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退休后,要么陷入“廢物式”養老怪圈,要么陷入“奴才式”養老怪圈,你是哪種?
一、廢物式養老
1、退休后躺平了,什么都不想做了,每天三個飽、一個倒,不打工,不帶孫輩,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拿個小板凳坐在小區的凳子上曬太陽,或者坐在大樹下,一坐半天,和老鄰居們閑聊,張家長李家短,誰的兒媳不愛做飯,誰的女兒離婚了,誰家兒子失業了,誰家孫子大學畢業躺平了,聊得口干舌燥,還容易禍從口出。
2、在養老院的老人,除了每天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就是坐著曬太陽,臉上帶著焦慮和無可奈何。他們渴望子女來看望,可是等來的是一次次的失望。
隔壁王大爺70歲了,退休前是文化局局長,會3-4種樂器,社區請他去老年大學教樂器,可是兒子高低不讓去。老伴去世后,兒子給他請一個保姆,照顧飲食起居。
老爺子想在小區里多走兩圈,保姆說,不可以,你兒子說了,出來一次就能走2圈,老爺子還想走,被保姆硬生生拉回家。晚上7點不到,老爺子就得睡覺了,不讓出門走圈,看電視眼睛疼,只好睡大覺。
導致這種廢物式養老的原因,就是老人沒有價值了。在傳統的概念里,退休就是安安靜靜在家待著,看看電視,曬曬太陽,這樣子女就放心了。
因為老年人出門容易摔倒,怕摔倒沒有人扶,怕被騙等,只有在家里最安全,送養老院更安全,大門一關,插翅難飛。
二、“奴才式”養老
女性55歲退休之后,去子女家帶孫輩,男人60歲退休后,剛好接送上學的孫子,和老太太一盤架,除了帶娃,老兩口還要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小的,還要照顧大的,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想旅游等于做夢。
總是盼到孫輩長大了,結果子女還不讓回去,繼續當奴才,做好飯菜,喊子女來吃飯,低眉順眼的,生怕得罪子女和子女的另一半,每天如履薄冰,成為免費的保姆。
當免費保姆就是算了,還把退休金貼子女家,等孫輩讀高中的時候,老兩口回家才發現,想旅游腿腳不好使了,哪也沒去過,飛機都沒坐過,這輩子白來人間一趟。
老人拿命托舉的子女,并不懂得感恩,在他們看來,父母這么做是理所當然的,誰家的老人不看孫子,誰家的老人不貼錢,這有什么奇怪的,家家都這樣啊!
你有三高了,沒時間運動,吃藥都不及時,渾身上下哪哪都疼,子女并不一定承認你一身病都是帶孩子、操持家務累的,他們以為你們老了,一點都不領情。
那么,怎么才能擺脫廢物式養老和奴才式養老的怪圈呢?
1、發揮余熱,做公益事業。老人退休了,如果是專業技術人員,就到社區發揮余熱,老師可以開免費輔導班,為貧困家庭的孩子義務輔導。也可以做公益,參與交通秩序維護等,這樣既有事做,又讓自己找到自我價值。
2、帶孫輩的老人,可以提出雙休,這樣就做到了勞逸結合,不至于淪為奴才,連休息日都沒有。你給子女當奴才,包攬全部家務,子女越容易犯懶,擺爛,躺在舒適區不想出來了,等你將來回家了,子女很可能把日子過得一地雞毛。
建議你在帶孫輩期間,有意識地培養子女做家務的能力,讓他們等在你撤回家之后,自己做飯,不點外賣,自己收拾衛生,不請鐘點工,畢竟現在掙錢難,普通工薪族請不起保姆。
總之,這就是當前在中國的一個奇怪的現象,退休后,要么陷入“廢物式”養老怪圈,要么陷入“奴才式”養老怪圈,你是哪種?歡迎評論交流,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