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見到如今的孩子,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回想兒時,我們常常在田間地頭奔跑,陽光下曬得滿身汗水,身心都在大自然中得以錘煉。然而,現代孩子似乎已難見昔日的活力。大多數時間,他們與陽光、空氣、土壤的接觸愈發稀少,更多的時間是在封閉的房間里,對著冰冷的屏幕,手捏手機,眼盯電腦。寒冷的空調、冰冷的飲品,似乎成了他們生活的常態。
試問,久而久之,孩子如何能保持充沛的陽氣?如何能抵擋脊柱側彎等健康問題的侵襲?
陽虛何以致脊柱問題?
陰陽之平衡,乃是健康之根本。陽氣者,生發、溫煦、推動,若陽虛,則一切活動力不足。陽氣為身體的根本動力,若陽氣不足,臟腑功能低下,骨骼發育也難以得力,脊柱自然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撐與發展,長此以往,便成了脊柱側彎的“病根”。
當下,許多孩子因陽氣不足,體內陽虛,脊柱的發育也隨之停滯。何以言之?
1.陽光缺失,陽氣虛弱
陽光為自然之精華,能溫養萬物,生發陽氣。若孩子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少有陽光照射,脊柱自然難以強健。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助皮膚合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吸收。若缺乏陽光,孩子的骨骼發育遲緩,陽氣愈加虛弱,脊柱便會逐漸失去支撐。
2.運動不足,氣血不暢
《黃帝內經》有云:“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之暢,百病不生,氣血之阻,諸病生焉。孩子陽虛,氣血運行不暢,脊柱無法得到有效的滋養與支撐,故而漸漸出現側彎。運動者,能通氣血,行津液,活脈絡,使脊柱得以鍛煉與穩固。然今之孩子,運動缺乏,氣血積滯,脊柱必遭其殃。
3.寒涼食物多,脾胃虛弱
《黃帝內經》曰:“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損,氣血必虛,陽氣亦難以生發。寒涼食物入體,必損脾胃陽氣,致使陽虛。若孩子常食冷飲、冰棒、涼食,脾胃之陽氣被抑制,氣血生化不足,脊柱的發育也無法正常進行。
該如何調理陽虛,強健脊柱?
既然陽虛是脊柱側彎之根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恢復陽氣,強健脊柱呢?欲補陽氣,必須如火般灼熱,燃燒體內的寒氣與濕氣,使脊柱得以穩固。
1.多曬陽光,補充陽氣
日月當空,陽光普照。陽氣得以補充,脊柱方能堅挺。帶孩子多曬陽光,乃是最簡便而有效的補陽之法。每日帶孩子出去,哪怕是十到二十分鐘,陽光便能激發體內陽氣。特別是清晨與傍晚,陽光溫和,更能幫助孩子體內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保持脊柱健康。
2.加強運動,疏通氣血
《黃帝內經》說:“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運動是疏通氣血的良方,能增強陽氣,調節脊柱健康。增強孩子的運動量,不僅能促進氣血流通,還能幫助脊柱得到鍛煉,保持穩定。特別是一些提升核心力量的運動,如太極、瑜伽、游泳等,能夠調節體內氣血,增強骨骼和脊柱的穩定性。
在峣華堂,我們提倡“醫武結合”,家長可選擇合適的武術和氣功,幫助孩子增強體質,調和陰陽,補充陽氣。武術不僅鍛煉體魄,更能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使脊柱更為穩固。
3.飲食調理,溫補脾胃
《黃帝內經》中云:“脾為生化之源,胃為受納之官。”脾胃健康,乃陽氣生發之本。若脾胃虛弱,陽氣難以生發,氣血不足,脊柱的發育亦將受限。家長應注重孩子飲食的溫補,宜多食蓮子、山藥、茯苓等有益脾胃的食物,以助陽氣生發。特別要避免孩子食用過多寒涼食物,冷飲冰棒皆為脾胃之害,常食之,必傷陽氣。
4.避免久坐,保持正確姿勢
陽虛的孩子,氣血不足,久坐必然損傷脊柱。家長應定期提醒孩子起身走動,避免長時間低頭、駝背。每天適當拉伸、矯正體態,有助于保持脊柱的健康。
5.中醫調理,溫補陽氣
如果孩子陽虛較為嚴重,日常調理無法見效,家長可考慮通過中醫手段進行調理。峣華堂蔡李佛中醫按蹺療法皆可助孩子調理脾胃、補充陽氣,增強體質。在峣華堂,我們結合草藥、食養、按蹺等方式,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調理方案,幫助他們恢復陽氣,促進脊柱健康發育。
現代孩子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的童年大不相同,脊柱側彎等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通過《黃帝內經》與溫病學的理論,我們不難發現,陽虛是脊柱問題的根本原因。作為家長,我們應當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幫助孩子增強陽氣,改善體質,預防脊柱側彎的發生。
編輯:彭苗
審核:李集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