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更簡單的618,看品牌如何用長期價值穿越內卷周期。
作者/番茄醬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我記得十五年前(雙十一)的那一晚/所有價格都直接減一半/我們省下了幾千幾萬那才叫買到就是賺/當時沒有定金沒有尾款不用跨店不用領券/更不用計算多少錢才能湊滿減……”
2023年雙十一前夕,頂流網紅PAPI醬寫了一首diss電商平臺規則的RAP,其中有這樣一段對購物節最初模樣的緬懷,引起了一眾消費者的共鳴。
而后來的電商平臺規則如何愈演愈繁復,大家都知道了:定金、尾款、跨店、湊滿減……構成了俄羅斯套娃,購物從買買買的狂歡變成不堪重負的勞動,打工人都懵了:怎么當了十多年牛馬,忽然回到學生時代做起數學題了?
消費者苦不堪言的同時,商家也深陷低價內卷的泥潭,高投流費、高退貨率、成本倒掛,伴隨著時不時的主播翻車……一時間,對電商行業的悲觀看法甚囂塵上。
而今年618,轉變悄然發生,沒有滿減迷宮,沒有套娃陷阱,讓一眾網友直呼“起猛了,有十年前購物街那味了”“兩眼一睜就是買,再也不用湊單了,爽到飛起”。
今年天貓618折扣力度堪稱史上最大,使用規則也是史上最簡單。在品牌官方立減85折的基礎上,天貓618推出全新升級88VIP大額消費券,無湊單門檻,筆筆可打9折;此外,可再疊加行業品類券、國補等優惠,部分品類低至5折。
在我看來,這場史上脫胎換骨的天貓618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消費者感知到的極致爽感,另一面,則是平臺刀刃向內、自我換血,重構行業生態的試驗。
事實上,這場靜默的“簡單革命”,早已在平臺深處醞釀了整整大半年。
一、內卷式競爭,
電商不能承受之重
時間回溯2024年,當年618是中國電商行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消費者、商家、平臺的矛盾集中爆發。
在消費側,對規則的不滿達到頂峰;在商家側,高昂的流量成本蠶食利潤,“不投流等死,投流找死”;走高的退貨率透支信任;價格戰卷累了商家,也讓“電商淪為三流行業”的喟嘆不在少數。
更深的傷口,是無數品牌在走向品牌化的中途折戟,深陷于打爆品、“一錘子買賣”“過把癮就死”的路徑依賴。
有媒體人曾犀利地指出癥結所在,畢竟拉升即時GMV是顯赫的KPI,培育品牌卻是場可能見不到回報的長跑。
“電商平臺已經不再著重幫助一個品牌商家呈現更多的SKU、品牌故事和價值觀。取而代之的是單一爆款的營銷賣點塑造和產品功能可視化展示,以及有效的流量推送機制。”
誠如所言,惡性循環的流量機制注定導向“超級大單品+投產比”的單一解法,SKU的豐富度、品牌故事與價值觀的沉淀,在短平快的效率法則面前黯然失色,這本質上抹殺了“流量溢價”。
當品牌心智無力帶來自然流量,唯有持續圍繞大單品進行投放輸血。
這也讓整個行業陷入了一種“價格正確”的困境:平臺需要訂單數量,商家依賴流量灌溉,消費者陷入比價中,比得不知天地為何物,甚至忘了自己當初為啥要來下單,除了低價,其他價值被無限攤薄。
當集體的焦慮伴隨反思累積到臨界點,便會觸發自愈程序。
面對困局,平臺的態度成為關鍵變量。品牌穿越周期,首先需要平臺具備穿越周期的定力與動作。在年初的TOPTALK大會上,天貓發布2025年經營策略:全力扶持優質品牌、原創品牌,激勵政策全面放開,做大品牌增長。天貓要用機制重構,鼓勵品牌構建“心智銀行”,從“價格正確”走向“價值正確”。
二、一場刀刃向內的革命
放眼行業,天貓率先開刀,做出了極為堅決的自我重塑動作,手起刀落,圍繞著兩條主軸展開,以規則簡化、資源傾斜、陣地拓展為三大杠桿,幫助品牌系統性突破增長瓶頸:
橫軸,是簡化購物路徑,釋放價值空間。
事實上,透視今年618的立減直降規則,其深意遠不止于讓大家“少做兩道數學題”,本質是弱化湊單對于GMV即時增長的捷徑,讓消費的目的重新聚焦于對產品價值的認可與期待本身,而非對規則套利的迷戀。
不止于此,比消費者更開心的,是品牌。消費者因“無套路”重拾決策主動權,品牌溢價也迎來修復空間,團隊無需把精力放在價格博弈,可以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以色列護發品牌Gotukola負責人就對此贊不絕口:“今年參與618,商家及用戶計算打折門檻更加輕松,優惠折扣一目了然,對轉化促進明顯。”比利時魚油品牌WHC負責人也感慨,“官方立減15%的透明機制,既簡化了購物鏈路,也減少了因復雜計算導致的客訴風險。”
縱軸,是扶優扶強,做厚品牌資產,天貓在流量分配邏輯上從單純追逐成交效率,轉向同時獎勵品牌成長與用戶忠誠的價值沉淀。
首先,是強力扶優。今年春季,天貓在快消、服飾、運動戶外等行業試點推出優質品牌限時返傭政策,截至3月底,90%品牌達成雙位數高增長目標,獲得現金激勵。接下來,傭金激勵從“春季限定”提高到“全年多次”,逐步拓展到全行業推廣。
