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音科
VULKAN2
類型:入耳式耳塞
配置:兩動圈+六動鐵
售價:¥2480
“從VULKAN1到VULKAN2的三年時間,無論是這枚耳塞還是達音科自己,都走過了一條由發散到聚焦的進化之路。對于達音科而言,雖然產品線越來越多,型號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卻更能聽出他們想表達的聲音是什么樣的。依舊性價比超群,依舊在調音上有想法,持續追求著共識的VULKAN2是鮮活的范例。”
前言
在我的認知里,當一款耳機開始以數字后綴更新時,無疑是對初代產品最好的肯定。在達音科旗下的耳塞中,去年發售的TITAN S2是這樣,近期發售的VULKAN2曜(以下簡稱VULKAN2)也是這樣。我第一次聽到初代VULKAN是在2022年,彼時這款達音科二十周年紀念款耳機以其極高的性價比,哪怕在上市一年之后仍具備不錯的熱度。VULKAN兩圈四鐵的配置和極其凸顯素質感的聲音表現,在兩千元價位讓我聽到眼前一亮。這條耳塞我作為主力用了四個多月,那段時間里它陪著我刷了好幾個古典大包,度過了不少下班后的時光。所以當我看到VULKAN2延續優良傳統,在首發價2280元(比前代還低了100元)的價位上給到了兩圈六鐵的配置時,便第一時間入手一條和VULKAN做對比,想看看這條時隔三年的二代目是如何守江山的。
包裝與配件
VULKAN2的包裝風格與去年發售的品牌旗艦川十分類似。不同于初代產品賽博機械風格的圖案設計,在其黑沉的包裝正面,只有陰刻的花體VULKAN2字樣以及環繞其側、代表腔體流線的三線紋飾。寥寥幾筆并不顯山露水,無論是圖案還是用色皆低調而內斂。而包裝角落里亮藍的Delicate標志與傳統書法“曜”的印花又讓這種內斂里透出一絲張揚。是的,VULKAN2也擁有了一個相當符合達音科命名調性的中文名字——曜。
幾年前初見VULKAN時,其開箱的層層儀式感和豐裕的配件著實讓我驚訝,而在節奏更快的2025年,VULKAN2的包裝設計顯然簡約了一些。它省去了初代產品的硫酸紙、提拉分層設計與配件格,拿出配件的步驟簡化了不少。雖然少了一些儀式感,但作為配件大廠的達音科依舊在VULKAN2上不吝誠意。
VULKAN2隨附的綠色皮質收納包個頭大了一圈,開合也由前代的拉鏈式變為了更方便的磁吸式。更大的內容量使得它實用性大增,經我實測除耳塞之外,類似海貝FC4這樣體積的小尾巴可以毫不費力地一起塞進去。在一黑一白兩個耳套盒里,這款耳塞隨附了四對S&S套、三對糖果套、三對均衡套和三對氛圍增強套,我認為除非有研究耳套的精深愛好,否則這幾種耳套更換間已經足夠把玩了。最后,除清潔棒和擦布這些“令人暖心”的小配件外,VULKAN2還加送了一個軟質的單元收納袋,便于愛惜物品的燒友外出時保護腔體。
和前代一樣,VULKAN2也在線材上做足了文章。其配線是一根litz結構高純度單晶銅鍍銀線,采用膨脹式MMCX插針和Q-Lock Mini可換插頭系統。所謂litz結構,就是將單股線換成多股線,并在股與股之間做絕緣,這是Hi-Fi玩家非常熟悉的經典結構了。而在Q-Lock Mini系統對前代自鎖式快速可換插頭的替換這一點上,我實際用下來覺得雖然操作上多了一步,但是體積著實小了很多,而且加入了旋轉鎖緊機制后,使用上確實會更安心。應該是考慮到多數用戶的真實使用場景,VULKAN2舍去了前代2.5mm平衡接頭和飛機頭的隨附,而是加贈了一枚3.5mm to 6.5mm的轉接頭,便于隨身和臺式兼修的燒友拓展耳塞的用途。
