當月同比增長1.9%、增速首次由負轉正。
(1)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3.1%,為四大主要稅種中唯一出現下滑的稅種,但降幅已連續兩月收窄。一方面,PPI持續處于下降區間,4月PPI同比下降2.7%、降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部分行業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影響工業企業效益改善,企業所得稅同比仍下降;另一方面,在關稅預期下部分企業“搶出口”加之“兩新”政策補貼帶動企業成本降低,企業利潤邊際改善,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去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轉為增長0.8%、扭轉了自去年三季度以來企業累計利潤持續下降的態勢,企業所得稅表現與工業企業利潤數據表現較為一致,累計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3.7個百分點,顯示企業經營邊際回暖。
(2)個人所得稅、國內消費稅和國內增值稅表現良好,累計同比分別增長7.4%、1.8%、1.8%,但除個人所得稅外其余稅種增速均放緩。個人所得稅累計同比增速較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或主要受去年基數較低帶動;在“大力提振消費”的政策導向下,國內消費稅表現與4月社零數據表現相印證,4月社零額同比增長5.1%、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速也有所回落;國內增值稅累計同比增長但增速回落,其中4月當月同比增速下降至0.9%、較上月放緩4個百分點,與4月工業生產放緩相印證。
(3)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下,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比下降6.5%、關稅同比下降12.1%,但降幅均持續收窄。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比下降與內需疲弱加之對美加征關稅導致相關進口減少等導致的進口規模收縮密切相關,1-4月我國進口總值同比下降 5.2%、但降幅較上月收窄,受此帶動,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降幅也較上月收窄2.2個百分點。今年1月起我國對 935 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下調,同時RCEP等自貿協定深化降稅,直接降低部分進口稅負,受此影響關稅同比有所下滑。
(4)房地產相關稅種出現一定改善,房地產五稅[1]累計同比下降4.0%、但降幅較上月收窄2.9個百分點,分項來看,契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均較上月改善;資本市場交易保持活躍,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激增57.8%,為增速最高的稅種,但增速較上月放緩2.8個百分點,與4月A股交易額環比回落相對應。
非稅收入同比高增但增速今年以來持續放緩,占比18.7%、較上月回落但仍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1-4月非稅收入同比增長7.7%、較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增速高出稅收收入9.8個百分點;其中4月當月同比增長1.7%、較上月回落4.2個百分點,增速自2024年年初以來首次低于稅收收入,或與地方國有“三資”盤活空間逐步收窄有關。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也較上月回落至18.7%,但仍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需持續關注財政收入質量及可持續性。
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一步發力、完成預算進度為近五年最快,科技支出加力明顯、付息壓力持續加大
今年以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同比增速持續抬升,本月進一步加快0.4個百分點,支出進度為2020年以來同期最快水平。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月抬升0.4個百分點,其中4月當月同比增長5.8%、增速較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完成全年預算進度31.51%,為2020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支出前置發力明顯。分央地看,中央支出增速仍明顯快于地方,1-4月,中央支出同比增長9%、增速較上月抬升0.1個百分點,地方支出同比增長3.9%、增速較上月抬升0.3個百分點,央地支出均持續加力。
民生領域仍為支出重點但占比回落,基建支出有所縮減,科技支出增速抬升、占比明顯增加,債務付息壓力持續加大。1-4月,民生領域仍是支出重點,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分別增長8.5%、7.4%、3.9%,其中社保就業、衛生健康增速均較上月抬升;但三項支出合計占比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至41.5%。基建相關支出合計同比下降2.3%,其中農林水事務和城鄉社區事務同比分別下降5.9%、2.1%,節能環保支出增速較高但較上月回落。科技支出增速穩步提升,同比增速較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至3.9%。此外,債務付息支出同比增長11.0%,增速較上月放緩但自年初以來持續位居主要支出類型首位,債務付息支出占比較上月進一步抬升0.6個百分點至4.0%、壓力進一步加大。
三、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回暖、降幅年內首次收窄,支出發力明顯、增速繼續大幅抬升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降幅年內首次收窄,完成預算進度為2022年以來最快水平。1-4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累計同比下降6.7%,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4.3個百分點、是年內首次實現收窄,收入有所回暖;分央地來看,中央收入同比增長5.6%但增速放緩,地方收入同比下降8.0%,降幅較上月收窄4.9個百分點、是支撐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邊際改善的重要原因。從土地市場來看,4月全國土地成交價格同比、環比均上升,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降幅也大幅收窄4.5個百分點,土地市場有所升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全年預算進度為20.14%、是自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收入增速與預算正增長(0.7%)的目標仍相距較遠,實現全年預算目標壓力不小。值得注意的是,4月樓市邊際降溫,開發商積極性有所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進一步擴大,樓市尚未實質企穩,土地市場回暖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同時,近期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明確八項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務及資金配套來源,后續政府債券和社會資本對地產的支持力度或將進一步提升,有望對拉動地產投資、緩解房企資金壓力起到正向作用。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繼續大幅增長,完成預算進度快于去年同期但仍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1-4月地方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1.19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4.8%,完成全年限額進度達27.1%、快于去年同期9.1個百分點[2],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2860億元,地方專項債及特別國債大規模發行對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形成較為有力的支撐,在收入端下滑的背景下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計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同比增長17.7%、增速較上月大幅加快6.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專項債發行進度但仍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受此影響,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預算進度(20.93%)快于去年但仍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后續來看,4月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隨著年內特別國債及地方新增專項債加快發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
四、整體而言本月廣義財政[3]收支均繼續改善,積極財政發力明顯、廣義支出增速創2022年以來新高,可視經濟運行情況及時推出增量政策
廣義財政收入邊際改善、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1-4月廣義財政收入規模為93202億元,同比下降1.3%,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1.3個百分點,與全年預算目標(0.2%)的差距逐步縮小;完成全年預算進度33.0%,快于去年同期1個百分點、也高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盡管收入端有所下滑,廣義財政支出仍實現較快增長且增速進一步加快,積極財政發力明顯。1-4月廣義財政支出規模為119717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較上月大幅加快1.6個百分點,為2022年以來最高水平;支出完成全年預算進度28.4%,快于去年同期0.8百分點,也高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與全年預算目標(9.3%)的差距持續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美加征關稅迎來90天“暫緩期”,但中美之間的關稅博弈并沒有結束,仍存在繼續談判的空間或出現新變局的可能[4]。關稅博弈的背后實際是經濟韌性、財政債務等的博弈,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5月以來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先行出臺實施,在金融、地產和外貿等領域提供了精準且有效的政策支持。后續來看,在用好用足既定財政政策工具、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的同時,可視經濟運行情況,考慮繼續增發特別國債、加大專項債收儲力度、成立房地產收儲專項基金、設立穩外貿基金以及增發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及時擴內需、提信心[5]。
[1]指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
[2]詳見中誠信國際2025年5月12日發布的研究報告《第二批置換進度約八成、16省已發行完畢,新增專項債發行使用有望加快——圖說4月地方政府債券》。
[3]廣義財政指一般公共預算與政府性基金預算兩本賬之和。
[4]詳見中誠信國際2025年5月12日發布的研究報告《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如何看?》。
[5]詳見中誠信國際2025年5月7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關稅博弈下財政發力的空間、方向及著力點——中美關稅博弈專題系列(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