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華海藥業)創立于1989年,2003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要業務覆蓋化學藥、生物藥、細胞治療、貿易流通等多個領域,與全球近千家制藥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醫療健康產品。
華海藥業的產品涵蓋:心血管類、精神障礙類、神經系統類和抗感染類等領域,是全球主要的心血管、精神類健康醫療產品制造商之一。
2024年,華海藥業的營收同比增長了14.9%,延續了其多年增長的狀態,這已經是第三輪“高低速輪替”式增長了。不過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跌5.2%,雖然只有一個季度的數據,但似乎也有趨勢方面的變化。
兩大核心業務都在增長,只有技術服務在大幅下跌,由于技術服務的規模較小,其下跌對平均增長速度的影響有限。
國內市場增長更快,重新超過國外市場成為最大的市場,不過兩大市場的差異并沒有拉大,仍然是“平分秋色”的狀態。
凈利潤是“俯臥撐”波動模式,最近兩個營收增長較慢的年份(2021年和2023年),凈利潤不是增長變慢,而是大幅下跌;當營收增長變快后,凈利潤以更快的速度增長。2024年的凈利潤并沒有隨營收一并創下新高,但離上一次峰值年份的差異不大。2025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并沒有隨營收下跌,反而是有所增長。
2023年下半年的兩個季度的營收在同比下跌,全年的平均增速就比較低了,2024年四個季度的營收都在同比增長,但下半年的增長速度要慢一些,2025年開門就下跌,有可能是去年增長過快后的“回吐”。
2023年是三個季度的凈利潤都在同比下跌,2024年只有一個季度在下跌,再加上其他幾個季度也有較大的差異,總體上就整成了年度間的“俯臥撐”模式。
年度間的毛利率還是有所波動的,前幾年也有單雙年波動的模式,但2024年同比增長的幅度有限,可能正是2024年的凈利潤無法超過2022年的原因之一。2025年一季度的毛利率超過了前七年,正好對應著營收下跌時的凈利潤增長。
從2019年以來的銷售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都是較好的表現,雖然和毛利率沒法比,但制藥行業都存在高毛利率,低銷售凈利率的情況,華海藥業當然也不能擺脫這一模式。
“成品藥”的毛利率是相當夸張的,2024年同比增長后,已經超過了七成;“原料藥及中間體”業務的毛利率也比較高,2024年也只是略有下滑;“技術服務”業務的毛利率和營收一起大幅下滑,但影響有限。
國內外市場的毛利率差異很大,國內業務的毛利率雖然有下滑,但還是高達75%;國外市場的毛利率有所增長,但仍然大大低于國內市場。當然是大多數的“成品藥”,而且是高毛利率的成品藥在國內市場銷售,才有可能導致如此大的地區市場差異了。市場規模是平分狀態,毛利貢獻卻有接近倍差的區別。
主營業務盈利空間的波動是導致這幾年凈利潤出現“俯臥撐”式波動的主要原因,2021年和2023年的主營業務盈利空間都不是太好,而2022年卻高達兩成,2024年離2022年還有差距,比2023年好得不多。2025年一季度的表現并不算好,這可能有季節性的因素,我們一會兒看季度對比的時候再說。
期間費用支出的規模和占營收比都是比較夸張的,每年都比營業成本高,其中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是大頭,研發費用在10%以上,但和另外兩項費用還有較大的差距。和很多藥企夸張的銷售費用占營收的三四成相比,華海藥業相對要好一些。
其他收益方面的影響不大,主要是有一些“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投資收益方面的波動很大,2024年是凈損失狀態,這些損失項加總后,政府補助無法抵消掉這些影響,最終就導致了1億元的凈損失,比2023年略有增長。
季度間的毛利率在波動中走高,最近六個季度的表現相對穩定,季度間的主營業務盈利空間也有一定的差異,一般是一季度和四季度比較差。2025年一季度,其主營業務盈利空間同比微跌,營收規模也更小,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原因并非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增長帶來的,而是其他收益。
簡單對比后,主要是投資收益方面的差異,導致了2025年一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差了數千萬元,就造成了2025年一季度在營收和主營業務盈利空間下滑的情況下,凈利潤仍有提升。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表現是比較好的,每年都是凈流入的狀態;最近幾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相當龐大,其實制藥這一行也并不主要拼產能,但這方面的投入相對比較大,至少要比機械等行業的需求高。如果把大規模的投入,和最近這幾年的營收增長情況對比著看,投資的拉動作用,并不算太好。
經營長期資產和固定資產都在大幅增長之中,還有規模不小的在建工程,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吧。
在建的項目就有十多項,“華海制藥項目”的工程進度為56%,“湖北賽奧項目”的工程進度為70%,“華海南通工程”的工程進度為35%,都還需要繼續投入。至于說完工后會不會大幅提升營收和凈利潤,只要市場接受這些產品,當然會;至于說市場表現如何?就只能到時候才知道了。
大量的項目建設投入,并沒有影響華海藥業的償債能力,其長短期償債能力都維持在兼顧安全與效率的水平上,對于持續盈利的公司來說,這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搞得平衡的。就算投資的規模比較大,也不可能像前些年那幾家重化工企業,或者搞新能源材料的企業,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那么夸張,還是有能力來維持好平衡狀態的。
華海藥業近年來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其對營銷的依賴也不是特別強,但其期間費用的支出還是比較大,在需要更大的營業來攤薄這些費用。或許,這正是其大上項目的原因,但是,會不會營收增長了,兩大費用也跟著漲起來呢?大概率是會的,不信我們以后再來看。
聲明:以上為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