外觀設計
VULKAN2的腔體不但設計語言變化極大,顏色更是從前代內斂的黑色轉為了典雅的香檳金,與其中文名曜代指的朝日光芒相合。它的腔體由鋁合金打造,通過CNC把面板雕刻出了高低起伏的流線坡面,再點綴上兩個面積較大的銀色梭形氣孔,無論是觸感還是觀感皆細膩清新。
作為八單元耳塞,VULKAN2的體積是比較大的,好在它采用了經典的人體工學公模設計,單邊8g的重量也算控制得宜。所以就我個人實際體驗而言,它的佩戴技巧與前代一樣,這種大腔體加短導管設計對于耳套要求比較高,只要耐心選擇最服帖的耳套便能實現完美地佩戴。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有大面積的開孔,VULKAN2在戶外聆聽時的隔音效果并不極致,但是這一點犧牲我認為是物有所值的,原因會在聲音部分詳敘。
聲音風格
VULKAN2的八單元細說起來分為四組,分別是負責極低頻和低頻的10mm、8mm大尺寸動圈、負責中頻的兩枚定制樓氏動鐵和負責高頻到極高頻的四枚定制動鐵。其中兩枚動圈單元并未延續前代的同軸設計,而是分別負責一頻段并擁有完整的聲學腔體,實現了彼此不干擾的物理隔離,這也是VULKAN2后腔上設計兩處大面積開孔的原因。單元設計的復雜化也使得這款耳塞采用了物理+電子的分頻方案,它為上述每組單元都設計了一根獨立的導管,同時疊加電子分頻來確保多單元相位表現的一致性。
在測試VULKAN2的聲音表現時,我主要使用飛傲M15S搭配,搭配均衡套使用4.4mm平衡驅動試聽。作為一款號稱掌上臺機的高端播放器,M15S強大的推力和充沛的信息量能夠充分挖掘多單元耳塞的潛力,均衡微暖的聲音風格也與VULKAN2契合。在圈鐵單元的聲音銜接與相位一致性方面,早在初代VULKAN上就已經呈現得不錯了,VULKAN2依舊有著相當穩定的發揮,不會說一耳朵圈是圈味、鐵是鐵味的,面對聲音元素復雜的音樂時也絕不亂作一團。
之所以當年初代VULKAN被我主要拿來聽古典,是因為它的素質相當出挑、調音中正均衡,同時在兩千元價位具有優秀的定位能力和良好的動態與瞬態。不過因其聲音線條感較強,人聲的位置較遠;加之較為克制的低頻量感,讓流行歌曲在情感表達上難以達到熱情奔放的境界。而今在聲音方面,VULKAN2相比初代有著顯著的轉向。在三頻均衡的大前提下,它進一步提升了聲音的素質,同時大幅增強了低頻與中頻表現,使聲音變得更為飽滿、激越,從而更能勝任多種音樂的演繹。而在轉向之后,VULKAN2更是在前代均衡全面的基礎上進化出了流行人聲這一新的專長。
精進的素質是VULKAN2聲音進化的鋪墊。在初代較高的起點上,它仍舊實現了全頻段聲音密度可聞的提升,每一個音符都更加飽滿凝實。而上文曾說到VULKAN2的開放后腔使被動隔音能力下降這一點,收之桑榆的便是因為這種類半開放設計,它獲得了邊界不拘束的聲場表現,聽起來更顯開闊寬松。對比起來,雖然初代VULKAN的橫向聲場表現也不錯,但是仍舊有較為明顯的邊界感,聽起來不如二代這么自然。作為一個開放式大耳的用戶,VULKAN2的這一變化我是舉雙手贊成的。
得益于兩枚獨立聲學結構的大尺寸動圈,VULKAN2在低頻細節的豐富程度方面,仍舊穩居同價位第一梯隊,同時因為有10mm的動圈單獨負責極低頻,其低頻下潛提升相當顯著。下潛的增強使得VULKAN2聲音的層次感更豐富,下盤也變得比前代更加穩健。VULKAN2此次雖著意提升了低頻的量感,但是總體上仍舊克制,這樣的低頻既能為流行、電子等音樂類型提供足夠的氛圍烘托和節奏支撐,又能避免掩蓋中頻細節或帶來沉悶、轟頭的不適感。
