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余承東的“胡說八道”,或許正是技術信徒對行業浮躁的警醒。
端午佳節,本該是賽龍舟、吃粽子的溫馨時刻,中國汽車圈卻彌漫著濃烈的火藥味。在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車展的聚光燈下,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臺上拋出"按華為標準,有的車廠一臺車都不能發貨"的驚人之語。
“他們憑借強大的品牌能力和流量能力,一款車就能賣爆,但我們各方面都做得更好,卻連他們的零頭都賣不過。”余承東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跨界”、“流量”、“賣爆”等關鍵詞,以及“賣不過零頭”的扎心數據,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缺席車展的雷軍和他的小米汽車。
隨后,小米盧偉冰用“十倍投入做一輛好車”的數據化表達,將產品力具象化為研發投入;雷軍則化身“莫言語錄搬運工”,用文化人的方式完成二次暴擊;公關總經理王化更祭出明代對聯,以“山間竹筍”暗諷對手“腹中空”。
當兩位頂流企業家在聚光燈下唇槍舌戰,當“技術流”與“流量派”的標簽被反復撕扯,這場爭論早已超越了個人恩怨或企業博弈。真正的智者,懂得在喧囂中聆聽時代的聲音。余承東在演講結尾那句自嘲般收尾的“今天說的話胡說八道,大家不要斷章取義”,這番看似戲謔的表態,或許正是技術信徒對行業浮躁的警醒。
余承東開炮,雷軍回懟“詆毀是仰望”
粵港澳大灣區車展的展臺前,鴻蒙智行“五界”首次同臺亮相,但所有聚光燈都被余承東的“大嘴”搶走。
“我們做的產品,做的比他還好啊,質量好、體驗好、性能好,各方面都好,你還賣不過他,甚至還賣不過他的零頭”,余承東的這番話,道出了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集體困境: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技術積累和產品實力,似乎不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砝碼。
余承東的“炮火”,直指小米汽車的“軟肋”——產品質量和智能駕駛能力。在他看來,汽車不同于手機,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容不得半點馬虎。“按華為的質量標準,有的車廠一臺車都不能發貨”,這番話看似針對小米,實則揭示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在追求速度和規模的同時,如何守住質量底線?
面對余承東的“貼臉開大”,雷軍選擇用最互聯網的方式回應。一句“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的莫言體,配上小米SU7五月交付量突破2.8萬臺的喜報,在端午節當天引爆社交媒體。然而,隨后雷軍微博刪除了“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這句話,被網友發現,原來莫言沒有說過這句話。
此前,雷軍在發布會上口誤念錯玄戒芯片名,將“玄戒O1”說成“歐一成零一”,引發網友調侃:“杯子命名都開了15次會,十年磨一劍的芯片念錯?這回又不記得莫言名言,雷軍你怎么了?”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互懟”前一天,華為鴻蒙智行家族的“最貴單品”——尊界S800正式發布,售價高達70.8萬元起。余承東自豪地宣布,新車發布1小時,大定就突破1000臺,其中七成用戶選擇了百萬級頂配。這番“不經意”的炫耀,與小米SU7的“親民”路線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暗示了華為在高端市場的野心。
余承東宣布,尊界S800等車型將在三季度升級華為乾崑智駕HUAWEI ADS 4.0,技術實力可見一斑。
然而,余承東的焦慮也溢于言表。鴻蒙智行1-4月零售量同比下降8.9%,排在理想、小鵬、零跑之后。面對小米SU7的銷量碾壓,他感慨:“我們做的產品比他還好,你還賣不過他甚至不到他的零頭。”
不過,有人承認華為的強大。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坦言:“跟華為合作4年學到了以前20年不知道的東西。”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張國富則表示:“北汽all in享界,將超百億專項投資用于新能源專屬平臺研發與試驗體系。”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的發言更顯“無奈”:“和華為合作智界的最大感受就是,聽華為的我們就順利,不聽華為的我們就遇到挫折。”這番話暴露了車企在合作中的“被動”地位。“
余承東在演講中提到,隨著第五界——上汽“尚界”的加入,鴻蒙智行旗下可能不會再有新的“界”了。他調侃:“一個拳頭真的需要五個手指頭握上才有力量,一個人不可能有六個手指頭。”