此前,價格戰、競價廣告侵蝕利潤下,很多品牌薄利卻難換規模增長。如今,平臺相當于給品牌“經營對賭”的保底收益——敢投入做增量,平臺就敢分攤成本,真金白銀為優質品牌增長買單。
第二,挖掘“新星”,對“超級新品”的投入翻倍。近4萬品牌首發109萬款新品,天貓不僅提供首頁、搜索、開屏、二樓等重磅資源,還將孵化周期從30天拉長至90天,并承諾核心人群的100%觸達。
這意味著平臺敢在“天使輪”期間投資、給創新者一張確定性的船票,這無疑給品牌吃下定心丸,幫有潛力的新品活過啟動期,解決了過去大家面臨的創新早夭、新品孵化期ROI差等痛點。
對此,品牌也有鮮明的感知。徠芬就曾說,天貓不只是個賣貨的地方,更像一個集產品展廳、用戶實驗室和新品發布臺的“三合一”平臺;再拿宋朝來說,其今年參加了淘寶送禮、超級新品等最新活動,天貓618開賣以來,品牌成交同比增加200%。
第三,是幫助商家深耕會員。天貓沉淀了超5000萬88VIP會員用戶,對于品牌私域運營,還為品牌會員新增“我的淘寶”、“關注”等公域入口,在搜索、推薦、購物車等場域強化會員權益曝光。在我看來,這是當流量邏輯失效,平臺選擇深耕“人心復利”。
品牌領域有一句話,叫“抓住10次紅利,不如有一個復利”,意味著是“每期的本金都是上期本金和利息之和”,因此俗稱“利滾利”。如果說買流量像租房子,那么深耕建會員體系就是建設自己的小家,在維護會員的過程中收獲復利。
拿品牌EHD來說,其在618活動期間,品牌新增會員超4.5萬,會員銷售額同比增長223%,老客銷售額同比增長179%,可見消費者的心智潛力無窮,是一片待開墾的富礦。
此外,還有堅持做“品質直播”,2025年平臺將投入30億紅包補貼,激勵品牌新客增長;“拆墻破壁”,與微博、微信、支付寶等超200家互聯網平臺建立合作,為商家全網引流……
多管齊下,為品牌提供穿越內卷周期的法門。扶優機制、新品長線培育、會員資產深化、營商環境的凈化、增量場域的開辟……天貓主動扮演了那個敢于“松綁”的角色。它卸下了部分對瞬時GMV的偏執,轉而用規則的重塑、資源的傾斜、陣地的拓展,為品牌的“時間溢價”撐開空間。
由此,長期主義的品牌投入,能在這里獲得相匹配的確定性回報。
三、當平臺伸手,
遞出與品牌“共生進化”的邀約船票
在我看來,這種變革不是對品牌“做慈善”、單方面派發流量,而是與優質品牌共同完成的進化,以更好地穿越周期,在過去,平臺是規則制定者,品牌是被動承受者。但這次,更像一張篩選與邀約。
它傳遞的信號是,在淘寶天貓,優質的、原創的、愿意做“品牌”而非短期賣貨的商家,將獲得持續的尊重與資源傾斜。
這催生了一種珍貴的共生模式,平臺用規則杠桿抬高了優質供給的天花板,倒逼品牌放棄短視投機;反過來,真正具備原創力與用戶思維的品牌又用真實增長,證明了這套機制的有效性與平臺的前瞻性。
在品牌側,這也獲得了預期的效果。
根據易觀分析數據,淘寶天貓第一階段成交額同比增長9.2%。截至5月30日晚9點,蘋果、美的、海爾、小米、華為、源氏木語、耐克、斐樂、珀萊雅、格力、歐萊雅、劍南春、阿迪達斯、vivo、蘭蔻等217個品牌破億。3C數碼、美妝、家電家裝、服飾、運動戶外、寵物、國際等各大行業成交全面超預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真實消費力的釋放。格力在董明珠淘寶首秀后成交暴漲300%;國補帶動家電、家居、家裝、3C數碼等行業整體成交同比雙位數增長,超3000個品牌同比成交翻倍;連客單價7萬元的海信116英寸巨幕電視也完成全國首單成交……
不止于此,品牌建設的捷報頻傳。今年是藍氏第9次征戰天貓618,在首階段銷售額直接破億,成交額達去年618全周期的1.3倍,會員增量是去年同期的7倍;EHD負責人也表示,“我們選擇回到天貓是因為這里是品牌建設的核心陣地。眾多知名國貨品牌的成長歷程也印證了這一點——它們往往發軔于淘寶天貓,最終成長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個護家電品牌徠芬登上北大發布的《全球品牌中國線上500強榜單》,排名第293位,是榜單里最年輕的國貨品牌之一,負責人感慨,“真正想長久做品牌的,最后都會把天貓當作主陣地。”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天貓通過改造與持續自我重構,帶著商家一起重新駛入正軌,走上至簡大道,其中有刮骨療毒的勇氣,也有造血重建的智慧。
這讓我想起了《巴黎隱士》中有這樣一句:“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流長的力量,踏實,冷靜。”
在我看來,此次重構大促邏輯的根本意義,正在于它跳出了電商“用流量換流水”的速朽模式,轉而以規則敬畏、體驗升維與價值沉淀為支點,為行業撬動穿越周期的杠桿。
這套價值新刻度或許無法一蹴而就地“征服世界”,卻為那些篤信長期主義的品牌們,提供了一個得以踏實耕耘、靜待花開的確定性角落。這,已是當下電商生態中最稀缺的一種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