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風(fēng)味涼皮涼面」 ,坐標(biāo)秦淮區(qū)錦繡坊。
往東,是慧園街小學(xué)。往西,是南京一中南校區(qū)。附近,王府園、王府東苑西苑、慧園里等老小區(qū)包圍。500米范圍內(nèi),大廈寫字樓也不少。
這家藏在巷子里的小店,一年被氣溫自動分成了兩種模式。秋冬季賣羊湯,三月中旬到十月底,涼皮涼面回歸主場。
相信我,涼皮涼面一返場,你會原諒南京夏天!
中 午 飯點, 「重慶風(fēng)味涼皮 涼面」小小的門頭,排隊的人已經(jīng)從里面漫到錦繡坊。
老板小王哥,38歲,安徽人。因為輟學(xué)早, 從擺攤算起,已經(jīng)憑手藝闖蕩社會20多年。
2003年,一起擺攤的還有芳姐。當(dāng)時芳姐賣麻辣燙,小王賣煎餅。因緣際會下,兩個人成了20多年的老朋友。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芳姐在 八寶前街開了「芳姐重慶名小吃」,夏天賣涼皮涼面。20年光陰里,芳姐的店既是南京廣電人的編外食堂,也是聞名南京的寶藏人氣店。
而小王哥,2009年在錦繡坊開了這家小小的「重慶風(fēng)味涼皮涼面」,也在同頻過著夏天。
默默無聞低調(diào)的日子,并不久。
開店第二年開始,小小的涼皮涼面店在 錦繡坊人氣日漸走高。
與芳姐家一樣,都是自助的配料臺。
西紅柿、西蘭花、紅胡蘿卜絲、平菇、木耳、紫甘藍(lán)、豆芽、海帶……一整排的自選配料區(qū),吃出自助餐的恍惚感。
問小王哥,配料臺到底有多少種選擇。小王哥:大概也就25種吧。
涼皮涼面論斤稱重,18塊8一斤。大多數(shù)的客人,一份涼皮涼面一通自選結(jié)束,價格基本10-20元之間。
進(jìn)店的老客,已經(jīng)熟門熟路。排在前面的顧客,選好稱重結(jié)束交給小王哥涼拌,然后騰出一個不銹鋼盆,后方的顧客接過盆繼續(xù)自選。
像極了小時候排排坐分果果的游戲。
因為好友芳姐是四川人,從芳姐那學(xué)來的涼皮涼面手藝,自然很芳姐。
辣椒油是小王哥自家熬制的。選用了子彈頭辣椒,辣香在線。
調(diào)料臺上,擺滿了生姜泥、蒜泥、香菜、醋、蒜葉、糖、鹽等調(diào)味。
花生醬默認(rèn)不放,除非是顧客主動提出來。
每份涼皮涼面,小王哥涼拌之前,都會仔細(xì)地詢問口味: 蒜泥和香菜都要嗎?辣油要不要?
拌涼皮涼面過程,一氣呵成。撒調(diào)料,然后快速攪拌顛盆,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就像圍觀了晨練大媽打了一套八段錦。
自選混搭的涼皮涼面,每一碗都是獨家定制款。
我嘗試了微辣。不得不說,酸、辣、麻、甜,各種滋味在口腔疊buff,很上頭。
吸飽了鹵汁的煎蛋,入口爆汁銷魂。
去年開始,小王哥給自家的涼皮涼面加了雞絲和皮肚。皮肚的加入,爆汁又+1。
短暫的降雨過后,南京人將繼續(xù)直面夏天。
好吧,我選擇用一碗涼皮涼面,與南京夏天短暫和解。
攝影 / 達(dá)文西
商務(wù) / 王旭麗 (微信號:H13337716453)
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轉(zhuǎn)發(fā),謝絕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