“差生論”引爆車圈
余承東在汽車先行者大會上的“解封式演講”,一改往日磕磕絆絆的發言風格,直接向新能源賽道投下重磅炸彈。“刺激”的是,余承東在演講中直接“炮轟”行業亂象:“不能以最差生的成績來限制整個行業的能力,但也不能不顧生命安全地亂吹。”這番話被解讀為對小米的“精準打擊”,尤其是小米SU7曾因事故引發智駕功能爭議。
華為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行業標準被“差生”拉低,將影響中國汽車全球競爭力。
當大佬們在臺上“互撕”時,市場用銷量給出了最直接的回應。5月新勢力銷量榜單顯示:零跑汽車交付45067臺創歷史新高,連續第三個月登頂;理想交付40856臺位居第二;小米汽車交付超2.8萬臺;小鵬交付33525臺位居第三。
這份榜單耐人尋味:被余承東暗指為“差生”的小米,交付量正穩步攀升;而被余承東寄予厚望的“鴻蒙智行五界”,尚未在銷量榜上形成集群優勢。看來,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和余大嘴的預期有點“溫差”。
這種困境,讓余承東在演講中的“金句”充滿了矛盾與掙扎。他一方面呼吁“鼓勵真牛,打擊吹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鴻蒙智行“賣不過零頭”的現實;他一方面強調“質量是最大的豪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某些企業靠流量就能打爆產品”。
其實,小米的短板顯而易見。盧偉冰在回應中刻意回避“核心技術研發”這一關鍵命題。盡管小米近年加大研發投入,推出玄戒O1芯片,但與華為的“技術軍火庫”相比,仍顯單薄。雷軍深知,若不能在芯片、電池等核心領域突破,“組裝廠”標簽將如影隨形。
華為的焦慮則藏在“技術優越感”背后。鴻蒙智行“五界”尚未在銷量榜形成集群優勢,而小米SU7的月交付量已穩居新勢力前列。余承東的“差生論”,既是行業警示,也是對自身技術優勢未能快速變現的焦慮釋放。
雙方爭論的焦點,折射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深層矛盾:在技術路線選擇上,是應該像華為那樣,押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前沿技術,打造“技術護城河”?還是應該像小米那樣,從用戶最關心的痛點出發,用“場景化創新”打開市場?
當流量派撞上技術流,當“差生論”遇上“仰望說”,真正的贏家,或許將是能把流量轉化為技術沉淀,或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聲量的那一個。畢竟,在新能源汽車的星辰大海里,最終要靠產品說話,而不是靠“嘴炮”定輸贏。
或許正如余承東所言:“我們要鼓勵真牛逼,打擊吹牛逼。”但最終,市場會用銷量和技術,給出最公正的裁決。
何時放下“內斗”包袱?
這場隔空對話,不是簡單的口水戰,而是行業轉型期必然經歷的價值碰撞。
仰望汽車:你倆吵,別帶上我啊”,網友的調侃,或許道出了中國消費者的心聲。他們期待看到的,不是企業之間的“互懟”鬧劇,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揚眉吐氣”。
余承東和雷軍的口水戰,恰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反內卷”倡議。倡議指出,5月23日以來,某車企率先發起大幅降價活動,多家企業跟進效仿,引發新一輪“價格戰”恐慌。無序“價格戰”加劇惡性競爭,擠壓企業利潤空間。
車展上,多位車企大佬表達了對價格戰的厭惡。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直言:“最不喜歡價格戰,但年紀大的人容易被年輕人綁架。”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張國富則發出靈魂拷問:“如果我們把用戶當小白、把公眾當觀眾、把意見領袖當演員,我們這個行業還能走多遠?”
然而,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小鵬MONA M03 Max新車上市,起售價較去年下降2.6萬元。對很多品牌來說,低價對銷量的刺激作用立竿見影。有業內人士評價稱:“打價格戰,國內乘用車還能維持2000萬輛的銷量。如果不打,能不能維持都要打個問號。”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車圈恒大論”,無疑給行業敲響了警鐘。他直言,部分車企“靠資本運作造車,就像恒大搞足球,熱鬧過后只剩一地雞毛”。這番言論,直指新能源汽車行業存在的“重營銷、輕技術”的浮躁之風。
“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雷軍引用莫言的這句話,或許該被重新解讀:仰望的不是對手的軟肋,而是星辰大海的技術征途。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是時候放下“內斗”的包袱,攜手共進,共赴“星辰大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