在三頻之中,最能代表VULKAN2特色的便是中頻。得益于素質的提升,VULKAN2還原的歌手演唱更加飽滿,人聲與背景音樂的分離度也更強。更重要的是,VULKAN2向前調整了人聲的位置,雖然和一些專事人聲欣賞的耳塞比起來,它的位置并不貼臉,口型也不是很大,但其對演唱細節還原和情感表現的能力已經遠勝前代。不僅如此,VULKAN2的中頻還在前代基礎上繼續打磨潤色,不但使得齒音等擾人元素對聆聽的干擾更少,還主動為聲音加入了一些染色。也正是因為這些調整與染色,使得VULKAN2從前代的素質流往味道流靠攏了不少,在聆聽年輕女聲時候更是有了幾分毒性。
我很喜歡VULKAN2的流行女聲表達,那是一種集細膩甜美的歌手聲線、扎實細膩的聲音質地、豐富的細節層次于一體的聽覺體驗。在聆聽美英的《無法避免》時,歌手兼具清透和力量感的嗓音被VULKAN2準確還原,歌曲中段密集的喉音顫動和氣息切換全都清晰可聞,同時背景的爵士鼓刷镲聲與貝斯線始終處于明確分離的層次中,毫無含糊之感。在歌曲的主歌部分,歌手以氣聲吟唱為主,VULKAN2將人聲略微前推但保持自然距離,歌者咬字時的唇齒摩擦聲被柔化處理但依然鮮活觸耳。在副歌階段的情緒爆發中,VULKAN2表達的胸腔共鳴扎實飽滿,傳遞出掙扎與堅定的雙重情緒。不同于部分女毒耳塞過于小家碧玉的聽感,更加全面的VULKAN2能夠在充分還原演出現場的同時對人聲加以美化,呈現出一種介于真實和演繹之間的聲音美感。
驅動與搭配
VULKAN2雖然單元更多,但是卻比一代更好推。在4.4mm平衡驅動之下,哪怕是使用海貝FC4小尾巴也可以將其驅動到不錯的程度。而在使用飛傲M15S這樣的高端播放器時,只需要低增益便可以獲得聲場開闊,聲底扎實的表現。從我的實際聽感而言,如果是以聆聽流行人聲為主,那么我會推薦使用低增益聆聽。在使用低增益驅動時,VULKAN2對于錄音里的齒音的包容性會更好,高頻也會顯得更加柔和,整體呈現出溫暖、寬松適耳的風格,可以讓我無壓力曲庫循環一整晚。而當我想聽一些小編制、電影原聲甚至大編制曲目時,我會將增益開到中。當增益水準提升時,這枚耳塞的單元潛力會被充分激發出來,此時高頻亮度會更顯著,樂器的金屬感有所增加,聽感上更加通透清亮。
得益于細膩的聲音與微暖的聲底,VULKAN2在前端選擇上具備不錯的包容性。前者保證了音樂細節的清晰呈現,而不過于刺激或尖銳;后者則賦予了聲音溫和耐聽的底色,有效中和了部分前端可能存在的干冷或毛刺感。這種特質組合使其既能忠實反映前端設備的特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柔化前端的棱角。因此,無論是使用小尾巴搭配手機、使用便攜播放器,還是搭配更高級別的專業解碼耳放,VULKAN2都能呈現出相對穩定、悅耳且完成度較高的聲音表現。
總結
從單元技術到聲音風格,由內而外的調整讓VULKAN2變成了一個更加嫻熟的多面手。它當然能夠出色地勝任弦樂和小編制欣賞的場景,更是進化出了更具音樂性和感染力的流行表現長板。
從VULKAN1到VULKAN2的三年時間,無論是這枚耳塞還是達音科自己,都走過了一條由發散到聚焦的進化之路。對于達音科而言,雖然產品線越來越多,型號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卻更能聽出他們想表達的聲音是什么樣的。依舊性價比超群,依舊在調音上有想法,持續追求著共識的VULKAN2是鮮活的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