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由學霸創立、獲數億元融資的某知名家裝平臺,正深陷資金鏈斷裂的漩渦。北京、上海等多地業主反映,該平臺整裝服務突然停工,已付工程款面臨“爛尾”風險。據內部員工透露,資金問題源于跨區域抽調填補業務窟窿,公司正緊急尋求融資以及行業協會的救助。面對這種情況,業主們該如何破局?
首先,如果實在不能及時回款或者恢復施工,業主們可以起訴裝修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張返還預付款、賠償損失。提起訴訟的同時要及時申請財產保全,防止資產轉移,同時降低未來執行不能的風險。
其次,抱團取暖,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業主們可以積極加入或組建業主維權群。集體訴訟不僅能分攤維權成本,更能形成合力,給相關方施加更大壓力,提升問題解決的效率。
第三,深挖責任,追索源頭。若該公司已明顯資不抵債,可考慮推動其進入破產程序,依法申報債權。
最后,業主們可以核實股東是否有抽逃出資等問題,在起訴的時候,視情況考慮是否追究股東的連帶責任。
在維權時,業主們前期的取證工作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以下證據:
1.對施工現場拍照錄像,保存停工狀態證據;
2.整理所有合同、付款憑證等文件,需要重點核查收款賬戶是否為公司對公賬戶;
3.保存與設計師、工長的微信和郵件溝通記錄,特別是涉及停工原因的表述;
4.登錄裝修公司的APP或系統后臺截屏保存工程進度數據。
業主們能挽回多少損失,高度依賴公司剩余資產狀況及債權類型,若存在有效擔保或公司有重整可能,部分挽回損失的概率較大;若公司已資不抵債且無擔保,普通債權清償率可能較低。
據報道,該公司目前已經被申請財產保全執行,執行法院為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凍結股權數額達100萬元人民幣。或許,該公司的其他債權人已經行動起來了,對于業主們來說,如果想要挽回損失,一定要爭分奪秒,抓緊時間展開維權。
這一事件也提醒大家,無論是購房還是裝修,品牌知名度、融資規模等并不能等同于資金安全和服務保障。在未能正式完工交付之前,業主們一定要定期查看進度,一旦發現施工緩慢、停工等現象,一定要盡快展開維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